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公司或在每次换工作后,难免度过一副菜样及出丑时期。不管是职场菜鸟或老鸟,加入新公司时有3句话不该说,教你学会3个安全起手式!
小编我目前任职的公司在近几个月持续扩编,因此有不少新同事加入。老实说,有表现好的、有力求表现的,也有还在观察的。这让我想起自己刚进公司的情况,然后又想起每次换工作后,自己总会度过一个一副菜样以及出丑时期。
总之,这篇文章想来聊聊:不管是职场菜鸟还是老鸟,刚加入新公司、刚到职时,该用什么样的姿态与个性展现自己。
筑招网小编介绍以下总共会列出3句加入新公司时,不适合说的话,我会一一以实际情况举例,并且说明为什么不适合,以及该如何调整成相对安全的新手自主的起手式。
但!一样要打个预防针,以下纯粹想要分享个人看法,小编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各行各业,只是想写出来给需要的人作为参考,至于实际上该怎么做,还是得看所处的工作环境与风气啰!
1.那我应该怎么办?
虽说标题提到不管社会新人还是职场老鸟都能适用这篇内容,但以我个人经验看来,1.的问题较会发生在职场菜鸟身上。
初入职场的时候,难免继续把自己当学生,有问题就想直接问老师(主管),但进入职场后,如果只有一种我是来学习的态度,公司不一定会觉得你积极向上,反而会疑惑:那你可以带给公司什么?
所以,尽管公司对于菜鸟新人有容忍度,但如果新人能主动表现出我有很多需要学习,但我也会努力贡献所学的积极态度,通常公司会对此更加青睐。
遥想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公关代理商,很多时间都在写客户的方案,客户会说:我们下一季要推新品,想办个发表会,或者也可能很模糊地说:我希望媒体可以多报导我们家品牌,然后公关小精灵们就要熬夜变出方案,思考如何达成客户的愿望,比如想个包装的亮点,然后办记者会、办媒体餐会(请记者吃饭&送他们新品)、发新闻稿等。
说来简单,但写方案真的很困难。刚开始,不少新人都会问:那我应该怎么开始写?然而,与其这样问,其实可以先百度怎么写方案,至少帮自己理出一个框架。
或者比较想挑战自我的人,也可以由此不断透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借此培养自己逻辑思考的能力,并把方案构架列出来。像客户已经说希望办个发表会了,那再来得想的应该就是怎么办?这就包含发表会的人事时地物了,比如:需要谁来参加、要有哪些环节、要办在何时、要办在哪里、要发表的东西是什么。
列出人事时地物——也就是想完“how”之后,再往更源头追溯,就是“why”?客户为什么要办这个发表会?是因为产业趋势吗?比如在这个市场中,这个产品很土?还是因为客户的竞品都在办?所以是因为输人不输阵吗?还是因为客户公司的内部策略?那公司希望达到什么目标呢?
想完这些“why”后,又可以再列出产业趋势与竞品分析。所以,我们现在有了产业趋势与竞品分析,也有发表会的人事时地物,这份方案就有构架了!
不管用了哪个方法,想出大致的解法后,如果不确定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比起直接问怎么办,更好的做法是跟主管说:关于这份方案,我目前大概想了个构架,我可不可以先列出来再麻烦你过目?如果没问题,我再继续往下细写。
也就是带着答案问问题,表达一种我有思考解法,但不确定是否正确,所以想来请教看看的态度。
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位思考看看吧:今天换作是你要教新人东西,你会希望他当伸手牌,还是先做功课呢?
至于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对自己来说,你可以借此机会增加自己组织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资历渐增,换工作时应该会渐渐发现,许多公司要求应聘者是“independent thinker”(独立思考者),或者具有“problem-solving”(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能力在典型中国教育的框架之中很难被培养,所以若能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养成,对未来或许有不小的帮助。
2.为什么不试试看别的作法?
这点有点微妙,毕竟上一段才说不要当伸手牌,这边怎么又说不可以力求表现呢?其实就是得找平衡,要稍微积极主动,但又不能锋芒毕露。
先举个比较好懂的例子,比如吃汤面会先确认会不会太烫,避免烫到舌头,工作也是这样。做为新人,不管是职场菜鸟还是老鸟,不论公司录取的原因是想要从新开始养新人还是希望有经验的人为公司带来新气象,只要是到职的前一、两个月,我都建议以观察代替行动。
也就是先把自己的工作内容顾好,并借此观察公司目前的运作方式、既定流程、既有文件等,等自己熟悉产业与公司文化后,再提出自己希望调整的地方。
因为在没有掌握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不够周全,甚至影响到同事们对你的第一印象。
举例来说,我刚开始加入这间公司时,有时候会跟工程对接到一些项目,觉得需求传达得好像不太顺,加上在前公司有跑敏捷开发,所以我在到职没几周后就跑去问工程师:我们有考虑导入项目平台吗?我在前公司跑过销售,觉得这样开发速度比较快,产品迭代也跑得比较顺。
先不论工程师给我的答复,现在回头看来,我这个问题其实蛮白痴的。
一来,我当时不是产品经理,也不是工程团队的人,更不够了解新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只是稍微觉得不顺,但并不知道到底是我不够了解这套流程的运作逻辑还是这套开发流程真的有瑕疵,如此冒然直接提出建议,其实很不尊重工程团队。
二来,即使我对于开发流程有建议,也可以更委婉地表达,用请教而非质问的方式,比如:我们当初怎么决定采用现在这套开发方式的呢?、如果公司有资源,你觉得开发流程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呢?若直接用取代、替换或推翻、砍掉重练的方式为切点,这样别人只会觉得太有侵略性。
最近公司又来了一批新人,身为PM的我被问了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网站没有XXX功能、为什么某个功能不能XXX使用、为什么不做别的平台也有的XXX工具……什么问题都有。
但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公司以前没想过,有的功能其实已经有了,只是发问者找不到;有的功能之前的确有做过,但因为使用率低或者难以管理而拔掉;有些事情则正在规划中,有些事情是讨论过,但与公司方向不同,所以最后没执行。
但我也在此强调:不是不给问!是希望做过功课再问。如果只用为什么不试试看的口吻作为切入点,别人会很容易认为发问者根本没做功课,进而产生不好的观感,甚至影响到后续的共事默契。
3.那我建议这件事情可以由别的同事负责进行
以我的经验来说,如果在规模不是太大的公司,即使是主管级,也有很多时间必须要协助,甚至主要负责第一线的业务。像我目前是产品团队的主管兼产品经理,我不只负责人事管理与参与主管会议,平时也得花时间解决一般产品经理的庶务,比如对需求、画线框、开票、测试等。
尽管有时真的快轧不过来,但我觉得从事这些事务仍是利大于弊,一来是可以维持第一线做事的手感(况且我也还是菜鸟PM,有很多要学习),二来是可以知道第一线的同事们会碰到哪些实务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说刚到新公司就该做到死,而是要适时分配工作,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往外推,但也不能都揽在自己身上。
说穿了,还是得找个平衡才行。
如果把事情全部都分派给其他部门,大家只会觉得这个新来的也太会踢球了吧;而如果把事情都分给下属,组内也可能觉得这个新主管只剩一张嘴,且事情都分出去了,自己就很有可能不熟悉第一线业务的运作情况,实务能力若备受挑战,提出的策略又与第一线现场脱节的话,也可能因此难以得到同事或下属的认同,甚至与第一线同事沟通时产生鸿沟。
为了怕这些事发生,我刚开始接手产品主管的角色时,会先自己多抓一点事情来做,不论大小功能,产品开发流程我都尽量抓在手上。虽然那时的加班时间明显变多,但也是因为这样,让我可以更快熟悉第一线业务,进而培养和各部门沟通的默契,也能在部门内和其他PM与设计师更顺畅沟通。
等到彼此共事熟悉了,再把任务分派出去,这样如果同事有问题,自己也有足够的经验能回答,不会沦为打高空,甚至和第一线脱节。
不知不觉又说了很多……这3点看起来可能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有很多瑕疵,我个人还是会建议不要躁进,不要想说到了新公司就要力求表现、让老板知道雇用我有多值得;但也不能太被动,不要总是等同事派给你工作才去做、主管提醒后才发现自己漏掉很多细节。
总而言之,还是一句老话:得慢慢在做中学,这样才能找到做事的平衡点啰!
3579
2021-08-14
485
2021-10-09
1604
2022-07-27
7232
2024-09-08
7561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