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其实想写很久了,草稿一直躺在电脑里没有发表是因为一来觉得自己可能写得不够好,二来会怕大家觉得我又在说什么大道理,其实想表达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设计师要改变现状的方法可以很多元,不必总是自嘲。
出圈还是自嘲?
前有2015年:“Uber宣布进军建筑设计市场”
后有2020年:“海底捞正式转投建筑设计行业”
Uber颠覆建筑设计行业只是当年愚人节的一个小玩笑,不过就是将“车主”替换成了全球几位知名建筑设计大佬,“用户”可以根据价格和距离自由选择,当年作者还恶搞地比较有节制。时隔五年海底捞也被用来插一杠子,通篇看完一身冷汗,虽然也是恶搞,但似乎体现的是这几年来设计师被彻底压榨而丢失的尊严,自嘲跪式服务的升级。两篇文章阅读量和转发量都不言而喻地极高,可见是引起了大多数建筑设计师的共鸣,但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这类作者作为设计师的自嘲?还是想要通过这类文章出圈达到其他的营销目的?不得而知,也无需深究。我一位做编导的同学前不久在B站做过一次直播,她和2位娱乐圈的朋友讨论如何做出能够出圈的“爆款”综艺节目,成功地让我注意到了“出圈”这个词,综艺节目出圈,网红、明星出圈……个人理解,出圈的核心好像有两点:
1、基于大数据之上大家当下最为关注的热点信息;
2、热点信息或相关人物存在极度的反转、矛盾或争议。再看看“Uber”和“海底捞”两篇文章的成功出圈都多少有这两点原因。大多数时候负面信息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娱乐圈很多信息都是先给大众看负面信息再看如何洗白反转的,设计圈倒好,白白浪费了辛苦搭建的好形象,“乐于”呈现一堆负面信息甚至是丑闻,成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洗白”的能力非常微弱。
其实对于这些大家似乎喜闻乐见的现象,也就是在文章出现后一起吃瓜,就没有然后了,可是陈阳老师有点不高兴,他认为这类文章的出现对建筑设计师的职业身份没有半点好处,自嘲可以,但至少要像XSpace式的版本,同样能够让公司出圈。我赞同一半,另一半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赞同是出圈的方式方法、表达内容确实可以有更合适的版本。而不同的理解是公司的品牌推广和个人的吐槽完全是两个维度,公司有公司的立场,个人有个人的权利,这方面的言论应该自由,至于高级还是掉价完全是大家的选择,只体现各自不同的目的和价值观而已。只是说,ADU提倡正面展现设计师合理的社会地位和责任。设计师尝试出圈可以,但不要靠“海底捞”式的自嘲甚至是自我贬低。
甲方、老板与员工诉求的悖论?
仔细看近些年建筑设计师不断自嘲画图狗、加班狗,或吐槽甲方爸爸的诸多不合理要求、公司拖欠工资等文章也是越来越多。一方面有市场的原因,现在的设计行业确实没有以往好做了,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就我所知其实这类事情以前也一直存在,或者以前甚至存在更不好的情况,只不过因为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让大家有更容易、更开放的方式将这类消息传播出去了。两者的叠加,让设计师的日子看起来雪上加霜。
这到底是谁的责任?设计师?设计公司老板?或是甲方?好像满足一方的诉求,就会以牺牲另一方的诉求为代价,三方共赢的诉求难道是一个悖论吗?这好像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
国内设计行业近20年来靠着大量基建和房地产迅速发展,由1.0时代解决建筑“有、无”问题已经开始过度到2.0时代解决“好、坏”问题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公司和设计师也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加之可以建设或更新的建筑面积也是肉眼可见的减少当中,然而建设速度是很难降下来的,对于“好”的追求却是越来越高的,所以设计行业越来越难做是必然的,这迫使大家不得不改变目前的局面。所以这不是三方某一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从公司外部来看甲方有甲方的诉求——更好、更快、更省钱或三者都要。
而公司内部,设计公司的老板是可以对甲方或项目进行挑选的,甲方虽然有他的诉求,但也可以say no,是不是这三者都要满足?还是剔除不合理的要求?亦或是引导甲方提出合理要求?这会直接导致修改或加班的结果。因为接到“不好”的项目,由于修改或加班时间过多,收费过低,实际项目盈利性很差,分到设计师头上的钱也很少,又不出“作品”,自然就会产生设计师吐槽的情况。所以这是老板需要做的选择和思考,如何选择了好的甲方、好的产品方向,结果可以是更好的设计品质、更合适的设计周期、造价合理,更重要的是设计费可以涨价。ADU的很多学员单位就是如此,我们有一位创业公司的老板和我说过,他们就能够让甲方愿意出高于市场的设计费用变通的方式采购他们。
当然除了考虑甲方也要考虑员工,考虑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员工在长远的职业发展上是不是提供了一个适合创新和改变的环境,是否能有一定程度的容错机制和时间,从而提高员工愿意改变的积极性。
这样说完,设计师是不是觉得很过瘾,因为老板要改啊?!但作为员工的设计师来说自身也要选择和思考。毕竟有些老板已经不在一线工作了,对于具体接什么活,与甲方的沟通在实际项目当中的状态,和其他部门的对接等这些工作,他们的判断都不一定是准确的,那么作为直接接触的员工更有责任去思考,如若碰到棘手问题可以找老板提出,并给出若干解决方案供老板合理决策。
另外当公司提出任何有意义或新的想法时是否可以积极响应,是否时刻有意愿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去适应改变,与公司共同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底设计公司老板和员工是坐在一条船上的,员工可以上船也可以下船上别的船,老板却不能,除非弃船。老板和员工都需要思考,设计公司与个人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甚至对抗的关系。当然,要解决其中的问题,信息开放很重要,员工要知道公司的绝大多数信息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判断。
自救始于改变!
工作了一段时间的设计师朋友们其实都会有自己对生活、工作的判断,都有自己对人与事物的认知和逻辑,实际上大家现在都明白一个道理:要改变他人是很难的,不如先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没准能影响他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亦或是甲方,道理都是一样的。
建筑设计师与其自嘲不如自救。我认为自救就是自己做出改变,以自己认为或力所能及的方式提高设计师在社会当中合理的地位,无论是思想上的还是行动上的。
陈阳老师在做直播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大致意思是思想和行动是互相影响和确立的,有时候可以是有了思想大方向后再行动,也可以先行动,在行动过程中确立思想。我想思想和行动是互相拉扯迂回向上的过程,无论如何,主要是看自己想不想、能不能先做出改变。
回到最初,设计师想要出圈有很多方式:可以基于当前热点AI,像赛拉维设计一样结合房地产精装标准化提出一套融创π计划——“60秒生成30000+个方案”,让设计师效率提高999倍——通过与甲方共同的探索式研发提出跨越性的产品来出圈。
或者能不能像XSpace(在YouTube上自曝火箭“花式着陆”失败集锦的视频)那样出一系列“设计出错集锦”(我很早以前就想过给设计公司出一本书就叫《出错集》或者就叫《哎呀,出错了》,不知谁勇于做第一个“志愿者”提供案例),可以看到XSpace失败案例的展现非但没有让大家对此失去信心,反而是一种成功的养分,勇敢接受失败才能拥抱成功,才能给大家展现出有足够的反思,在出错后是否能提出更好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应的再以个人为例,前一阵老罗(罗永浩)脱口秀处女秀出圈,自曝负债6亿如何还债,他并没有卖惨,反而让大家觉得还债做法对应的想法非常体面。
我相信设计师作为智力工作者一定能想出更好方式,而不是自嘲甚至自我贬低,应该展现适应这个时代并勇于改变、乐意探索一个更好未来的职业素养。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当然他是自己动手尝试改变的。
294
2019-06-04
6592
2023-11-05
6644
2024-06-03
7394
2024-04-03
323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