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我热爱工作,可我不是工作狂”

“我热爱工作,可我不是工作狂”

下载 (18).jpg

做HR的朋友说,公司有一个同事即使是周末也经常加班,但是绩效考核并不高,产出结果在同岗位员工中对比也并不是特别突出。

 

朋友说,人力资源部正在研究是不是制定的加班政策有漏洞,或者绩效评估有问题,又或者同事是个工作狂。

 

所谓的工作狂,就是“强迫性过度工作的稳定趋势”。在过去,工作狂会被人认为是敬业的体现。但现在却并非如此。

 

职场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再以“忙碌”判定是否敬业或者价值感更高。

 

1,“忙碌等于热爱工作”是职场最大的误区

 

实际职场中,工作狂常常被别人误以为是热爱工作,而被企业鼓励。但是,实质上,工作狂和热爱工作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工作狂来说,工作等同于价值,拼命工作是为了证明自我价值,所以不愿去扔掉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小部分。也就导致,他们执迷于忙碌,用“勤奋”的表象去麻痹自己。

 

热爱工作的人是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不仅享受工作的过程,也很享受当下所创造的价值。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曾说过:“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当然,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或者工作,不仅能实现自我驱动,还为此而奉献自我价值。

 

而热爱工作,也不是简单的忙碌。忙碌,有时候只是“低水平勤奋”,当我们陷入这个陷阱时,不仅不自知,还会误以为是热爱工作的表现,其实不然。

 

在以价值和产出论胜负的职场中,所有的表象和程式化的忙碌都是徒劳,在结果和价值面前,只会成为泡沫一般的存在。

 

真正的热爱,必将会产生成事的效果和促进自我驱动的结果产出。

 

2,“最求忙碌”只会让我们工作失控

 

当下,灯火通明的“加班楼”几乎成为了城市标配,甚至还出现了各个城市“加班楼”排行榜。

 

很多企业从上而下地宣贯加班文化,鸡汤式的灌输,让很多职场人以“加班”、“无休假”、“牺牲健康”等形式,失控地工作着,忙碌已经成为常态化标准。

 

各个圈子也在倡导“努力文化”,比如娱乐圈经常晒剧组通宵拍戏;职场人以“过度努力”为荣,有人天天深夜在朋友圈晒加班来彰显努力和勤奋。

 

但加班并不代表成果,忙碌的同时也会自我内卷,形成恶性循环。

 

当有同事晒深夜加班时,如果得到领导点赞或表扬,那么其他人也会效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而促进这种文化形成,归根结底还是相互之间的内卷和自我内卷。

 

即使是真正的忙碌,也是一种短期的自我消耗,何况,职场中很多的忙碌是低效忙碌,也就是所谓的“穷忙”。

 

低效忙碌不仅占用时间,还导致规划缺失,很容易走上被动工作的路线。

 

表面忙碌也不等于实干,如果无法保证所有工作都能有成就、有计划,时间拖得越长,精神和身体也会很疲乏,也意味着无法升维思考,去做职业升级的事情。

 

3,“把职场当成马拉松”才能掌控节奏

 

每个人都有极限,当我们盲目追求忙碌,定会忽略更加重要的目标,应该把结果导向当做目标,而不是忙碌本身。

 

与之前的互联网加班文化对比,现在的互联网生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之前各个企业倡导加班,到现在从腾讯宣布强制不加班开始,快手和字节跳动陆续取消大小周,执行双休制度。

 

这说明,企业也看到了低效忙碌的弊端。各大互联网企业人员流动性大,行业内员工吃青春饭的说法,也与加班文化有关。

 

过度工作,只能保持一段时间,而不能持续。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基层员工偏年轻化,而中年危机容易到来的原因所在。

 

当互联网企业开始反加班,也是因为看到了短期过度努力和低效忙碌的劣势,从而开始以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分配。

 

透过互联网企业的变化,站在职场人的角度也应该明白,短期“过度努力”并不可取,当我们透支努力时,也是在透支职业生涯。

 

马拉松的一个大忌就是在前五千米跑得太快。在职场,道理也是一样的,前面跑太快,当力气耗尽的时候,后半程将会无法持续下去。

 

所以,我们也应该将职场当成马拉松,管理好能量场,控制节奏,才能不被外界裹挟,掌控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在职场,不仅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能陷入所谓的表象中。保持清醒,才是看清世界的根本,职场中从来不以忙碌论胜负,价值始终是决定性因素。

 

职业发展是可持续性过程,用力过猛或过浅都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将职场当成马拉松来,既要有策略,也应该保持恒心,才能赢得漂亮。

 

希望你能掌控自己的职场马拉松,既张弛有度,又深谋远虑!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