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他们在做什么?】看看工作上会有什么样和其他公司不同的地方呢?我们话不多说,马上来看看我们主角──结构工程师刘家仁的见解。
1、从结构组到顾问公司: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2、设计原来只是一小部分:结构工程师的日常
3、如果工作要做一辈子,为什么不找个有趣一点的呢?
4、薪水低,怎么办?除了结构设计,你还应该做更多准备
5、年薪百万?我对个人创业的看法&给在校生的建议
从结构组到顾问公司:一见锺情还是日久生情?
当时选择结构组的原因很单纯,就是我结构相关的课成绩都还不错,反而大地、水利相关的课就没有那么理想。我记得廖老师说过:「要怎么样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呢?你就每一门课都认真修、认真学,最后的成绩就会显示自己的兴趣所在了。」,我非常认同廖老师的理念,也算是亲身实践了一回。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够在第一瞬间就知道到底自己喜欢什么、自己一生的志业是什么,反而是在经过努力、尝试之后才会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而这些尝试需要时间,所以千万不要轻易浪费了大学的时间。虽然当时我对于人生还很迷惘,但回头来看,我认为读结构组还是非常值得的,这边系统化地提供了成为结构工程师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尤其是耐震设计相关的知识,目前业界的设计绝大多数都是耐震设计,但大学部却没有太多相关的课程。因此除非天赋异禀加上进公司后有非常好的前辈指导,否则若没有读研究所,要走结构设计这条路是会非常辛苦的。
设计原来只是一小部分:结构工程师的日常
严格来说,在结构组的生活和外面工作的节奏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研究所时根据你的指导教授专攻不同,你所接触的领域会非常细:例如如果你跟了黄老师,大概就不会接触到钢构相关的事情。而在外工作时,除非是极小型的事务所、小到只接同一种类型的案子,或者是最大型的顾问公司、里面分工细到你只会负责型态类似的设计,不然免不了钢构、RC都会需要用到,而且为了在时间限制内完成工作,老板不会给你太多时间慢慢研究。像我个人来说,我在大学时几乎RC和钢构都没有什么接触,所以进公司的时候着实经历了一段调适期。我在公司做了一年多后,慢慢掌握到一个案子进来,如果可以其实第一件事情是要先画图。以前我会觉得就是先进行分析、软件模拟,设计好之后再把结果交给绘图部绘制图面;但往往这时候时间已经耗去不少,当主管来催稿时如果回答:「绘图部还在画」那可就要准备挨骂了:「绘图部画图本来就要时间啊!你为什么不早一点把数据给他们?」。后来我改变了顺序,先把大略的草图交给绘图部,让他们可以提早开始作业,接着再开始进行软件分析、计算书撰写的部分,最后依据计算结果进行图面的细节修改,顺利交卷!就像我前面有稍微提到,设计案进来第一件事并不是先进行分析和设计;从这里就能看出在我的工作中,文件制作是占据了非常大的一部份。除了要让施工单位能顺利施工所必需的图面、计算书、分析报告等;在公共工程上,我们还要估算结构体的数量,提供给政府机关作为发包的基准。所以数量计算书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当然设计上的数量和实际施工绝对会有误差,就拿钢筋搭接来说,我们设计单位很难去拆解到工地要怎么细部搭接和订料裁切,只能概估一个损耗比例。所以有时候施工单位向政府机关要求追加数量时,我们就得重新审视图面和规范、看到底是我们少算了还是施工单位要求不合理的追加,这些也都是工作的一部份。
如果工作要做一辈子,为什么不找个有趣一点的呢?
我刚退伍去面试A工程公司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超级大公司的严谨氛围。我必须事先做完一份性向测验,面试时对面坐了五位面试官轮流提问。虽然最后没有录取,但我还是很感激用人主管非常亲切地在面试后,特地找我留下来聊了一个多小时,也让我知道了很多业界的生态和给我一些实用的建议。相较之下,B的面试风格非常的开放,主管让我自由参观了B的办公室;我想这也是我后来选择B的原因之一吧!我是个喜欢表达意见的人,也许比较适合这样的工作环境。B虽然公司规模不小,以纯顾问来说可以算是仅次于三中的规模。但相较于三中结构部人力并不多,这样的特性让我有非常多的机会碰到不同型态的案子。举例来说,最近一位负责潜盾环片设计的同仁离职之后,我接手了他的工作。原本以为潜盾环片的设计都已经很成熟了,没想到因为这次的相关尺寸比以前小了一点,施工承希望修改部分配置,这样一来反而要重新研究相关的数据,同时也向承包商请教了很多细节,以完成任务。以土木结构来说,我接触过许多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也曾经协助同事设计地铁地下车站,另外我也接触过施工规范的编撰。由于公司政策,也接触过一些国外的工程设计。除了这些,PCM、设计审查、BIM相关的工作我也有接触。在B公司,过一阵子可能要换一件事情研究,其实还满好玩的;比起一成不变的工作,这种不断尝试新领域的风格比较对我的胃口。像我并不算资深,如果在小型的事务所不一定会让我去和业主开会;可能整天就是不断地重复跑程序、分析、设计大楼,我能理解老板会希望员工的效率最佳化,如果你喜欢「纯」的结构设计,那或许很适合,但对我来说,这样的工作内容实在是太闷了。
薪水低,怎么办?除了结构设计,你还应该做更多准备
由于采购法本身有限制公共工程设计费的上限比例,加上许多公家机关的预算都不那么足够,导致顾问公司整体的薪水难以提升。我记得当初我在找工作的时候,一般硕士结构工程师的薪水只有10-15K,大公司才有20K;小型事务所就更不用说了,可能是在10K以下。在我工作的这段期间,因为人才荒的关系,业界整体进行了结构性调薪,所以现在的行情应该是稍微好一点的状态。我认为既然结构设计的服务费用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想要突破薪资困境最好的方法是:除了结构设计外再多学习不同领域的技能。例如BIM,现在基本上大型公共工程都会要求、也有编列BIM的相关预算,但很多公司并没有相关的技术,同时业界人才也比较少,那就会是一个对于薪资条件有利的环境。确实,和新闻经常报导的科技大厂相比,结构设计的薪资条件并不好。但在我看来,科技业高压的工作环境可能很多人只能撑三到五年,而结构设计却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同时,未来也还保有自己开业来提升收入的选项,但相对应的付出当然也是必要的。
年薪百万?我对个人接项目的看法&给在校生的建议
我之前一位同事有去调查,如果是自己创业接项目,年收入也许上百万。尤其前几年土建筑行业整体景气还不错。但我并不建议累积足够经验和人脉前就自己出去开事务所,我觉得35岁-40岁会是一个满好的时间点;因为开业的前一两年也是要经历收入挂零的阵痛期,有一些存款自己会安心一点。虽然收入优渥,但相对来说忙碌是必然的,毕竟请助理就是会花掉一大部分你赚来的钱;还有一些社交场合很可能不得不参加,对于某些同学来说不一定能够习惯。但无论如何,还是建议在校生在自己还在学校,解题目能力最好的时候先把一二级结构工程师证书考起来,无论后来是否自己创业,我觉得在业界受到的待遇还是有所差别。举例来说,像大公司可能大多数人都是工程师,如果你不是的话在里面就感觉少了一点什么。除此之外,也建议趁还在学校的时候多多参与、主办一些社团活动等等;像我们在业界的工作几乎都是以项目的型态进行,而办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项目。有一些超大型的活动、假如500人,甚至都还比一些公司的总人数要多了,从中能够很好地训练到项目管理的能力,未来无论对人生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有所帮助。
6854
2024-04-26
7853
2023-10-07
591
2019-06-24
1970
2023-03-10
397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