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建筑行业 > 建筑企业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

建筑企业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

  

建筑企业,建筑设计师

  对建筑企业而言,数字化离我们很近,也很远。很近是因为“数字”正在每天改变着世界,因为“数字”我们实现了线上交易、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网络医院、空中课堂,智慧交通,“数字”成为了继“土地、资金、人才”之后又一重要的资源。很远是因为数字化与建筑现场的沙石、钢筋、混凝土格格不入,数字化目前还是建筑企业的花拳绣腿,没有发生实质性地生产力革命、距离直接经济价值还很遥远。我们对数字化这个庞然大物的威力心生恐惧,又望尘莫及。那么,建筑企业应如何发挥“数字化”的威力呢?笔者认为要突破“三重门”。

 

  什么是建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解数字化运作本质,先来看看建筑企业数字管理模型。建筑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

建筑企业,建筑设计师

  图1:建筑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型

 

  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在整个模型的顶层,它既是企业数字化运营的逻辑起点也是企业数字化服务的目标。企业构建数字化体系是为了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数字化体系,一定要明确公司的业务运营逻辑是什么,业务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些是可以通过“大数据”来解决的。脱离业务,数字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2. 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实质上是将业务需求转为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项目层面应用和企业层面应用。项目层面应用有项目策划、项目计划、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商务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风险预警等;企业层面应用有计划体系、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PMO管理、协同管理等。这些应用在技术层面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仿真来实现的,包括工程仿真、智能监测控制、资源投入分析等。

  3. 数据架构

  建筑企业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生产要素较多,价值链较长,组织层级较多,因此需要采集的数据也非常多,那么如何高质量地采录关键有用的数据呢?这就用到数据架构。通过数据架构,明确了数据采集、储存和分析的数字类型。

  4. 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在数字化管理模型的底层,是建筑企业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保障。今天全世界都在谈论数字化,就是因为数字化的关键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让数字改变世界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图形处理、云计算、大数据等。

 

 

  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价值

 

  通过“数字化变革”打造“数字企业”是今天建筑企业梦想,那么建筑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到底有哪些价值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提升效益

  建筑业已步入“后城镇化时代”,未来的竞争是真刀真枪的血拼,“控制成本”将是每一个建筑企业的必修课,而数字化可以大大减少浪费、控制成本、提升效益。通过项目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数字化的建设与应用,实施精准计划,可大幅度地减少窝工、待工、误工等情况发生;实施精准模拟和预测,可减少沙石、水泥、混凝土等等材料的浪费;实施精准沟通,可减少后台与前线之前协同不畅等情况的发生。

  2. 控制风险

  建筑企业风险包括安全风险、质量风险、资金风险、运营风险和决策风险等。通过运营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化管理风险,提升风险预警和防范作用,强化风险前置管理,减少风险发生频率以及风险发生的危害程度。

  3. 实现运营复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寻找最优的项目管理行为,提炼最优的项目管理方式,固化项目管理模式,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从而解决“项目管理的好与坏全部依赖项目经理”等问题。

  4. 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提升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数字化产生了大量“数据”资产,短期可提升公司决策水平,长期能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遇到哪些问题

 

  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据统计,数字化对建筑业的改造不足20%。建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数据不真实

  建筑企业存在大量填报数据现象,违背“数出一源”原则,数据无法真实、准确、及时传递,导致数字化运作“徒有其表”,更谈不上“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而数字不真实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建筑企业有多套账,项目部有项目的一套账、公司有公司的一套帐、报税有报税的一套账、提供给行业主管部门的又是一套账。另一个原因是通过人工采取数据,数据填报的随意性较大。

  2. 系统林立、不贯通

  分条线的管理惯性,导致建筑企业众多管理系统林立。系统不贯通,数据转换难、数据集成、数据难交互难,没有实现管理协同、提质增效。经营数据、商务数据、工程技术数据以及财务数据的贯通是建筑企业数字贯通的关键。

  3. 各层级诉求不一致

  数字化涉及基层项目部、中层职能部门、高层决策等三个管理层级。三个管理层级都有其特点和诉求,只有将三个管理层级诉求统一起来,数字化才能用起来,其功效才能发挥出来。

  4.新一代技术应用不足

  以5G、IoT、AI、BIM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再开发与应用不足,与施工工艺、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难以融合应用,导致数据采集难、管理协同难。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数字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而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还处在经验管理或规范管理的初级阶段。因此,建筑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按照企业管理的晋级阶梯逐步推进,需要突破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和数字建设三重门。

建筑企业,建筑设计师

  图2:数字化转型的三重门

 

  1.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重门。数据的单位是字节,相对比较微观,而企业运营的单位是部门和岗位,相对比较宏观,如何将宏观与微观进行打通贯穿,这就需要建立制度。没有完善制度的企业,管理就不规范,管理不规范,就谈不上数字化管理。当然,通过数字化技术也能倒逼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但“倒逼”机制只能在少数时刻起作用,治理水患,堵不如疏。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的过程就是“立规矩”的过程,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就是将经验管理提升为“制度”管理,一方面是对有效“经验”的固化,另一方面是对经验的科学提升。

  其实制度建设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制度的执行上。要想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必须让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制度是领导建设的,往往也是领导带头破坏的。”这样的破窗效应要不得,一旦有人带头破坏而没有受到惩罚,大家都会效仿,导致“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并束之高阁。领导为什么会破坏自己制定的制度呢?因为制度往往妨碍了领导“权力”的行驶,领导做起事情来不方便。

 

  2.标准建设

  标准建设是数字化管理的第二重门。要想数字发挥价值,就务必要精准采集有效的数据,有效的数据来源于有价值的行为和活动。而什么是有价值的行为和活力,这就需要树立“标准”。目前建筑企业的标准建设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商业模式的标准化不足。商业模式不固化,导致管控的要点不清晰、业务运营的重点不明确,这种情况下,利用数字化提升管理就失去了目标和靶子。面向未来,建筑企业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经营方式信心不足,新的商业模式尚未找到,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耐心细化和打磨自己现存的商业模式。

  市场营销的标准化不足。大多数建筑企业市场拓展还是依靠个人关系来营销,不是靠团队来营销,不是靠体系来营销,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尚未建立,市场营销的商务能力弱,需求挖掘的深度不足,客户开发和维护的粘性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上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也无法做到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析、进而深度挖掘需求信息、开拓客户,保障签约数据和质量。

  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不足。公司管理项目没有统一的标准,项目部管现场没有统一的标准;项目策略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商务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技术管理等方面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项目管理的各条线存在大量的交叉、冲突,接口的标准不统一。这种情况下推行数字化,导致关键数据抓取不到,或者数据填写不真实,存在人为造假问题。

  组织体系的标准化不足。建筑企业经过多年快速的发展,组织也是肆意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纵向上,组织各层级的职责没有贯穿、打通,有些职责可能在总部有人负责,到分公司就找不到人负责,或者有些职责在分公司有人负责,在总部就找不到对口部门了。横向上,各分子公司规模大小不一致、管理方式不一致、组织架构不一致、部门设置不一致、岗位设计不一致。这种情况下,通过统一模块开发出来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这么多的“个性化”的需求。

  施工现场的标准不足。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现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场,也是“信息”的源头,所以施工现场的标准化不足,导致“信息”采集的效率不高、大量信息失真。

 

  3.数据建设

  数据建设是建筑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第三重门。在数字化系统中,信息是通过数据呈现出来的。只有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才能为经营者、管理者服务或生产者服务。如果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就需要标准化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但目前建筑企业的数据治理严重滞后。数据建设包括数据创建、数据存储、数字迁移、数字使用、数字停用等五个环节,贯穿数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

建筑企业,建筑设计师

  图3:数据建设体系

 

  建筑企业应创建哪些数据、如何建立数据体系?这需要从企业的运营体系系入手。数据其实是企业运营体系的映射,将企业运营体系用数据的方式表达,就形成数据体系。所以创建数据的过程就是将企业的标准体系转化为数据体系的过程。按照管理的PDCA循环,建筑企业应创建的数据包括规划计划类数据、运营监控类数据和经营结果类数据。如果按照企业管理模块来分,又可分为市场营销数据、项目履约数据、企业经营数据、财务数据、组织与人力资源数据、财务资金数据、分包分供数据等。

  因数据梳理与创建工作量庞大,涉及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层级,而数据创建的系统性要求有很高,因此,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牵头完成这些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数据体系设计、数据创建、数据更新、数据维护等。在数据体系建设与数据创建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结构、数据架构、主数据和元数据、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等方面一系列问题,应明确专门的责任人。

  当创建了与业务贴切的“数据体系”后,建筑企业就开始了数字化运营。这时,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及时了解项目及公司运营情况,及时提出有效决策,预警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提高组织的敏捷性、运营效率。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创新商业模式,为市场提供更大价值。

 

  综上所述,数字化是建筑企业提升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的硬核武器。要用好这个硬核武器,建筑企业要突破“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和“数据建设”的“三重门”。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