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古时又叫“陈”,传说东夷族的族长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神农氏继承了这里,便有了“陈”这个名字,也就是后来的“陈”。龙湖,亦被称为“城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内湖和国家湿地公园,湖环古城,长14公里,占地11平方公里。《诗经·陈风》一书对“成水”的描写至今仍见于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坐落在龙湖西岸,东边是古城,西边是龙都路,北边是中国十八大王陵之一的太昊陵,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实景图】
该项目占地43万平方米,地块由苏花园村和田湾村两个城中村组成,围绕湖泊建设,高密度的建筑物将城区与湖泊隔离,导致2.1公里的滨水空间较为密闭,其“临水不见水”、“见水不亲水”,现状硬质、陡直驳岸亲水性较差,2.1公里硬质驳岸亟需修复。以“显陵透湖”为目标,以伏羲文化公园为依托,将其打造成一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公园”,并兼顾文化、观光、文化展示等多个功能。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实景图】
本项目位于龙湖与都市的交错区,如何兼顾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是本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该地块虽然紧邻龙湖,但其水域能见度较低、硬质陡岸、水环境恶化、缺乏开放式亲水体验空间等问题,因此,如何在龙湖水域中构建丰富的亲水活动空间,并对其进行生态改善,是该项目的又一关键难题。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实景图】
本方案以打破城市与湖泊的界限,实现城市与湖泊之间的绿色融合,打造一个城市与湖泊之间的生态建设示范区。伏羲文化公园建成后,人们能与水为伴,能与风景交谈,并能吟诵《陈风》中的“彼泽陂,有蒲、荷、蒲、莲、莲、美”等诗句。战略一是以“绿色海绵”为核心,为龙湖与都市建立生态屏障;将园区总体高度调低,在龙湖边形成一个大的海绵系统;一方面,将场地与周边城区土地的雨水进行调蓄,另一方面,将当地的太阳能发电引入到海绵系统中。透过湿地,可形成多重净水装置,使园林用水更加安全。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实景图】
策略二、“陈风植栽”,是以《陈风》为基础的植植系统。种植乔木时,大多采用当地的树种,成活率高,维护费用低,格调自然放松。树种以当地杨、柳、槐、椿等乡土树种为主,并辅以适宜的乌桕、榉树和垂柳等。园内水生植物亦重现《陈风》一诗中清水坑塘野生蒲与荷花之“池”与“泽”之景。战术三:“巧用土方”,把土地堆成山丘,把水变成池塘。回撤湖畔采砂,扩大水面,埋入建筑物堆高地势,经土方平衡,形成池、丘一体的立体休闲体验。策略四:“多变容器”,以宛丘的空间特性为基础,构成了一个可变化的空间载体。
【周口淮阳伏羲文化公园实景图】
万丘集草坡、嬉水浅滩和退水台为一体,构成27个园园,伏羲文化,柳湖文化,名人文化,苏园等历史文化,使之焕发出一种古老的气息。在混乱中建立秩序,感知混乱,这是人类最强大的能力,也是最强大的力量。伏羲文化公园特有的“层土成岭,坎水成潭”的次序,为游客提供了一种连接古代和现代的奇妙空间体验,并对其进行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
317
2019-04-03
486
2020-08-18
1548
2022-07-28
7428
2023-12-19
476
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