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城市生态和自然环境条件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水体、,绿色植物和其他不确定的自然因素;第二类是人为因素,主要指城市设施和建筑物;第三类是社会因素,是指影响城市景观的无形因素,包括人们对景观的感知和人们对景观环境的改造。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绿地景观主要是指第一类自然要素和第二类人工要素中的绿地开放空间,如公园、广场、滨水区等。城市绿地景观系统是指由自然生态景观和以绿色开放空间为主的人工景观构成的景观生态系统。在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特色缺失的背景下,通过对城市绿地景观的系统分析和建设,体现城市自然与人为的融合,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1。中国古代“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科学性和迷信性在这里不讨论,而只是用来解释古代城市土地选择和建筑空间建设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巧妙结合。典型的城市风水格局是一个相对封闭和完整的空间环境,两侧都是山脉(青龙和白虎)。其实质是强调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要素的整合。由此形成的绿色景观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系统
2。19世纪末西方城市的公园运动,随着工业化生产造成的人口急剧增加和环境恶化,19世纪末,西方城市开始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等城市绿色景观系统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早在奥斯曼重建巴黎时,就在大力重建巴黎市区的同时,也为市民开辟了一片绿色空间;纽约中央公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成的。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塞德(oimsed)设计了波士顿公园系统,这是通过建设城市公园来建设城市绿色景观系统的最成功的例子。公园系统突破美国城市网格网络模式的限制,以河流、滩涂和荒地限制的自然空间为边界,采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多个公园连成一个整体,在波士顿中心区形成了一个美丽宜人的公园系统,它被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3。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和萨林的有机疏散理论对城市绿色景观设计的影响。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花园城市模式是:直径不超过2公里,市中心是一个由公共建筑环绕的中央花园,外围是一条宽阔的林荫道(包括学校和教堂)。有着放射状的森林小径,整个城市充满了鲜花和树木。人们可以步行到周边的绿地和农田,花园城市是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1944年的大伦敦计划在伦敦周围形成了一条5英里宽的绿化带。Sarinen的有机疏散理论是为大城市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向外疏散而提出的。在大赫尔辛基的规划方案中,他将城市的集中布局变成了一个分散和相互连接的有机体。绿化带网络在城市区域之间提供隔离和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园林城市理论和有机疏散理论对城市规划发展、新城建设和城市景观生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1年,莫斯科的总体规划采用了环形和楔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将城市分割成多中心结构。城市用地的外围被10-15km宽的森林公园带所包围,形成了城市良好的绿色景观和生态系统
4。麦克哈格的设计与自然理论相结合
25
2021-12-19
643
2022-03-01
32
2021-12-24
8
2022-02-24
19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