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里,大、中、小规模的企业都有,需要的人和企业的规模也有关系,所以肯定是参差不齐的,这是大家各得其所的原因。在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由最初的单项目开发发展到多项目开发。单项目开发需要的人就能是以团队的形式组建,项目结束后就解散,因为没有后续的项目要开发。如今,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企业和市场都在逐步成熟,实力逐步壮大,基本都变成了开展多项目开发,企业愿意多储备人才,甚至从项目上筛选留用适合的人才。从业人员也希望到有实力有规模的全国性公司去发展。这样可以保证自己职业生涯的延续性,所以大家都不爱去小公司
那么,求职者怎样才适合一个企业?某大型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吕先生表示,“至于招聘到的人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并不取决于求职者单方面的能力高低。如企业要求求职者是本科学历,但到场的求职者都不符合,有的是专升本,这就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就会造成落选。我们企业要求第一学历是本科,专升本、自考、成人教育等取得的学历都不行,如果这硬性的基本要求达不到,我们就不能用他。即使再优秀也不能打破企业的先例。在这样的范围内可选择的余地也特别小。”遇到用人比较灵活的企业可以放宽要求,但一般大型企业就不行了。所以,房地产企业按其规模大小,分别有自己的用人标准。但一些“硬指标”是突破不了的。
1:企业:本科学历是硬性指标
“企业的招聘要求必须是本科,专升本、成人的这些学历都不成,学校要求不是很严格。”这是北京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招聘时的硬性要求。据了解,他们的招聘专业基本都是工建专业或者水暖专业,或改暖通专业、电器专业、电器自动化等。要求求职者在应聘时专业一定要和职位贴近,否则,即使再优秀,企业也不会给面试的机会。“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可选择的余地特别小,比如说预算的比较少,但我们要求还是本科;造价工程师,要求本科,这两个是硬性程序,缺一不可,没有一个可变通的方式,必须要求这样去做,这样的话,会有很多问题,招不上来,选择面特窄。”这也是这家招聘经理的苦恼
2:实际工作经验很重要
“想找工作,一定要有经验”,这句话用在大型企业非常合适。很多求职者都非常愿意去大企业发展,但这样一来,求职拥挤的程度可想而知。企业当然会借此
优势广泛抛出橄榄枝,吸引更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们加盟。而对于求职者,竞争会更加剧烈。细数一下,一般企业中的工程师职位大多都是留给“经验+学历”的人了。如电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必须经验适当。此外,也会从职称这方面考虑。就是说,企业招聘人时,不仅会从他的阅历、所做的工程项目方面考虑,其经历也必须与企业要开发的项目符合、贴近。
某建筑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说:“在应聘中如果缺少相同项目的工作经验,有可能会成为不小的阻碍,比如说,一般做酒店,大多数做的是写字楼,我们有酒店,但大多是高档的,但写字楼和酒店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这样的话,专业上缺乏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可能造成他应聘职位的一个障碍。所以说,对我们而言,实际工作经验很重要。”
3:两个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求职一直是“老大难”的话题,这几乎是企业们的一致协议:“不招应届毕业生”,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这点还是有值得褒奖的地方,因为应届毕业生毕竟还是有机会进入的,虽然就业的岗位不多,但也是给大学生们机会了,所以,如今房地产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一般有两个:财务和前台,其他还是有难度,“财务一般是从出纳培养起来的,要求比较严,一般情况下都是中央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其他学校的也有,但很少。因为好多都是在建项目,不可能招学生来培养。”房地产的招聘者这么说。
另外,在房地产企业,部门经理要求至少有5年经验,还是指专业经验,而不仅是工作经验,如果符合要求,那待遇就会在1200022000元之间。但小企业就要求松得多,当然待遇也低很多。工民建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在这个行业有过两年经验的人,想到大型企业去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一般员工也要毕业5年以上。
4:从基层做起的人受欢迎
“走出校门后,先去施工企业锻炼”。这是房地产企业招聘专家给应届毕业生的告诫。过来人在描绘建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时,说起进入建筑房地产行业的门槛,都表示:先去一线是学生们最好的选择。“有些应届毕业生,确实想做造价工程师般都去施工企业。然后,慢慢有3~5年经验,转到房地产。因为他们走出校门第一步,比较适合施工企业。这是必经的阶段,因为要到一线去,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是最好的体会:然后到开发企业。如果直接到开发企业,什么东西都没接触过,很多东西都是虚的,怎么做?因为,在这里需要管理施工单位,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管?先到施工企业,实际操作都会了,然后到开发企业去管施工企业,才知道怎么管理。”
“如学机电专业的学生,到了施工企业先得从电工做起,他可能做技术员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审图、参与一些技术指标制订、质量检查以及电器方面的施工组织计划制订。开发企业,实际上是把观念传输给设计单位,反过来,图纸还要进行审查、审核,然后看一下设计理论有没有问题,是不是符合我们传达的理念?然后进行反复沟通、修改。”
1272
2022-08-17
1266
2022-09-27
1539
2022-10-20
7583
2024-08-30
1767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