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坐落在绍兴西小河古镇,南侧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吕本的宅第,东西两侧是西小河古镇,东侧是阳明故里核心区域,北靠上大路,西临西河。其中,以王阳明故居为重点,主要有石门架、饮酒亭、王衙池(碧霞池)、观象台、伯阜大埠头(遗迹)和大有弄石坊残迹。在文献考证和现场勘测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考古考察成果,对四个遗址及两个古迹进行保护修复,并开展王阳明故居的修复研究,并依此还原王阳明故居的建筑布局,实现学习、研讨、展示等多个功能。经过商议,决定把王阳明纪念堂建在碧霞池东面,主要入口朝碧霞潭开放,以保证王阳明故居在整体方案中的还原再现主体地位。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外部实景图】
王阳明纪念馆的建立,是为了从现代的视角,对阳明思想的发展过程和成就进行再认识,同时展示相关实物资料、阳明文献资料及相关旅游产品。该地块位于大埠头,东侧为碧霞池,可作为户外生活空间的展示空间,以打造新的阳明广场。面对如此之多的情境内容要展示与表现,我们透过时间与界限两大建构要素加以归纳与区别;按照有序性、方向性、中心点的三种构成逻辑,进行整体布置,也称情景相关设计。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外部实景图】
为此,本课题将“展示”或“主导”的“主轴线”确定为“从西到东”的主轴线,即以“博福码头(遗址)”为起点,“碧霞池”(“遗迹”)为轴心,“北”为“王阳明故居”,“南北石门”为“中轴线”,“中轴线”中部为“酒肆”以南的“碧霞池”,两个遗迹保存较为完好。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外部实景图】
再往东,我们把拟兴建的王阳明纪念碑设在中轴线的东侧,再把王阳明塑像安置在阳明广场,再把王阳明纪念馆的中心体-心堂,做为轴线的收首。王阳明纪念馆整体呈 U字形围成的中心圆心堂,凸显心堂内所展现的心学成就,成为纪念序章的高潮。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条贯穿整个基地空间的中轴线。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外部实景图】
考虑到博福码头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没有水面),有一条东西向的隧道连接着南部的吕府,从西边的码头开始,再往西就是规划中的“阳明故居”了。这样,就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东西交通流线:沿着西小路,到码头,登岸,利用一座古宅的大门,经过改造,成为该工程的游客中心,然后经过大有弄石坊,再到阳明广场。由左拐向北进入阳明故居,右边是以“此心光明”为主题的照墙,再往东走,沿着榆树林,北面是王阳明塑像与王阳明纪念堂的东西主轴。再往东就是规划中的岳成坊和阳明乡文化区了。王阳明故居旧址的重建,按照“一轴四进六进”的布局模式,基本沿袭了“一轴四进六进”的布局模式。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内部实景图】
在建筑结构上采取了与历史遗迹、文物推断一致的风格恢复;该建筑在继承了传统的形态和建造方法的基础上,还考虑到了现代化的功能和规范的需要,考虑到了观赏、使用、防火、消防、救援等现代化的需要,既源于传统,又超越了传统。纪念馆在遵循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以特有的建筑形态(展厅)来诠释地域文化,同时,将传统的建筑形态、装修风格与地方文化、民风民俗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实现了历史街区的风貌内涵的贯通,提升了项目的纪念属性与文化品位。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内部实景图】
该项目突出了旧宅的主体地位,并以天井为中心,将博物馆的入口引入地下,适当削弱地上建筑的感觉,加强残存的部件和恢复的建筑的地方性和神圣性。纪念碑广场和环形冥想大厅形成“合而不闭,空而不空”的空间,三面白壁和柱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预留的一面朝向碧霞潭,既与场地相呼应,又给观看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力。
【绍兴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内部实景图】
本课题探讨了景观聚集和空间属性的构建,并探讨了地方意义和诗性力量的生成;从对故居的历史形态进行回溯,再到对阳明广场建筑形态的改造和节奏的建构;从圆形大厅的特质被强化,到永恒的光和时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纪念性建筑创作中,如何将指向性和中心性作为空间重构的重点。寻求原型、产生中心、营造场域,这是在重构控制场地时必然要建立的一种紧张与态度。
356
2019-01-10
7079
2024-01-14
467
2019-02-13
46
2021-12-08
21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