搜索
登录

李先生
广西某大桥出现桥面坍塌!8年前建成,曾被称为“民心工程”,1433万投资!
2月1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广西贺州市步头镇的步头大桥发生塌陷,2月20日上午,记者向步头镇政府核实了解到,事发当晚相关部门已赶赴现场处置,没有人员伤亡。 2023年坍塌后↑ 坍塌前的照片↑ 贺州市八步区交通运输局2月20日发布通报称,已对大桥两侧路段实施管制,并通告绕行路线。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受损。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步头大桥步头端桥台前墙及部分侧墙和第一孔桥面系发生了倒塌破坏,导致交通中断。步头大桥于2015年7月27日正式通车,该桥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桥台为浆砌片石桥台,桥面系为预制混凝土空心板,钢筋混凝土立柱。桥台前墙及部分侧墙从拱座顶面以上部分全部倒塌,第一孔桥面系整体掉落,其他桥面系、拱座、主拱圈等结构的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测分析。 据了解,该大桥投资了1433万元,于2009年底动工建设。2015年7月,步头贺江大桥竣工通车,曾被称为“民心工程”。结果8年的今天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11
19
收藏

刘先生
项目名称:挪威绿站
位置:绿站绿站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功能性和可用性的公司。绿站的愿景是创造一种新的移动体验,以激发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习惯。这将是加速向无排放社会过渡并到2025年遵守交通政策目标的先决条件。当地公司一直在与他们密切合作,开发未来的能源站。该项目基于100%木制树冠,可在2个到24个充电点的不同尺度上实施。我们建造的不是一个屋顶,而是一个景观,这些元素一起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受欢迎的环境。顶部要么是当地野生植被的土壤,要么是提供太阳能板的土壤。车站的地板景观作为一块城市地毯发挥着核心作用,融合了功能流动性和定性景观。在车站中央的中央空地成为了一个伸展和呼吸植被的聚会场所,以庆祝当地的指定。技术元素与增值功能,电池集成与自动售货机为当地食品生产商,提货点,存储免费物品连接数字地图展示当地上涨和兴趣在15 min步行半径,以及水点,厕所和回收点。目前,绿站提供为电池电动汽车充电,但在未来,绿站将提供电动汽车充电和氢气充电。目前,挪威计划推出的车站主要集中在私人电动汽车上,然而,绿站的概念被扩展用于商用电动汽车的集成以及商用汽车的氢气填充。绿站团队继续并行工作,为2022-23年在挪威各地推出绿站确定地点。全球规模增长的目标是2023年。通过利用新技术和创新,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新的概念,你可以无缝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和充满氢气。绿站还将为客户提供一个有意义的休息时间,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服务和其他具有绿色足迹的设施。绿站的雄心是建立一个全球充电站网络,目前邀请零售运营商和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形成一个前院服务,颠覆当今传统的便利零售模式。绿站模式相信,可以在现有的贸易中心或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提供一个绿色的会议场所。我们可以一起为当地社区和电动汽车司机创造附加值,为当地社区创造绿色变化。




2
3
收藏

王女士
荷兰BW别墅
项目名称:荷兰BW别墅
位置:荷兰
在起伏的沙丘景观流入内地低洼的圩田地带的地方,自然倾斜的景观拥抱了别墅BW,建筑体量的特点是双曲面屋顶加上明确无误的立面表达。扭曲的屋顶是由两个重叠的形状造成的。沙丘一侧设计了一个山形屋顶,也是Oorsprongweg街景的特色。相比之下,水平屋顶线是为圩田设计的。这座别墅建了三层,在屋顶罩内增加了一层。由于地形的自然走向和作为沙丘景观延续的路堤的补充,底层和地下室标高-1与周围环境有直接关系。面向东南,通过幕墙系统封闭两个空间,加强了与倾斜花园旁边景观的联系。景观和房屋之间的强烈联系转化为立面和屋顶覆层的表达,应用单一的自然材料,通过包裹整个建筑的定制瓷砖覆盖来表达。这种定制的彩色琉璃瓦覆盖层代表了从沙丘景观到圩田的景观过渡,以及从亮到暗的土壤层。在室内,所有的生活空间都围绕着幕墙封闭的空间和一个封闭的木材覆层核心。幕墙为地下楼层提供了透明度和日光。从地下室到建筑罩的内部封闭元素特征提供了支持功能,如上升点和卫生设施。室内设计由周围乡村的美丽景色构成,利用穿过传统瓷砖的木框。
正面的颜色和外观在从沙丘到圩田景观的过渡中发挥了作用。倾斜的屋顶表面和外墙突出了建筑体量的整体性。这些都覆盖着相同的连续材料瓷砖-五彩釉面瓷砖。这些瓷砖的色调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建立了一种联系,将建筑融入到变革的景观中。颜色的使用与环境的色调一致,确保别墅融入变化的地形。不同季节的沙丘和圩田景观反映在由5种灰色、绿色和蓝色组成的设计色谱中。瓷砖的釉面是充满活力的,有光泽的,并具有虹彩效果,在瓷砖上产生珠光外观,还影响正面和屋顶外观上的光入射。不同色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多样、多彩、自然的立面和屋顶。为了防止重复和扁平化,有足够的变化。色调和光线条件的混合使别墅每次看起来都不一样,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醒目的家。通过取样彻底研究了各种五彩瓷砖的确切比例。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根据颜色、纹理和光泽度对珐琅质研究进行现场评估。瓦片是垂直定向的,垂直的开放接缝在屋顶表面上以一条线延续。在立面表面看不到重复的图案,屋顶平面的可变曲率看起来平滑且不太分段。




3
4
收藏

李先生
项目名称:瑞士丹尼洛磨坊翻新
项目名称:瑞士丹尼洛磨坊翻新位置:瑞士设计公司:Enrico Sassi Architetto丹尼洛磨坊是一座坐落在隆卡利亚河岸边的建筑,位于莫塔山谷公园的中心,位于科尔德雷里奥市和诺瓦扎诺市之间。这座建筑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原来的建筑里有一个有三个磨石的房间、一个马厩、一个车库、一个谷仓和一个磨坊主居住的房间。除了丹尼洛磨坊大楼,还有另外两座建筑:最初用于养蚕的两层建筑和一个两侧开放的棚子。该磨坊由两座传统的砖石建筑组成,以直角相交,原来的三个磨石和油磨坊保存在南体的一层。三个磨石和破碎机正在工作,并通过两个外部水轮(一个木材,一个金属)投入运行,从运河供水。该建筑的改造项目计划保持该建筑的体积和原有性状不变,并将其改造为一个教育会议中心。干预包括保护和加强建筑中包含历史活动的部分:一楼有磨坊室和加利家族的小房子博物馆。有机器的房间已经修复,没有任何保温,不损害其原来的外观。状况很差的木制水轮已经修复。在一楼,增加了电梯-楼梯块、带厕所的房间和一个展示工厂产品和原始历史文物的新空间。新的砌体干预措施是由裸露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在一楼创建了两个空间:一个50平方米的教学教室(古桁架室)和一个多功能教室(100平方米)。这个多用途的房间被南侧原来的开口和北面通向公园的大新窗户(820厘米长)自然地照亮。多功能房间的屋顶有一个10米长的IPE 550型金属脊梁,覆盖并改造成一个照明装置。桁架的拉杆是镀锌钢绞线(直径18毫米),在现场拉伸并悬挂在中心。地板是混凝土,添加了红色骨料(维罗纳的红色大理石和瓜索蒙特的斑岩),然后光滑。房间供暖由两个颗粒炉灶提供。部分原始灰泥在可能的情况下被保留,其余的砖用石灰基灰泥完成。入口的两个立面被漆成了原来的黄色。




2
4
收藏

李先生
项目名称:哥斯达黎加雨树之家
项目名称:哥斯达黎加雨树之家位置:哥斯达黎加设计公司:萨克斯工作室海景和真实的丛林体验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当代设计的避难所,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制作。我们的国际客户来到哥斯达黎加,目的是创造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通过与自然的联系关注福祉。“我们想要一个家,感觉它一直在那里,被树冠拥抱,与丛林共舞。”–客户。从一开始,我们的共同愿景就是探索将建筑与其丛林环境相融合的可能性,保留每一棵树并增加栖息地;同时还能捕捉到海洋和日落的取景画面。设计的框架基于一系列沉思的瞬间,平衡了自然的粗糙和现代舒适的好处。在山顶的一块空地上,我们种植了一个坚固的地基和杂技结构,这样房子的其余部分就可以漂浮在丛林之上,而无需额外的支撑。主要的生活区和主卧室都位于二楼,在这里可以更强烈地感受到丛林树冠的体验,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角捕捉到海洋和日落。一个既不在屋外也不在屋内的楼梯和循环鼓励居民在房子周围漫步时始终与自然保持联系。Saxe建筑与Saxe内部的整合使团队能够在材料的精确选择上进行合作,以创造一种受自然启发的设计整体感。烧过的木头、柚木、手工制作的液压瓷砖、编织灯等等为整个设计带来了当地工艺的感觉。房子的设计考虑到了耐用性,因为它不仅可以作为客户的家,也可以作为出租物业。 生物气候原则指导着这座房子的设计。一个非常大的屋顶“伞”非常引人注目地向外延伸,将整个居住空间包裹起来,在建筑和丛林之间创造了一个生态系统。在像这样的热带环境中,设计需要适应绿色季节的强降雨和干燥季节的酷热。水被收集并回收用于灌溉和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房子的部分能量,材料保持粗糙,以承受热带环境,无需经常维护。总的来说,古老和当地的技术与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植根于过去又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一个坚固的混凝土地基不对称地建在山顶,使得主要的预制钢构件悬于山顶和丛林之上。借用工业建筑方法的抗震结构设计被重新发明,通过材料和覆层的精心布置,给人一种家庭温暖的感觉。当代建筑技术在速度和耐用性方面与当地专业知识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表达方式,将现代美学与当地纹理和工艺相结合。这让我们创造了一种建筑语言,这种语言是诚实的,并反映了在国际标准范围内理解当地能力的真正独特的过程。




2
5
收藏

何先生
项目名称:深圳大疆天空之城
项目名称:深圳大疆天空之城位置:深圳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摄影师 :田方方, SFAP全球创新影像技术领导者 DJI 大疆总部,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rster+Partners)与大疆共同创作完成,命名为大疆天空之城。建筑位于深圳南山区留仙洞,历时六年建造完工,于 2022 年 9 月正式启用,为深圳这一走在中国创新前沿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重量级的天际线。大疆天空之城历经上百个方案的推演,逐渐探索出非对称大悬挑的设计路线。建筑体量悬浮于地面之上,立面错动排列,一系列有序的“玻璃体块”如同在半空悬停,简洁明晰的工业结构给人轻盈的飘浮错觉,展现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高技派风格。大楼由东、西两栋超高层塔楼以及横跨双塔的“天桥”组成,西塔为 40 层,195 米高,东塔为 44 层、213 米高,建筑面积达 24.2 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楼、研发中心、无人机测试区和城市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可容纳 8000 员工在此工作。两栋塔楼以两颗大树一般笔直挺拔的核心筒为核心,其它体量离地而起,东西各六个“玻璃体块”箱体围绕核心筒的三面不对称悬挂。悬空体块以巨型桁架箱体和圆截面的钢吊管承载,箱体的悬挑最大处达到 21.5 米,结构体系既能荷载,也作为审美元素外露,建造难度高,空间、结构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塔楼间连接有一座极富张力的悬索桥,架设于大楼 24 层处,距地面 105米,采用了连桥弱连接的形式支撑在大楼悬挑的箱体上,主跨支座间距 76 米,总长 90 米。这一叶羽毛般轻巧的连桥连接两塔楼,大体块的结构与桥的纤薄轻盈形成对比的美感,天空之城的灵动呼之欲出。项目主创建筑师邱维炀 (Young Chiu)表示,”天空之城诚实对外的体块与结构,从内到外,表情丰富。但有着极简又不冰冷、安静挺拔、未经装饰的简约平实之美。”建筑仅有核心筒落地,整体向上提升的体块使得建筑呈现欢迎的姿态,表达出平衡科技与自然的理念。用地面积中,近八成在底层是开敞空间;建筑南侧的绿化一直延伸到环绕塔楼底部的裙楼屋顶花园,悬挑之下的灰空间带给人包容、舒适的静谧感受。大楼的钢铁结构犹如从一片绿色中生长而出,辅以架空层空中花园与屋顶花园,散发着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交融,减少了超高层建筑通常以巨量尺度带来的压迫感。场地南北两侧道路有着约半层的高差,建筑师利用高差置入裙楼,裙楼的顶部与基地南侧的地面以约 2 度的上扬角度连为一体,沿坡降的道路向北前行,“下沉”的裙楼逐渐显现,从外部看,由天然石材挂板装饰的裙楼犹如一座城堡的堡垒。建筑的入口设置在裙楼北侧,与北侧道路齐平,东、西大堂均置于塔楼堡垒合围的“院落”中,不锈钢框架包裹着澄澈的玻璃盒子,如同隐匿在城堡基座内的水晶宝石。进入大堂,一棵造型简洁的黑松映入眼帘,搭配枯山水的造型和呈现自然质感的夯土墙面,自然禅意与科技完美结合,更显宁静纯粹。办公空间挑战了传统办公理念,契合大疆的实际研发使用需求,量身定制空间使用方案。附着核心筒的三个体块,可以容纳三个可独立亦可合作的办公空间,适应大疆内部模块化的协作方式。东塔的玻璃体块顶部四层钢结构桁架箱体空间是试飞空间,空旷的通高空间中,巨大的桁架结构是唯一的装饰,恢宏大气,辅以窗外远眺的视野,仿佛随时冲破天际,云端触手可及。建筑的细节方面,也体现了大疆团队在设计过程中的参与;从材料选择到标识设计,大疆以工业研发的思路,在许多环节与福斯特共同配合与推敲。大楼使用的材料以工业材料为主,以磨砂和哑光的暗色金属作为主色调,辅以通透低反射的玻璃,充分体现类工业产品的质感,与大疆产品的主调一脉相承。大疆天空之城,是全球首例高度超过 200 米的非对称悬挂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整栋建筑全钢结构外露,未作任何修饰,运用大面积的钢架、金属与玻璃,自信地展现高难度结构本身蕴藏的强大的力量与美。工业风的理性、彻底、纯粹,极高的技术含量与自然和谐融合,是大疆企业调性的直接表达。而对于福斯特来说,大疆天空之城是建筑审美、技术突破与企业气质富有诗意的结合体,展示了其在此领域又一次纯熟而超越自我的尝试。




1
6
收藏

刘先生
项目名称:波兰多山墙房屋
项目名称:波兰多山墙房屋位置:波兰设计公司: bkm集团照片:内特·库克位于…的郊区格丁尼亚多山墙房子接近自然。房子位于斜坡上,从那里可以看到三城景观公园的壮丽景色。地块地形差差不多7米。客户的梦想是从客厅和卧室看到风景如画的森林,并使一楼的房间高度达到最大。因此,多山墙住宅的概念,使其有可能创造尽可能多的朝向景观公园的观景轴线,并增加房间的高度至屋脊。该地块的陡坡将花园的私人部分与街道分开,创造了一个平静的绿色区域,可以俯瞰三城公园。通过使用自然、高贵的材料,如砖,该建筑试图补充周围的环境。前立面被设计成两个单层的平行街区(车库在西侧,厨房在东侧),有一个灰白色的抹灰立面,并添加了深灰色的hpl面板。两个较低的带有山形屋顶的延伸部分与较高的部分相交,上面覆盖着浅灰色-米色的砖。由于这种布置,建筑正面中央部分的入口自然得到了强调。该地块的陡坡将花园的私人部分与街道分开,创造了一个平静的绿色区域,可以俯瞰三城公园。通过使用自然、高贵的材料,如砖,该建筑试图补充周围的环境。从花园的角度来看,房子由两个带有山墙屋顶的特色街区组成。客厅的中心部分被拉向花园。这个街区的外墙全部用砖覆盖。白色的街区,里面有娱乐室和卧室,是凹进去的,其规模与砖砌的立面相同。房子建在一个要求很高的地块上,有一个斜坡,以最佳地适应景观和阳光条件。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使用天然材料来保持舒适和温暖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在保持最大功能的同时,专注于简单、朴素和高质量,而不是华丽。




1
6
收藏

谢丽娜
南京山顶的消防瞭望台
近段时间几场山林大火牵动着国人的心,除了深深的触发大家对森林消防安全的关切以外,也给前端的防患给出了一些警示,尤其是凸显出一些森林风景区的防火基础设施、尤其是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南京的牛首山是“牛头禅宗”的发祥地,其所处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景区,其山顶的标志性建筑——佛顶宫供奉着释迦牟尼的顶骨舍利。这片位于外秦淮河与长江之间的丘陵地貌由牛首山、祖堂山、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延绵起伏,总面积达1.4万亩。值得一提的是,牛首山森林覆盖率为82%,面积达1393公顷,但多年来一直饱受山火的袭扰。2018年,旅游区决定完善森林消防设施,包括在隐龙山修建森林消防大队驻地暨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环山防火阻隔道,以及在曾经遭受山火侵袭的山头修建一座消防瞭望设施,这些都是林场必要的基础设施。山顶的消防瞭望设施,很自然的会让人联想到塔状物,ATA设计团队在收到设计邀请之时,业主正陷于一大堆塔状物设计稿的纠结之中。但通过对现有环境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牛首山已经形成“双阙双塔”的标志性景观,因此,再添加塔状物只会“东施效颦”。相反,设计应该跳脱通常的“逢顶建塔”的固有思维模式,利用隐龙山头正对牛首山主峰、饱览“牛首烟岚”的胜景的独特地理位置,建设一个兼顾消防蓄水池、瞭望值班、游客观景为一体的复合设施。最终业主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这个消防瞭望设施将以一种山顶平台的形式出现,既要消隐于山峦之巅,又要获得良好的观测视野,同时还要对内和对外使用互不干扰,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要求无疑对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经过踏勘发现山顶地质以岩层为主,且植被较少,虽然适合作为建筑的选址,但如果要获取更广的观测视野,同时又不以增加建筑高度来实现,比较可行的策略是,将观测面前移落在山头前的坡面上,同时利用竖向上的分层,将下层作为消防瞭望的功能空间,上层作为游客的观景平台,上下层的平面分别是两个偏心的大小圆,这样的目的是尽量利用较小的占地面积创造较大的上层平台。而上层平台与山顶的圆形小广场之间通过栈桥相连通,建筑的基础是两个埋地的圆桶状钢筋混凝土箱体,箱体内部被用来作为高位消防蓄水池。建筑结构中有两个一大一小成一定角度的钢管圆环,上环与下环之间看似纤细的枝状钢腹杆既是结构的竖向构件也是建筑外表皮玻璃幕墙的骨架,下环用圆管钢柱支撑在钢筋混凝土蓄水池上,上环内则采用纵横钢梁支撑形成浅水池屋面——镜池,建筑结构因此呈现出近似于花篮装的底小顶大的形态,使得一个227m2的平台落在一个仅78平米的基座上。这样一个出挑前倾的空间编织网格结构体系,采用分段的管钢相贯焊接,更有利于在山地这样狭小局促的野外环境中施工作业。同时,扩大的屋顶仿佛一把大伞为下部的用房创造出一片阴影区,顶部和底部的蓄水池又为建筑带来良好的储热性能,山坡的上升气流从建筑外墙下部的通风窗进入,室内的热空气则通过房间顶部的排气窗排走,从而为建筑营造出一个低能耗的被动式节能空间。建筑的外形遵循了结构的特性,上结构圆环的“镜池”屋面结构被包裹在一个“漂浮”的圆盘造型之中,圆盘的四周用简洁的竹木格栅覆盖,并向天空延伸,形成两层起伏的帷幔,游客从山顶的入口平台通过钢结构栈桥走向“镜池”时,帷幔像一道屏风吸引着人去一探究竟,当绕过屏风来到镜池边时,两侧帷幔由高到低逐渐没入镜面水池中,将游客的视线引向面对牛首山主峰的对景。这一刻,在画卷般的“牛首烟岚”景象面前,塔、峰、宫、天空倒映入池,充满象征性,正所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而进入消防瞭望空间的流线,则是通过一步悬挂在栈桥下的直跑楼梯下行到达。室内设有监控室、值班室、泵房、卫生间和配电间等消防瞭望功能。从监控室内向外俯视,倾斜的玻璃立面仿佛带给人超过180度的观测视角,整个山谷尽收眼底。玻璃面的大小也随着房间功能慢慢收窄,玻璃面下方的实墙沿用了竹木格栅,和上部的圆盘组合起来使得整个建筑仿佛是一个开了口的容器,在夜晚的山巅渗出一道光的缝隙。青山绿水,是人们向往的观景、休闲之地,但也往往都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地段。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上取得平衡?可以尝试对场地中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谨慎、克制的复合化利用,让人们在享受这些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获得些许便利,基础设施便能成为对公共活动友好的开放性场所。



2
13
收藏

姚先生
施工图




2
10
收藏

谭先生
钢结构设计
钢结构详图完成




2
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