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先生
配套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员/技术负责人
举报
面试问题背后的含意你听懂了吗?

传统面试通常指的是一对一的面试型态。传统面试中的面试官,会优先安排求职者未来的直属主管做面谈,以实际了解求职者的技能、资格、经验、人格特质是否与直属主管或所带领团队间,能够有良好的默契配合。

在面试特征上,你会被问到许多基于你的履历延伸出来的问题,包括自我介绍、经验简介、擅长与不擅长等。

尤其,在许多跨国面试中,由于跨文化的差异,许多面试官也会倾向先采用较为保守的问题,来试探求职者。

回顾我与求职者合作的过程中,在进入面试前,往往会花许多时间在校正他们的个人定位、风格呈现,不外乎是希望能优先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

若想要在传统面试中赢得亲睐,一定要保持自信与热情,这会让许多千篇一律的回答开始变得生动,再配合上预先准备的回答,就可帮助自己树立独特的印象。

另外,听得懂问题背后的问题,才能够切中重点进行回答。

Q:能和我说说你自己吗?

听出意思:你是否适合现有机会呢?

介绍自己,是双方之间很好的破冰题。这种自我介绍的陈述,架构逻辑、声音语调,绝对都会影响到接下来面试官对你的评价,因此是种第一印象的搭建。

然而,许多人会误以为,这样的问题是回答:成长背景、求学历程、每段工作经验。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你选择这样回答,其实就跟面试官手上的那份履历「一模一样」了。可我们要做的并非重述,而是帮对方画出自己的「重点」。


★自我介绍的答题核心:我历经的职业角色?◦ 你的经验在过去如何帮助公司:我特别擅长什么?◦ 强调与雇主「直接有关」的硬能力与成就:我的价值是什么?我的价值能为雇主带来什么帮助?


好的自我介绍通常不超过三分钟,在面试前,我们可以透过重新检视该职位说明书,找出直接有关的需求关键与经验需求,强化第一印象。


◦ 刚毕业的学生:请抓出任何与面试职位相关的实习生经验、个人兴趣、在校时作的专案经验来当作故事重点。◦ 面临领域转换的求职者:别忘了强调你的热忱,但只有热忱是不够的,还需要抓取你的「可迁移能力」、「核心能力」作为重点。◦ 面对管理职的职位:请抓出任何你过去如何激励团队、带领团队的经验、成功达到了什么目标,以这种实际的事实经验来当作故事重点。

Q:你为什么(想)离开现在的公司?

听出意思:选择离开是否有你个人无法克服的原因?

尴尬──是许多求职者面对这问题的第一反应,也因为这样的感受,那些熟悉的官方回应不外乎像是:「我想要寻求更多的挑战。」、「我想要寻求管理职位。」、「我想要更大的成长空间。」


不过,这样的回答往往有失真实,甚至会令面试官怀疑起求职者离开的动机,譬如:「你是不是进入到我们公司后,也会因为其他好处又跳动了呢?」反而导致更多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衍生出来。

不论你是因为组织重整、人员缩编、随另一半调动或者其他个人因素,其实这都可以是被接受的;重点在于你如何解读这些事情。

以开放的心态取代尴尬的感受,用能让他人理解的方式解释,看待自己的选择才重要。培养人才是最难的事情,雇主不会希望雇用到无意识跳动的非理性求职者。


★离职原因的答题核心:◦ 不要一味地只讲「我」。客观陈述背景原因,避免出现情绪化的形容。

如果你是因为在现在公司中看不到挑战,进而选择离开,与其只回答:「想要寻求更多的挑战。」不如将回答包装地更具条理,例如:

「过去这三年在A公司的期间,我学到了时程掌控、客户沟通、预算编制……(JD中出现的字眼),这帮助我在专案管理的能力上更深入琢磨,我一直很感激A公司给予的信任。但现阶段受限于组织环境状况,我更希望能深入XXX领域,将我的专案管理技能再提升,并且扩充对产业链的认识,这是为什么我在评估后,认为应该往外寻求新挑战的原因。」

Q:你喜欢在什么环境下的公司工作?

听出意思: 我们之间是Good Fit吗?我们公司的氛围能帮助你,享受这环境并且提升生产力吗?

喜欢的环境绝对不是指有免费点心食用、琳琅满目的饮料Bar、开放性空间或具设计感的摩登装潢。

请先理解,这些都是指办公室硬体环境,而非「公司文化氛围」。现在,有越来越多用人主管在意求职者能否融入团队氛围中。毕竟有太多坏经验,造成生产力下降、公司名誉低落,都是因为文化冲突引起,而这也难以用几个月来修补痛处。因此,如果运用错误的心智,看待这样的问题,会让你呈现肤浅的回答,丧失可信赖的专业感,也代表自己从未认真思考过,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机会喔!


★环境的答题核心:感受是什么?◦ 关于公司环境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何者适合自己:

1. 公司大小: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小型公司、微型公司、创业公司?2. 公司结构:结构分明(层级化)、结构模糊(扁平化)?3. 角色核心:创造持续性价值的开创型、针对流程改善的最佳化型、变革实验的解决型、立即创造的收益型、维持平稳发展的辅助型?4. 同事分工:团队合作、独立作业?


Q:你期待多少薪水?

听出意思:你值得这样的薪水吗?

我发现,台湾求职者对于薪资谈判的概念是相较薄弱。多数人认为,薪资谈判应该是要被动式地等待雇主提出数字,最后给出「要」或「不要」,以此评估要不要接受机会,但这样的做法却是把自己放入到无法谈判的空间,并且有可能错失能真正让我们发挥的机会。

我的结案经验里,有几个有趣的案例,是A求职者与B公司在先前面试中的薪资无法取得共识,但透过猎头却能争取到想要的数字,最后进入到想要的公司当中。这中间的差异是从哪里来的呢?

★薪资的答题核心:◦ 尊重不同组织的薪资设计:先理解你面试的公司大小,再思考自己可以有什么样的弹性做争取。

若工作者拥有「可预测的」潜力与「可见的」独特经验与职能,通常雇主也愿意花更多的力气来额外争取。

我观察过许多在薪资谈判中特别突出的候选人,甚至比猎头的谈判力道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能评估现有能力与潜力发挥的空间程度,先确立在工作范围的谈判上,若发挥空间大,则代表自己谈判的优势拉高。这时,会切换到雇主立场,先去理解薪资结构的设计以设定薪资期望值。当雇主无法满足期望值的条件,那就聚焦在争取非传统的补偿(non-traditional compensation),像是认股、工作模式、合约外的业绩奖金等,这些补偿的转换甚至可以高过一般薪资。

许多求职者会在面试中急着先确立薪资期望,但只谈钱会让你损失累积筹码的机会。与其费心思考哪里有薪水高的工作,倒不如先聚焦于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具高薪资谈判力的工作者,如此一来处处都有可能是机会了。

Q:你对三年~五年后的职业目标规划如何?

听出意思:你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规划吗?我们的期望是否有共同点?

选择「安于同一家公司慢慢晋升」的想法已经不是主流,反而是「在我的目标道路上,谁能成为我的伙伴」才是现代职场所强调的。

而这伙伴的其中之一,可能会是你所选择的公司,你付出自己的职能与经验,找到通道展现。反之,公司释出时间与资源,培养人力资本。

因此,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探讨伙伴间彼此的阶段性目标是否相容。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也请不要觉得意外,认为这是什么过时的想法。

尤其,请千万避免说:「没想过」、「不知道」。

三年后的未知数很多,那到底该怎么回答呢?这确实令人有点困惑。但我们还是要重回眼前面试的核心:得到下一次面试的机会,针对应征目标思考以下这两点,找出交集来回答职涯规划:

我现在所欠缺并想要再精进的地方是?雇主期望这个职位现在要做的事是?期待未来做的事则是?

即使你不太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但至少现阶段,你能看到这个经验有延续性,或者能习得管理、沟通技能等这样新的可能性,给予真实且开放的回答。

也许你会在思考过程中发现,对方想要的人才方向是模糊的,甚至与自己想要的路径有所冲突,那么,以请更理性地评估这个机会,确认雇主的真实态度。

gXvkO00ulAz2EHYQzNvSlrx0MTAysf0w8A24vg3A.png

8 1 收藏

筑招网 ● AI问答

点击获取专业行业技术/职场问题

1条评论
王先生
土建工程师,测绘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测量员
楼主写了那么多,看了下是干货。。
2021-09-17 08:43
举报
发布
请选择举报内容
广告垃圾
违规内容
恶意灌水
重复发帖
其他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