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奉命救火烂团队,下属却等着看笑话?他如何逆转危机,让员工变死忠?

奉命救火烂团队,下属却等着看笑话?他如何逆转危机,让员工变死忠?

项目经理

 

担任救火队的项目经理,多是因为深受高级项目经理信任指派,一开始很容易「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抱持这种态度,常常会火上加油,遭遇更多反弹。我升副总接手新团队,成员却十之八九要离职,愈危急时愈要展现领导力,就算碰上「烂摊子」也不要却步,因为这正是用情境领导建立信任的开始。

若是因为团队出现危机,需要你出面救火,那么第一任务就是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与每位团队成员有品质的一对一谈话,了解问题,初步建立信任。累积信任存折一大原则,是在团队出问题时勇于扛责,团队表现好时,务必归功团队。任何情境,信任优先。

如果是二、三线等中高级项目经理,我有个提醒,就是在团队中找到「意见领袖」。不管团队大小,你一定能找到其中1、2位最有话语权的员工,设法先得到他们的信任,让团队的意见领袖帮你,不要只是单打独斗。

担任救火队的项目经理,多是因为深受高级项目经理信任指派,一开始很容易「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抱持这种态度,常常会火上加油,遭遇更多反弹。

我认为,适当的做法是诚实地与员工分享你身为救火项目经理的忧虑,邀请同仁一起合作,并找到适当时机,展示你有能力和他们一起处理问题,减轻他们担心的危机。

 

我举两个亲身经验,说明我的救火逆转局面经验。

新官上任蜜月期,面子最不值钱
第一,1999年,当时我从「项目协助」调任「项目总经理」。从职级就可以看出,我从技术服务接任新项目:顾问服务。先前我并没有做过顾问,而且从协理升任副总,等于连跳两级,组织还把我摆在原本该事业处的副总之上。

这些不是最大的困难,最难的在于,原本我的团队约50人,多了顾问团队约50∼60人后,等于膨胀一倍。而且当我一对一聊过后,十之七八的员工都坦言:我准备要离职。

团队要崩解了,许多人等着看我笑话。

当时出问题的团队是因为碰到严重客诉、太浮滥接项目、浮报业绩,已经是病入膏肓。我无法用说的表示决心,但在我心中,既然来了,就是跟大家一起,奋力一搏。

尽管有些员工是我原先认识的,但更多是外部聘请专做顾问的经理人。这些人态度多半对我充满批判,只差没说出:「你来有用吗?」

初上任的第一个月,我费尽功夫,每天开一对一会议,从早上7点,谈到晚上11点。就连晚餐时光,我也与部门员工一起谈。吃饭能缓解心理压力,甚至有时候一谈就是3、4个小时,或许有人会认为没效率,但这就是我的风格。

在一对一会议中,我首先针对员工担心的事,减缓他们的忧虑。例如,对业绩做了手脚,在外资公司,这是要砍头(亦即解雇)的责任,但没有员工敢捅出来。

我告诉他们:「你们不说,我来讲。这些都是我的责任。」

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我知道,我必须一到任就和公司说清楚。没有勇气说实话,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尽管我不见得能马上力挽狂澜,但这是第一点,我为所有员工解除了心中最大的压力。

当时有好多顾问服务的项目,签约时贪图成交的金额,我们根本无力执行,我决定壮士断腕,带着团队跟客户谈解约、赔钱,求客户放过我们。

我心里明白,新官上任的蜜月期,面子最不值钱。我得扛着,将问题及压力减轻到团队能够负荷的水平,整个团队才有翻转的机会。

前几个月,我努力放下身段跟每位员工学习。两个月后,对顾问服务,我已是半个专家。这时候,批评吐槽的声音少了,正向的对话开始多了起来。

幸好,我在第一时间以坦率真诚的态度,留住关键人才,团队才没有伤筋动骨。就这样“One battle at a time”,问题一个个解决,项目一步步朝正向发展,顾问团队的业务在半年后基本上恢复正常运转。我接任一年后,团队开始正向发展。

 

临危受命,用胆识赢回员工的心
第二次我临危受命,则是2005年10月,我人在南山科技园吃午餐,接到当时接到总裁的电话。他任命我接任营运长(COO),总裁说:「我们信任你,你要将这个团队救起来。」接任营运长后,基本上就是代理总经理,负责管理全公司。

这一次,问题还是出在业绩及合规的管理上。当时最资深项目经理都离开以示负责。

我在一周内必须提交“Get Well Plan”(改善计划),当时,我做对的事,就是勇于承担团队的过错。我在所有一级项目经理参与的会议上,公开告诉特纳:「我们做错了,我也是其中一员。」说明我们做错什么,而我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我又需要公司给我什么帮助。

同时间,公司为这件事罗列了一长串的惩处名单,但若按照名单执行,短期内,我会面临无将可用的窘境。

于是,我挑出一些「罪不至死」的名单。这张名单,我提供给大中华区总裁,告诉他:「他们犯错,我知道,但情有可原。我们能不能给他留校察看的机会?未来若再度犯错,就连我一起惩处。」

这些留校察看的同仁,在这一年,变成我的死忠部队与骨干战将,也是我从营运长升任总经理的关键。我的胆识,赢得了他们的真心回馈。

大约花了一年半调整,公司体质终于变好。团队的士气、能力,以及我认为最重要的信任基础都建立起来。我任职总经理时,台湾分公司业绩表现连战皆捷,我想这是重要原因。

当时公司有4大业务群,每个月、每季、每半年都有业绩目标,这4大业务群的总经理会主动协调,若这季你少了业绩、那就由我补上,最终让团队达标。

即使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和我一起时,都会主动协作,非到必要,无需我出面协调。团队到最后有这种默契和能力,我非常自豪。

领导会碰到各种不同的情境,如果你接到的是如打顺风球般的高效团队,恭喜你。你接下来要想的是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激发下属的热情与荣誉感、推动团队表现到更高极限。但如果遇上「烂摊子」,也不要却步。一步一脚印,从中你会锻炼出更扎实的管理历练,我的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