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先生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桩基检测,桥梁/道路检测员,隧道检测
举报
想辞职,但害怕薪水不比现在高?这可怎么办?#高薪#

想辞职,但害怕薪水不比现在高?这可怎么办?#高薪#

tfExWlfEQdXwOh6u8mpBOYjkI291X0OVSNx30GeT.gif

7 2 收藏

筑招网 ● AI问答

点击获取专业行业技术/职场问题

1条评论
谢先生
其它职位
1.论科技的发明或商业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非连续性创新,一个新产业崛起代表一个旧产业被歼灭,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要学习「换工作」。
2.「1-2-3转职原则」毕业后,每1份工作做2年,30岁以前有3个不同工作经历最漂亮,不多不少。
3.最后如果是中年想在换工作,必须要思考如何在职场长命百岁,本文提供两个判断准则,包含: 想办法往长寿的企业流动、想办法让自己的工作长寿。
 


有个年轻人来跟我谈他的职涯,他很想投简历换工作,但是想去的产业薪水少一半,他说真的「投不下去」。过了一年,最近他又来问我同样的问题,后来还是低头沮丧地离开,也就是他仍然投不下去。


我望着他的背影,心想又是一个被薪水绑架的年轻人,可是他没去想当他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同一个职位,10年或20年后,极有可能成为相对薪水落后,甚至工作不保,或是换工作困难的中年人。


高薪,难以抵抗的诱惑
说起来,要年轻人预见10年或20年后,并不容易!更何况多数人换工作,想的无非是多加薪水;如果工作有前景,薪水少一点勉强可以接受,至于差到一半的确令人难以屈就,而且恐怕也不易做久,企业未必敢录用。这样的例子,每一阵子会有一个找上我,足见是年轻人的求职困扰之一。


这让我想到「现代管理学之父」Peter Drucker,他提出「目标管理」﹑「顾客导向」﹑「知识经济工作者」等概念,我个人很喜欢他的回忆录《旁观者》,其中有一段谈到他年轻时也曾经走到职业生涯抉择的十字路口,由于与我的职业生涯相呼应,印象深刻。


Peter Drucker年轻时,曾在一家大报社任职,做类似主笔的工作,有自己的专栏,薪资优渥,也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虽然他后来著作等身,但是当时写作的主题未必是他想写的,而且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是要当总编辑或总主笔。相反的,他对管理顾问的工作表现出高度兴趣。可是报社薪水令人称羡,他却毫不迟疑地辞掉。


到了70岁写回忆录时,回首来时路,他很满意当时做了这个不易的决定。因为他是奥地利人,移民到美国,人生地不熟,能有个饭碗就很幸运。更别说当时报社是个风口,站在那里,任谁都能飞得又高又远。比较之下,企业管理业却是个新兴产业,前途未卜;顾问是做啥的,没几个人能确切说得清楚。


如果当时Peter Drucker选择高薪,原地不动,后来未必能成为管理学之父,影响全世界管理至深至远。当然,他也许会在报社坐上高阶主管位子,但是后世又有几人记住他。在回忆录里,Peter Drucker有感而发,特别写到别让薪水决定未来。


我也曾在报社任职,表现优异,加薪极快,同事最爱把我的薪水条拿过去看,做什么?做大梦呀,梦想几年后薪水也能够这么高!然而没几年我离职了,借着企业策划能力,转战当时新兴的职务:售销企划,后来在销售领域做了10年,这段期间不少老同事却陆续被报社优退,若有幸运回聘者无不薪水拦腰斩。


换工作,需要练习
上班30年,看到产业更迭快速,不论科技的发明或商业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非连续性创新,一个新产业崛起代表一个旧产业被歼灭,这使得我对于年轻人换工作,是站在鼓励的立场。我还提出「1-2-3换工作原则」,刚毕业几年,每1份工作做2年,30岁以前有3个不同工作经历最漂亮,不多不少。


上面这个年轻人从毕业后一直待在同一家公司6年,做同一个职务,我期期以为不可,有三个原因:


1.   换工作是需要勇气,而勇气来自于练习。6年很长,会让人对换工作胆怯。一旦迈过30岁,他会自我暗示待在舒适窝也不错,而且年纪大了更不敢换工作。


2.   假使有一天他需要换工作,别人有三个工作经历,他便会被比下去,企业会担心他僵化,无法适应新环境,求职将会日益困难。


3.   万一他的产业从风口变成炮口,或公司要转型,或公司要进行组织重整,他会缺少移动到新领域的能力,容易被淘汰不用。


既然这样,公司为什么让他的薪水高于平均水准甚多,享受溢价带来的满足感,以为受到重用与肯定,原因有两点:


1.  公司喜欢用这个年纪的年轻人,能力培养出来了,经验也累积几年,可以冲刺的跑道还长得很,CP值最高﹑投资报酬率最大。


2.   一般我们都以为大企业的薪水高,平均来说,的确如此!不过也有中小型公司给某些职务的薪水高,为什么?因为所属产业的社会地位不高,或是企业的招聘品牌不强,请不到专业人士,必须用高薪挖角与留住人。


领得多,也要领得久
很明显的,他被高薪绑架了!年轻人涉世未深,若是再有家计重担,这是很大的诱惑,少有人抵抗得了。再跟同龄的同学朋友相比,在别人艳羡的眼光下,在一切向钱看的主流价值下,年轻人更是无力对抗脆弱的人性。


短期来看,这时候年轻人有如风生水起,水涨船高;长期来看,是拿未来的前途换现在的新台币,当有一天风不往这里吹,会发现自己趴在沙滩上没穿衣服。


因此不妨想想,一个不容易找到好人才的产业或公司,给高薪有可能代表竞争力低,或正在走下坡,好景能有多长?国内的企业寿命平均在3年或5年,而我们从25岁上班至65岁共40年,比企业还长命!所以在换工作时,我们要再多深思一件事,中年之后如何在职场长命百岁,这里提供两个判断准则:


1.   企业能够长寿,表示有竞争力,薪水也多在平均水准之上,重要的是领得久。不过这个长寿指的是未来式,而不是过去式,因为在产业更迭之下,百年老店照样不堪一击。


2.   每几年换一次工作,适度流动,拥有多个领域的能力与经验,是维持自己工作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同时也锻炼换工作的勇气与技巧。
2021-09-04 11:03
举报
黄先生
回复打这么多字,还是有用的文章,辛苦辛苦
2021-09-04 11:03
举报
发布
请选择举报内容
广告垃圾
违规内容
恶意灌水
重复发帖
其他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