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建筑公司资讯 > 房地产寒冬之下,外资设计院的“退出潮”来了

房地产寒冬之下,外资设计院的“退出潮”来了

外资设计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企设计院开始退出中国市场,这一趋势在工程设计行业尤其明显。究其原因,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市场趋于饱和甚至萎缩,二是这些外企在中国同行的竞争压力下难以维持原有业务,尤其是在人力成本上难以匹敌。而外企设计院的离开,很可能是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利比建设的“武汉撤退”:房地产市场寒冬的写照
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利比建设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在上个月底发布公告,决定正式关闭武汉分公司。公告中指出,关闭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以及业务量的持续减少。此举并不令人意外,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遭遇重大“寒流”的情况下。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国内设计院还是外资设计院都纷纷进入市场,力图分享红利。为快速抢占市场,一些外资设计院不仅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分公司,甚至为迎合本地需求,拓展多元化服务。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饱和,市场蛋糕不再增长,反而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原本分布在各地的分公司逐渐成了“负担”,且难以再为总公司带来预期的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关闭一些冗余或低产出的分公司,成为了这些外资设计院最直接、有效的应对方式。

 

关闭分公司背后:外企的“体面”与资本的冷酷
与一些国内设计院试图通过“内卷”方式生存不同,外资设计院在处理分公司裁撤时往往选择“体面”退出。利比建设武汉分公司并未如部分企业那样采取恶化员工福利、降低薪酬、PUA员工等手段,而是选择直接公告注销,员工也需在今年年底协助公司完成注销手续。外企在处理裁员方面,通常更倾向于尊重员工权益,即便没有提到裁员补偿,但依照外企以往的惯例,员工的离职补偿一般不会低于国家劳动法的规定。

这种直接的退出策略,实际上反映了资本逐利的本质:当市场前景不再乐观,尤其在当前外资企业在中国遭遇成本、政策等多方面挑战之时,他们会果断采取措施。相较于“恶心”员工让其主动离职的方式,直接关闭分公司显得更为干脆。即使过去曾通过开设多个分公司扩展市场以争取更多订单,但如今,裁员撤退成为外资公司“止损”的手段。

 

市场疲软:工程设计行业外企的严峻形势
工程设计行业曾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紧密相关,然而如今地产市场陷入萎缩,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外资企业,设计院的“吃不饱”已经是普遍现象。在行业寒冬的持续影响下,不少企业仅能维持基本的运转,一些中小型设计公司甚至出现了经营危机。加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加剧,许多本应兴建的项目被搁置,市场缺乏足够的优质订单,外资设计院更是难以适应中国工程行业的新常态。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拥有“低人权优势”的国内同行相比,外资设计院在劳动力成本、运营模式上处于劣势。中国工程设计行业内卷严重,一个小型项目常常吸引大量公司参与投标,且项目经理几乎清一色持有一建证书。外资设计院在这种高竞争、低利润的环境下举步维艰,市场空间被大大压缩,留在中国已无太大盈利空间。

 

展望未来:外企退出背后的工程人“寒冬”
可以预见,利比建设武汉分公司的关停只是外企设计院“退出潮”的开始。随着行业冬天的深入,国内外资本逐渐显露出其逐利本质,不再追求扩展版图,而是转向缩减成本、优化资源的阶段。未来几年里,或将有更多的外企设计公司选择撤出,国内设计行业可能迎来一次较大规模的“洗牌”。

在此情形下,工程人亟需“过冬”准备。行业环境不佳,尤其是房地产设计相关的工程岗位,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工程设计行业从业者应积极提升专业技能,拓展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以应对更为艰难的竞争局面。

 

总结
中国工程设计行业的外企退出,既源于市场饱和导致的业务下降,也反映出成本劣势下的竞争力不足。房地产行业的剧烈波动,让外资设计院迅速从前几年的“黄金期”转为今日的“撤退潮”。资本的冷酷本性进一步显露,无论过去在市场中曾占有多大份额,市场萎缩时,他们不会犹豫撤出。这一行业的寒冬给设计人敲响了警钟——未来竞争激烈,需时刻准备应对下一轮市场动荡。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