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项目功能的日益复杂,设计行业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扰的怪现象——“设计专篇”的过度要求。所谓设计专篇,通常是针对项目设计某一特定领域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的技术文件。它通常涵盖背景分析、技术要求、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等内容,旨在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例如,房建项目中常见的“绿建专篇”、"节能专篇"、“消防专篇”等,以及市政项目中的“海绵城市专篇”、“无障碍设计专篇”等。
然而,随着“设计专篇”数量的不断增加,设计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怪现象,给设计师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一、设计内容重复、冗余
虽然不同的设计专篇看似涉及不同领域,但很多专篇的内容实际上存在交叉和重叠。例如,节能设计与绿建设计的部分内容非常相似,两者都强调环保与能效的提升。如果没有良好的统筹规划,设计专篇之间的重复和冗余将不可避免。这种重复不仅造成了设计团队的负担,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尤其在一些小型项目中,这种重复设计显得尤为突出,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影响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二、设计要求过于细化
除了内容重复,一些设计专篇的要求过于细化,甚至超出了项目的实际需要。在一些较小的建筑项目中,审图公司可能会要求设计团队引入复杂的智能化系统,或者要求提供计算书和技术论证,这些设计要求往往无法与项目的实际需求对接。例如,在一个简单的装修改造工程中,本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解决通风问题,但审图公司却要求设计增加新风系统,这种要求无疑增加了设计的成本和复杂性。对于一些不具备大规模智能化需求的建筑,这样的要求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设计费用。
三、协调难度增加
随着设计专篇数量的增加,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设计师不仅要面对各类设计要求,还要解决不同专篇之间的协调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整合,设计专篇之间很容易产生冲突,甚至相互矛盾。例如,某些专篇在方案设计时提出的要求可能与其他专篇中的技术标准相冲突,这将极大地增加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压力。协调的困难不仅延长了设计周期,还可能导致项目中期出现问题,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风险。
四、加重设计人员负担
设计专篇的增加直接导致了设计团队工作量和时间投入的激增。特别是对于中小型项目来说,过多的专篇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还极大地加重了设计人员的负担。许多设计师吐槽,这些专项设计往往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原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反而因为多个专篇的要求变得复杂繁琐,增加了大量无意义的工作量。然而,尽管工作量大幅增加,设计费却依旧没有相应的上涨,设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等。
例如,在一个3层建筑的装修改造工程中,原本可以通过南北通风进行自然通风的设计方案,在提交给审图公司后却被要求安装新风系统。而在另外一个项目中,设计人员准备加装三台分体式空调,结果审图公司又要求提供详细的计算书和技术说明。这些看似合理的要求,实际上已经大大超出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增加了设计人员的负担。
五、设计专篇的“复制+粘贴”
目前,许多设计人员对于“设计专篇”的态度趋向消极。一些设计团队开始采取“复制+粘贴”的应对策略:审图公司要求提供某种专篇内容,设计师就直接从资料库中复制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修改再提交。对于这些“形式化”的专篇,设计师已经不再追求创新和实用性,而是“听话懂事”,尽量满足审图公司的要求,避免因缺少某些专篇而延误项目进度。某些设计师甚至希望未来能够通过CAD与DeepSeek等工具一键生成设计专篇,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六、设计专篇泛滥成灾
一些网友反映,某些地区的“设计专篇”要求已经变得过于繁杂,甚至有些项目不需要的专篇也被强制要求。对于小型项目,许多设计专篇根本不适用,但审图公司却规定必须提交,导致设计团队需要额外的工作量和成本。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消防、基础和抗震等专篇是必须认真对待的,而像节能、绿建等专篇则可以简化,甚至有些专篇本应消失。
总体来看,随着设计专篇数量的增加,设计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过度设计、重复劳动、协调难度增大、设计人员负担加重等问题已经影响到项目的效率与质量,亟需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规范和调整。为了避免“设计专篇”的泛滥成灾,相关机构应该对每个项目的设计专篇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如何平衡工作量与实际需求,避免无意义的工作量增加,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454
2021-09-06
7035
2024-02-03
4843
2021-06-15
403
2019-12-30
6822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