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考试资讯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经验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经验

 

写在前面:本文写于2021年12月30日。本周2022年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成绩发布了,几家欢喜几家愁。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无法简单复制,谨以此文,分享给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朋友。

一注结构的成绩已经几天了。今天看到一篇总结,于是索性写一写自己的考证的过程。我不想像某些人一样,把考这个证写得苦大仇深,让人觉得这个证很难考,未免让聪明人看了觉得好可怜啊。而我确实认识一些朋友,轻松就考过了一注结构证书。因此文章重在描述自己的复习行为,而忽略心路历程。

 

复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017年的时候,买了施岚青的书,有厚厚的三本,一个人闷头复习,效果比较差。第一是很难有具体的规划,第二是大学毕业好久了,自己看书,对于已经忘记的知识点,光靠自己看书,实在是很难再拾起来,总之,看得很郁闷。

 

2、2018年的时候,还是一直在看施的书。然后中间第二次考了二建,认真复习了好久,出成绩的时候,发现实务差2分没过,很难过。只能继续看书。

3、2019年我基本没有复习一注结构。先是第三次考二建,终于考过了。当时想着,趁着记忆力还不错,就开始复习一建了(当时对考一注结构没什么信心)。一建我学会了听视频,不是自己复习。经济听达江,法规是陈印(有葵花宝典),管理听朱俊文,实务是王树京。刷题的APP叫一建万题库,可以免费刷历年真题。复习就是2倍速率听视频,画一画线,做一下笔记,然后用APP反复刷题,特别是错题,根据我的经验,错题如果不复习,可以错N遍。6月到9月,花了三个半月时间复习。考前一星期,因为家里有事,我都没有复习背书,本来想着放弃考试了,但是最终还是觉得先考过几门也好。我记得周五那天从家里出发,去考场附近的宾馆住下来,稍微看了一会第二天要考的书,10点多就睡了。考完感觉除了法规,管理都挺简单的,经济一般,实务比较难。事实证明我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最终的成绩,法规83(78及格),管理87(78及格),经济75(60)、及格,实务96(刚好及格),我感觉自己很幸运。然后就没看书就过年了。

 

4、2020年年初,我又重新开始复习一注结构,有了一建的经验,这次先听了机构A的视频完,所有的都听完,做好笔记。每个视频时长2小时,我用potplayer,1.5倍速率听,然后中间做好笔记(这里我个人推荐在淘宝上买打折便宜的正版新规范或者买贵的质量好盗版新规范,对于小众的规范,也可以买便宜货,用慕娜美3000蓝色纤维笔或红笔做笔记,我喜欢蓝色的笔),每个视频大约要花2-3小时。总的视频数量,大概有130个左右。

听完所有的视频,已经到了5月初。然后我开始做2011-2019的二级真题,刚开始,做题速度上不去,每天晚上下班回家以后,只能做10个二级真题左右。到了5月底,我只做了4年的二级试卷。我掐指一算,感觉来不及了,于是放弃了二级真题的训练,转而做一级真题。一级真题对我这个新人来说也很难,我一个小时只能做四五个题,而且错误率很高。更致命的是,有时候下班回家晚了,就没脑力看书,或者看书也进不了脑子,前一天晚上看的,第二天早上根本想不起来。但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做到2016年的真题,明显就感觉简单多了——那一年,是放水年。设计院往往是上半年比较闲,下半年比较忙,国庆我加了4天班。

到了考试的时候,我只完成一遍真题,而且没有很好的回顾梳理错题。考完感觉就过不了。最终的成绩是上午26,下午20。机读46,我知道实际得分肯定是40分差不多了。虽然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由于刷题量没到,我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5、2021年年初,我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不足科目,钢结构、地基、高层,于是先计划对这3门科进行补强规划。对于高层,我选择听一听机构B的高层和高钢规(机构A对高钢规的讲解内容很粗糙)的课。对于钢结构和地基,我找出机构A的视频,把有些没讲过的章节,听了一下,在后面的刷题中,我对自己做错的题的知识点。也进行了视频复习。而后,由于机构B对加固规范也有讲解,于是我也完整听完。这样加起来差不多听了100个视频。

时间又来到了5月份。后面的时间,我就开始重点进行刷题训练(2011年以后的真题)。由于2020年已经做过一遍真题了,2021年的做题速度快了很多。每天的做题量大概在20-40个左右。机构老师鼓励大家在周末抽出8小时,进行完整的真题训练,以适应考场的情况,由于我事情比较多,整个复习过程我只有抽出一天来训练了2019年的真题,最终得了57分。8小时的计量,真是累坏了脑子,导致我歇息了2天。

又做完一遍真题以后,我对错题进行了总结,发现自己重复做错过很多知识点。于是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我发现不少知识点,是隔几年就考一次的。随便拍了几张,如下图所示。

对于钢结构的题目,我发现钢结构的载体就2个,一个是单层工业厂房,一个是钢框架。考试的题目,无非是对其中的构件(想想钢结构厂房里有什么构件?)进行计算(钢框架,可能会进行整体计算,其中会涉及到高钢规的题目,这个需要对高规和高钢规进行学习)。可以发现,其中2014年,2016年都重复考了组合梁的构造,其它的我就不再列举。

对于高层的题目,重复考的知识点尤其多。比如2013、2016都考了双肢墙的M和V的调整。2014、2013和2016都考了性能设计连梁的箍筋计算(2021年也考了性能设计)。

对于地基的题目,我找了2002-2020的岩土考试中关于结构的三本规范(地规,桩规,地处规)的真题来训练。我发现很多岩土的老题目,都在后来的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中出现,难度并不大,但如果要是平时没有训练过,那考试的时候很可能是做不出来的。举例如下图。我选择性做了一些难度不大的,但是以前自己复习的时候没有复习过的真题(考察点涉及到附录,或者自己没有笔记做过的章节),也有点押题的想法,最终都没有考到。后来考前还买了一些某机构的模拟题,更是惊讶地发现,模拟题中地基的题目,不少都出自历年岩土真题。

我想着还是要对薄弱的科目进行重点加强。然后又抽空把03-10的一级真题中的地基,钢结构,高层和桥梁部分也做了。然后又做了一遍钢结构的错题。

这期间,还是发现不少错题,一错再错。对于错题,一定要弄清自己为什么错了,而且要在试卷上写明原因,是计算器按错了,还是抄错公式了,还是说没理解概念。对于自己概念没搞清的地方,一定要在规范上认真做好笔记。保证下一次做题的时候,能看到笔记,不会再做错。对于抄错公式或者按错计算器,我只能说,仔细、专注(集中注意力)也是一种能力,我是比较欠缺的,对自己诚实,承认自己的不足,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然后又对真题进行了二刷(加上去年做的一遍,应该是第三遍了)。其实还是错了不少。成绩如下:

考前买了模拟题,但是只做了一套题,就因为时间问题,不再做了。转而复习错题了。

考试那天,早早起来,打了车去考场。早上的题目,我的做题顺序是钢结构-混凝土-砌体。为什么先做钢结构呢?因为钢结构的坑通常比较少,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而混凝土和砌体,里面用很多max(计算,构造)的题目,会让人头晕。做完,感觉还不错。有一种2019年的感觉,但又觉得比2019年难。隐约觉得下午会比较难,但是感觉早上有30分,下午再拿18分就好了。根据以往经验,下午的做题顺序是桥梁-地基-高层,因为桥梁的题目通常能做对一半。下午一开始,我就先做了桥梁,40分钟做了6道题,今年桥梁题目特别难,只能做出来2道。于是果断放弃。地基部分的真题,开头几个题,也很新颖,于是优先做了会做的常规题目。我牢记了老师说过的,一道题,控制在6分钟以内。如果说8分钟都做不出来,哪怕还有一步就算出来,也不要再计算了,因为你很可能掉坑里了。做完会做的题目,我再回头研究了一下自己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的题目。今年的高钢规的题目,感觉比较常规,翻了一下高钢规的目录,并牢记max(计算,构造),我在最后时刻又做出来2道。下午考完,感觉自己能拿20分以上。实际查出来分数还是机读分,上午32,下午27。看到不少人上午有33,34分。我感觉自己可能在某些题目上犯了不应该犯的错。

 

6、再说说考试需要的一些材料:

(1)卡西欧991计算器,并且要学会用牛顿法解题。例如,地处规中,软弱下卧层的题目,常常会考查最小基础宽度。这个时候,用牛顿法解题,能节约1-2分钟,并能提高正确率。

牛顿法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Y411p7oN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22/06/7863900_569691363.shtml

(2)塑料指示标签贴和日本樱花(SAKURA)双头记号笔,这种指示标签贴能牢牢粘在规划上,便于考试的时候查找规范(考试的时候能节省1分钟也是好事)。用这种油性记号笔,写在塑料材质的便签上,立刻就会干,不会掉油。市场上还有另一些纸质的标签,我也买过,但感觉那种粘不牢,不太推荐。

(3)历年真题PDF文件,我将它们合并,一共500页,然后在PDD上找了店铺打印,双面打印,5分钱一页,只花了24.8块,还包邮。

(4)张庆芳老师的一注真题书。里面有不少笔记值得抄到书规范上。比如锚栓的面积,吊车梁的弯矩和剪力和计算公式。第一遍做真题,我用的就是张庆芳的书。
(5)老朱的真题解答。老朱的书对知识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刷题以后一定要总结知识点,归纳为自己的东西。

(6)历年岩土中结构的部分真题(地规,地处规,桩规)

(7)时间允许的,可以再做一下模拟题,拓宽一下思维。防止思维死板。

 

7、备考的一些建议:

(1)第一步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首字母组合。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制定计划以后,就是坚持执行。如果工作实在是太忙,那每天看看20分钟的视频,或者做20分钟的题目也好,保持一种连续的状态。我觉得计划一定要适合自己。一年过不了,就两年,问题不大。如果给自己太大压力,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心情。

(2)加几个群,有问题就在群里问,没事的话别在群里灌水。或者找小伙伴一起备考,有问题可以多提问。

(3)一般来说,当你像我这样2年刷3遍真题,又做了一些岩土真题的,我觉得通过的概率大于81%(用81%而不是80%,是故意显得很严谨)。

(4)最后,说了这么多,还是重在实践吧。个中辛苦,可能只能考过的人才会体会。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