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目的就是为企业挑选合适的人才。什么叫合适的人才?如何在技术面试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是性价比,另一方面就是能干活!一般企业要求招过来的人能尽快上手,最好能直接干活。要能干活就必须掌握:行业知识、Linux工作环境、EDA工具、设计流程和方法等。
1.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面试题:
2.描述一下芯片设计流程及用到的EDA软件
3.描述一下你做的XX项目
4.在这个项目中有没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应对方法
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要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实践过、思考过。然而不少应届生或转行的同学还停留在看书和刷题。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检验,再从实践中思考总结,形成自己的体系。常有同学问,逻辑综合要约束哪些?验证平台要怎么搭建?这是两个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例子。
这样在面试时,虽然我们技术研究不多,做过的实践也不多,但做过的事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除了书本基础知识,大部分面试官主要还是针对简历上写的项目经历提问,考查是不是真做过,做的过程有没有思考,如何解决。
那另一个问题来了,对于很多学生和转行的同学,“似乎”没有实践的机会。
关于实践的途径
我总结了以下几种,
跟导师做项目
自学:书本实验/实际项目/开源项目
网课:视频/直播、带/不带实训
企业实习
很明显这几种实践方式区别很大,下面来对比一下:
跟导师做项目
每个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样,或偏系统,或者工艺,而真正做芯片设计师的导师很少。偏系统是指偏FPGA、ARM、DSP的产品,真正要编写的Verilog并不多,也可能根本接触不到。偏工艺是指各种工艺和材料的研究,也许会做一些芯片后端的实验,也许没有。
这听起来好像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学生太不专业了?虽说有点夸张,但做过接近企业真实芯片设计项目的学生的确不多。可能和导师研究方向、学校的现状(重学术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算法架构轻Coding和debug)等有关。
自学
既然导师没有合适的项目,那就自学吧。淘宝买一块FPGA板,跟着书本和示例逐个做一遍实验。小到流水灯和按键输入,大到CPU和SOC。从基础状态机学到各种视频图像处理。
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做这些实验,或者有兴趣但坚持不下来。或者因为空闲时间不够,或者因为不会的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入门。
网课
针对实践途径1和2存在的问题,传统培训机构和老硅农开始搞起了网课(也有一些是线下培训)。讲设计技巧、编程语言、验证方法,一般还配有还有一到两个可以实践的大实验。培训周期一个月到半年不等。这种方法解决了导师没有项目、自学没人讨论的问题。这也给跨专业和转行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然而也不是没有缺点,学习网课的同学一般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经过几个月的速成班的学习,只能达到似懂非懂的程度、只会依葫芦画瓢。一是网课并不能强制学习,很少有结业考核。二是学生参加的网课基本上只是初级班,大实验的要求和难度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实习
企业实习的确是一个好的机会,可以接触到专业基础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工作环境和EDA工具的学习、具体的行业技术(物联网或CPU,或人工智能等)、实际项目上的一个小模块。一般会结合学生的兴趣和企业的需求安排学习内容。遇到不会的讨论问题也比较方便。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如意的实习岗位。有可能希望是前端设计的却安排了后端DFT的,或者做芯片验证的却安排了系统测试的活。具体能力提升多少,因企业而异,因人而异。有些同学擅长交流、反馈,企业可能会及时调整。否则也有可能只是浪费了几个月的时间。
关于实践的要求
从上面我们看到每种实践途径都有优缺点,每个同学可以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适合自己的实践途径。但不管是哪种途径,我们要掌握几条原则:
明白实践的前提
既然叫实践,那肯定得先有理论学习。不管是自己做实验,还是实习面试,没有理论的准备是不行的。
明白自己的方向
不管是在学校跟导师做项目,还是在企业实习,或者参加网课,要清楚自己的方向,什么要重点学,什么只作了解。
明白企业的要求
企业的要求是什么,要求会哪些工具,需要哪些技术储备。在各种招聘网站很容易收集到这些信息。
明白实践的目标
不能一切都等别人安排,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一个实践计划。每月来检查一下,是不是跑偏了。
明白实践需要过程
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要一年,也可能要两年。速成班是不存在的。
7207
2023-08-23
1890
2022-11-20
7313
2024-06-30
7304
2023-07-14
1270
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