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建筑欣赏 >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大多缺乏美感?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大多缺乏美感?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的建筑大多缺乏美感?中国古建筑讲究繁复之美,大气恢宏,但是多数现代建筑却抛弃了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美感。为什么现代建筑要偏美式呢?首先第一个原因肯定是中国人太多,人均占地面积都没几个平米。为了能够容纳这么多的人数,中国建筑只能往高了垒,因此现代建筑和古建筑差距很大。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以下四个因素:

  

一、整体建筑设计风貌不统一


  中国建筑的发展有这么几个过程,传统建筑——传统西方建筑——苏联建筑——现代建筑。

  传统建筑不用多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是非常强大的,相关图片我就不放官式建筑来耍流氓了。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南方民居房


  传统西方建筑也不用说,现在的欧洲很多老建筑依然在使用,不仅美观还有历史积淀和底蕴(这就不得不为我们被拆掉的、被烧掉的老建筑痛心了,但是没办法,木构架不经用)。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武汉江汉路


  然后是苏联式建筑,建国之后老大哥啥样咱们就学啥样,北京学院路一众学校进门就是个大的苏联式巨构建筑,外加一个毛主席像,清华的主楼,复兴路一票部队大院,很多地方的老火车站,这都是时代的痕迹。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清华主楼


  再然后是现代建筑,就是满大街玻璃幕墙的那种为代表的,我也就不上图了。单看每栋建筑本身可能问题不大,放在一起就出了问题了。学建筑的人应该知道上课说的第一件事是建筑的秩序,建筑是一定要有秩序感的,秩序之美是建筑的基础。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顺应地势的秩序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层峦叠嶂的秩序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广州新城中轴线,天际线和城市界面的秩序,城市规划的典范


  上图除了广州,建筑单拎除出来都显得不那么精致,但是形成了秩序就变成了心旷神怡的美。这么多风格放在一起,设计过程中后来者又不管前者的风格样式,混乱无序肯定不美。现在这种混乱的局面其实倒不能责怪,因为这些建筑风格的变化被压缩在了短短的几十年里,建筑风格之间没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前后交接的非常突兀。不仅是国家,整个世界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发展的都太快,中国的建筑风格来不及成长,加上中间几次历史性的转折,老大哥的背刺,改革春风吹满地,凛冬将至之北方巨人的轰然倒下,中国人看着世界和自己的变化眼花缭乱,还来不及消化先前的风格,新的风格就出现了。新饭不吃就落后,吃就撑,长远考虑,还得是撑。现在的基建狂魔也不是白来的,建筑的发展带动建筑技术的革新,技术的革新带动解决曾经解决不了的困难,历史又一次螺旋上升了!这事耐心等就行,这些年兴起的城市设计干的就是这事,先统一了城市风貌,再说每栋建筑单独的特点。

  强烈建议去广州看看新中轴线的城市设计,目前在我心里在全国范围内是NO.1。


  二、国人审美的落后


  作为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是咱们十几亿人能够做到普及义务教育,识字率99%,这要我是美国人我也怕这样一个对手,但是最痛心的就是因为人口太多,一切以高考为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审美教育缺失了,别说北上广的孩子,咱们看看三四线和乡镇农村的孩子,三四线城市高考压力大,能保留一节体育课就已经不易,哪还有时间上美术课音乐课,即使上了也变成了自由活动课或者自习课,100个孩子能有10个认真听就不错了,很多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也放弃了,该说的随便说说,然后全程划水。村镇的孩子次之,山里的孩子更次之,在基础教育的孩童时代审美教育就落后了。

  但是教育的问题不能看教育,要看经济水平,经济水平落后,人们吃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去想辙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总是会劝父母剩饭剩太久了就别吃了,吃不下就别吃了,总是劝再老一辈的别留那些饮料瓶了,别留那些纸箱子了,这都是时代的打在每一代人身上的印记,现在我们逐渐变好了,八零后九零后占据社会主要资源,零零后也已成年,不愁吃喝温饱的几代人长大之后,自然是要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比以前累,可是眼界也更开阔了,我们父母说我们早熟,我们说现在的孩子早熟,人们总是说自己下一代孩子早熟,其实那不是早熟,是一代比一代见得多了。审美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审美教育这一点上,保持耐心,未来可期。


  三、经济发展问题的延伸


  我看到有人说没钱,所以造不出好看的建筑。这话对,但是不全对,从属关系反了。好看的建筑包含了贵的建筑,而不是贵的建筑包含了好看的建筑。粗野主义建筑也很好看,而且造价也未必就很高。

建筑设计,建筑欣赏

英国Preston汽车站


  英国Preston汽车站上面清一色混凝土模块,而且还是几十年前的建筑,一点也不贵。这个车站好看在哪,一是上面提到的秩序感,二是施工工艺和细节处理,三是干净整洁,最后才是建筑本身的功能逻辑性。咱们可以想一下国内的汽车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样子,中国大多建筑都是活在效果图里的,主要就是因为施工工艺跟不上和后期维护不到位。这两点都是经济账,施工过程中能省的钱就省,粗糙一些开发商也无所谓,反正能用,大效果还行;建成之后的维护可能也就维持前期几年一年一两次,再往后就几年一次了,撕不干净的小广告,高矮不同的广告牌,陈年积灰的犄角旮旯,就像刚买的新鞋穿一次擦一次,穿十次就不擦了是一个道理。人们会觉得建筑旧了,还维护它干啥,把这钱省下来大家来一次团建岂不美哉?

  啥好东西都经不起时间的糟践,咱们虽然个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以思一思别的欲了,但是对国家来说还远远没有,想像西方一样穷奢极欲,又不能偷不能抢,还得抽空战略穿插四周的围追堵截,想在城市层面解决温饱,咱们还任重而道远。


  四、传统文化不强势


  西方审美占着主流,从身体、生活、物件到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西方都牢牢占据着我们的主流审美。这是因为文化输出的问题,过去的几十年,外来文化入侵太严重了,苏联、欧美、日韩,总之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很轻松的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了,这主要是因为百年前中国人吃了太多的苦了,不仅仅民族自信崩溃了,同时也需要做一些矫枉过正的事情去破坏掉曾经落后的根基,所以几代中国人都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文化,去接纳的外来文化。

  幸运的是中国人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文化虽然被短暂的唾弃但是仍然留着根,如今遇到一个民族自信爆棚的时代,这个种子正在重新且健康的茁壮成长,当然这样又会遇到上述的第一个问题。在我所做的近几年的项目中,甲方对中国风的建筑元素的需求越来越多了,现在不少建筑师也都在摸索一套符合现代建筑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建筑,而不是过去雷人的强行拼凑,中式元素的提炼很难,应用到现代建筑上又要做到不违和更难,然后普及到整个城市设计中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总之一切都在变好,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建立起属于我们自己文化审美和精神内涵的中国式城市。


  上面列的四个点还只是非常粗劣的分析,而且现状是混合造成的,并不是哪一点单独造成的。建筑不可能独立发展,而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这条路且不易,愿各行业诸君共勉。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