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职场比你想像中来得长,做好人生各阶段的规划,势在必行。找出工作的动力及目标,为你漫长的马拉松路程,跑出扎实又闪亮的长尾人生。
现代人一生中大概要工作多少年?30?35?40?都不对,答案是45年!所以不管乐不乐意,工作都占据了一生中的大半,而且超过跟家人、伴侣相处的时间。
这是条漫长的马拉松,但多数人却不知道怎么配速,想用百米冲刺的策略求快,不仅会迅速耗尽全力,冲错跑道也不知如何修正。
因为学校和企业虽能够教工作实技,却无法帮个人统合出适合自己的规划,因此将心得归纳成《人生的长尾效应:25、35、45的生涯落点》一书,将职场发展分成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各约10~15年,各有不同的优势策略,环环相接,同时又能承先启后,以达到创造长尾效应的目的。
●25岁第一阶段:踏出稳健第一步
进入职场的第一个阶段,必须为接下来的两个阶段打基础,也是发掘自己擅长且热中的事,建立良好工作习惯,以及培养技能、累积经验与人脉的黄金时段。
有些人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就业,所以选择延长留在学校的时间。费思桐不做此建议,如果迟早要进入职场,那么愈早「加入战局」才是正解。
当然,你一定会有以下这些问题:「我还不清楚什么是想做一辈子的工作」、「这个行业很有趣,但哪个职务最适合?」、「这份工作能实现我的目标吗?」、「该怎样知道我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实际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绝对是回答以上问题的好方法,因为亲身感受氛围,是公司网页无法传递的第一手体验,往往在实际接触后才知道,原来有些名列前茅的企业并不是本来想进去的公司,这不是挺好吗?至少不会上了贼船才知道它不适合。
遇到你喜欢的企业,记得要厚脸皮拿到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这样日后若有进一步的疑问,至少有企业内部的咨询对象。
善用人脉,打造个人品牌
此外,最重要的是「善用你的人脉」,包括师长、校友、父母和亲朋好友。
所以,先建立一份对你找工作有帮助的人脉名单并分类。像LinkedIn,建筑英才网,建筑人才网,筑聘网或校友通讯录,都是很好的人脉来源,搜寻在目标行业或企业工作的前辈,找到彼此关连。
主动写信简短说明你是谁,跟他的连接点,说明你正在求职,对某个行业想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宝贵经验将有深远影响。最好还能跟对方通话或见面,当然,别忘了附上个人简历和联络数据。
不是每个人都会回信,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你得先果断向「每个人都欠你」的学生生涯挥手说再见,同时欢迎你来到被拒绝的真实世界。
如果顺利找到工作,那么恭喜你! 是切记从此自己要成为「个人品牌的经营者」。
能否打造成功的品牌,还是奠基在是否具备高品质产品,简单地说,主管检验你有没有料,不只听你说,还会看你做。
用一杯咖啡换情报,建立良好关系
社会新人对企业的了解都来自短暂的新人训练,但如果想更快进入状况,应该把企业的起源、获利方式、高阶主管和未来展望等当成进入公司前100天的课外作业,阅读年报和外部分析师对公司的评估报告,也会是了解企业的好方法。
接着,最好跟老前辈和主管打好关系,闲暇时请对方喝杯咖啡,听听「白头宫女话当年」,会知道更多公司内幕。
主动参加活动或团队同样是脱离菜鸟同温层,开始建立内部人际网络的好方法。我们常低估一起喝杯咖啡这简单事情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力,。这个动作能缓和阶层代沟和领导压力,却有助于分享想法及交流信息。
成为特定议题专家,提高能见度
当办公室里都是各有专精的前辈,如何在第一阶段就让大家注意到你?
想办法成为几个特定议题的专家。专家角色跟工龄无关,也不见得跟现有工作必须有直接关连,只要是常被提到,又可借此发展相关专业即可。
像在某个建筑公司里,只要碰到工程管理,或有关千禧世代政治立场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要找哪些人咨询,这些专家的平均年龄只有28-35岁,绝不是年近50岁的伯伯、婶婶。
所以,只要在有兴趣的议题上投入,即使刚进公司没几年,强项也会被高级主管看见。
第一阶段要学的最后一项技能,就是了解自己的价值,并且合理评价付出该得到多少回报。
进行绩效及调薪考核时,先从写下你所有的贡献开始,包含「实质贡献与潜在指标」。
与主管预约一对一面谈,厘清自己的次序和目标是否正确,是对公司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枝微末节。再问问自己,什么能带来最佳学习经验与最大生涯效益,这些都是对日后影响深远的正能量。
●35岁第二阶段:大展身手
随年龄渐长,对工作缺乏热情的感受会愈来愈强烈,觉得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这会消耗对工作应有的创造力,接下来,年轻富创意、薪资要求又低的新一代很快就会取代你。
此时已迈入职场第二阶段,必须创造差异性。方法是,不断重复问自己3件事:我擅长什么?我热爱什么?备受肯定的能力是什么?
培养及强化专业,适时展现自我
从执行者晋升领导者,创造职场里程碑
第二阶段遇到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从凡事亲力亲为的执行者,转型为发号施令的领导者。
这段过程相当复杂,跟「领导高度」和「领导态度」都有关。费思桐给新领导者第一天的建议包括:
1.你的言行不仅受众人关注,同时具有感染力
所有员工都依照你所发出的信号行事。无论传达出的是快乐、压力、信心、玩世不恭、失望或是威胁,他们都会收到这些信号,并跟着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2.标明愿景,简化它,然后重复再重复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理念,必须方向明确又好记,但不必完美,在每个机会不断重复。有些人觉得不必一直说,员工早就融会贯通,但事实通常并非如此。
3.早日决定谁与你同舟共济
每个领导人都需要一个小型核心团队,由亲近的同事组成。不需要马上凑齐团队的所有要角,但要尽早知道谁与你站在同一阵线。
不要选择与你相像的人,找到能配合你的优点,并补足你劣势的人。
4.每个关键议题最好在小空间中由少数人决议
冲突是有益的,只要确保是在正确的地点发生。
有争议的问题最好在较小的群体中解决,避免在大型激进的公开会议上发生。倾听对方立场,弄清楚是否符合逻辑并兼顾自己的信念,然后再做决定。
5.表现得像个值得信赖的解题高手
不要像个大老板:重要的不是你主管的派头,而是你对于公司的影响力。
6.说「我不知道」没关系
你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没有人知道,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咨询他人的意见绝对是明智的行为。
生涯第二阶段结束之前,应该创造自己的颠峰状态。
不妨每隔一段时间就拿以下4个问题自问,确认是否在正确的道路上:
●学习:是否有累积出新的能力、经验、关系,来协助我成长?
●影响力:是否对其他人、公司、甚至整个社会带来影响?
●乐趣:我的事业是否成为生活的动力与快乐的泉源?
●报酬:我是否创造出任何经济价值?
4个向度可以同等重要,或根据未来一年的目标分配比重。有时候「学习」可能被高度重视,「报酬」则没那么重要。
可为每个向度分配一个加权百分比,加总刚好100%。花一天时间审视,每个问题以10分为满分,看看成绩随时间变化,是非常有趣的事(见下页)。
只要总分超过700分,就算是相当好的成绩,若是低于500分,则应该好好考虑做些改变。
● 45岁第三阶段:薪火相传
第三阶段是进入准备交棒的职场后期。有些人从工作成就得到对人生的肯定,不工作等于失去社会身份、自我肯定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感;也有些人是失去稳定收入,不确定风险升高。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人类寿命大幅延长,职场后期将持续得更长,你准备好未来要面对长达15年,甚至25年的职场第三阶段吗?
一般人被问到退休条件时,多半以「累积到一定财富后」作答,但接下来要做什么,却没有计划。
累积了将近30年的职场历练,此时应该成为「活跃智慧经济」的一员,而不是被空余时间磨耗的牺牲者。因此,在真正进入第三阶段前,就该先深思熟虑,如何将专业传递给下一代。
「资深工作者并非比较聪明,只是比较老练;年轻人不是不聪明或没有价值,只是比较年轻罢了。年轻人有权获得问题的解答。」尽管如此,老生常谈让人却步,大家想得到的是更有深度和同理心的智慧,这表示即使进入第三阶段,一样必须与时俱进。
不只传递经验,还得与时俱进开创长尾人生的7大能力
一般人总是容易把目光放在职场的有形指标,例如职称、升职、高薪、奖项,但真正能持续推动生涯的,其实是「共通能力」,指的是一辈子受用、即使跨行业亦能运用的基础能力,也就是具有「人生长尾效应」的能力。包括以下7种:
1.解决问题
工作的某种意义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否评价问题并想出解套方法?面临挑战时,能否找出解决方案?他自己不论跟执行长或跟基层员工交谈,都先以「客户是如何购买这项产品或服务?」提问,再从中发想解决之道。
2.具说服力的沟通方式
不论在任何场合,具备说服力才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费思桐建议,想磨练言简意赅的沟通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做「写给妈妈的信」的练习,迫使自己使用极简单的文字叙述,同时清楚呈现每一项重点。
3.完成任务
执行工作和完成任务是两码事。找出公司里谁的办事能力最强,跟着他学习并反复练习,成为执行高手。
4.成为「人才吸铁」
为什么每次升职总跳过你?不见得是能力不足,而是提拔你后,没有人能接手你原有的位子。所以不仅自己要有高水准的个人表现,同时又能培育下一支潜力股,吸引更多后起之秀到你的团队,自己才有机会不断向上晋升,向领导者迈进。
5.一对一互动
在一对一的接触时,即使只是和他人对视、握手,都不是件简单的事。费思桐很震惊许多面试者都不直视他的眼睛,甚至低头玩手机。学习自然地与他人对视、握手寒暄,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后续的互动自然顺畅。
6.有重大意义的经验
企业愈来愈爱雇用拥有多重背景和经验的人,因为他们具备较强的调节与应变能力。别让自己只会单一技能,新的经验会带你走出舒适圈,也唯有破斧沉舟,才有机会开拓新版图。不管是成熟企业或新创公司,不同城市或国家,有机会就尝试。
7.稳固而长久的关系
稳固而长久的人际关系是建构职场系统的重要建材,人际关系来自主管、客户、商业合作伙伴、同事。你是否从他们身上学到进步的能力?如果你想创业,他们能提供你哪些协助,抑或跟你一起打拼?这都需要始终如一、表里一致的互动,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
2139
2020-06-24
420
2019-12-04
360
2019-11-05
7625
2024-11-13
336
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