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于人资(HR, Human Resources) 有如何的印象呢?其实,并非每一间企业都有人资专员,而每间企业随着不同阶段,对人资角色职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确定的是这个角色绝对不只有在你“入职”与“离职”的时候出现,而是穿梭在公司的大小事物中。多数人资主要负责招募与面试也代表着公司的门面,这份考验细心、沟通能力与跨部门协作能力的职位,究竟有什么样的职场挑战?
此篇采访对象是Gogolook (Whoscall公司名称) 的人资经理Jennifer,工作经历十三年的她,跟我们回顾她加入Gogolook 五年以来的诸多工作面向,不只给有志于在人资领域发展的人,最后更分享她在Covid-19 本土案例爆发时的实务经验,快一起来看看!
Q1: 是否能谈谈您的工作经历?在Gogolook 担任人资的期间,有没有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专案或任务?
我在人资所毕业后,就开始我在headhunter (猎人头公司,特别针对中高阶人才) 工作的八年职涯,当时主要客户是科技产业、软体科技公司,之后才到Gogolook 担任in-house的HR,当时组织正在迅速扩编,各个部门都极需人才,所以当时我不只是站在招募的前端,还得因应公司发展阶段制定我们的招募策略,包含要如何让求职者感受到我们的企业文化;而在面对内部团队的组织建立,我也有参与其中,像是和执行长以及各部门主管开会讨论职缺的必要性、职责如何区分、职等如何订定、如何用薪资和工作内容来定义资历等。回顾在Gogolook 五年以来,和三位创办人与一路上的每位伙伴,从0到1、从无到有,一起建立起符合这间公司文化的招募策略与内部制度,是相当可贵的经验。
Q2: 您觉得,人资之于公司企业扮演着如何的角色?
我认为是员工和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Gogolook 的初期阶段,因没有专职HR 这个职位,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多与同事们互动,了解员工在团队扮演的角色与特质。平时我会和其他部门的同仁有一些“非工作上的交流”,例如中午吃饭时间等,就因为不是带着公务气息的互动,更能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团队氛围变化,这些细腻而微小的征兆,都是人资未来潜在的工作内容。
协助公司伙伴确认他需要什么、协助各部门团队确认内部缺乏什么,都是做为一个人资该进行规划的工作任务,“观察力”对HR 来说是很重要的。
Q3: Gogolook 在招募员工时,考量公司文化,Whoscall 各个部门大多会偏好何种类型的人才?您在面试求职者时,重视求职者哪些特质?
我们面试通常会有三阶段,直属主管、人资面试之后,最后一关是创办人,每一位面试者我们都会在事后给予回馈,这样的后续回馈代表我们重视和每位人才之间的互动。
由于各部在专业能力类别上的不同,所以站在人资角度,我们会以人格特质协助主管们做人事招募。举例来说,“Be a partner”对伙伴的协作力,我们认为团队合作是产品团队的重点,因为产品是需要跨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希望这位求职者乐于沟通,能够和团队一起解决问题。还有“勇气courage”,我们的创办人鼓励大家能够挑战他的想法,毕竟替自己的论点作阐述和说服,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公司内部的核心价值是“Built for Trust”,大家彼此信任、都是为了团队更好,因此鼓励伙伴鼓起勇气给予实质建议,让组织可以更稳健地前进。
认同这些核心价值的人,对于未来进入团队之后的向心力也有帮助。目前我们的团队成员有40%至50%来自于内部推荐,价值的认同、向心力的凝聚,会让企业与员工彼此吸引,人事招募上就会有个良性循环。
Q4: 针对有志想成为人资或是想转职成为人资的求职者,会给予什么样的建议呢?您觉得人资应该具备何种指标性重点能力?
招募选才是人资的前线任务,也是full function 很重要且基本的磨练之一,藉由多多接触求职者来训练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观察能力,对初来人资领域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挑战。另外,培养出来的观察力还可以延伸到团队内部,协助确认组织内部需要进行如何的员工训练,还有如何关心公司员工、薪资规划和向上管理等。
此外,人资向上管理的格局也是很重要的,以一个full function 人资来说,未来可能得和负责营运的高阶主管讨论公司前景,藉由营运重点得知今年、明年的组织发展方向,并且提前做出对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编按:full function是指人力资源职位的所有职能面向,即是人资业界的“选、训、育、用、留”或“选、用、育、晋、留”,包含前端招募选才、后续教育训练、固定评鉴考核、薪资规划、建立留才与晋升制度、制定组织发展计画等。企业里不一定每位人资职位都是full function,例如可能会有专门作招募任用的“单一function”人资专员。在人力市场上,如果企业正在招募全方面人资职能的HR,会在职缺叙述中备注“full function”。
Q5: 由于台湾疫情一度相当严峻,关于人资在防疫办公政策上的挑战为何?是否能分享实务经验?
在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当时我与CXO 皆在密切关注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与了解市场同业相关作法,并尝试“全员居家办公”以及“分流办公”两种形式,并透过定期与员工收集回馈问卷的形式,机动调整公司政策。
当时我们即从资讯系统安全、部门沟通与协作效率到公司防疫政策,制定明确的防疫方针。甚至在疫情减缓后,我们也将每周三固定为remote day,可以自由决定是否进办公室。当时建立的决策SOP 与防疫经验,也让公司可以在今年疫情爆发时提前反应,在台北爆出本土案例后就宣布实施全员WFH,保障员工们的健康与安全的同时,仍兼具工作及沟通效率。
此外,为避免长时间WFH 而导致同事间交流减少,我也鼓励公司老板举办各式各样的线上活动,例如:猜歌名比赛、团体健身课程,同事们也都相当踊跃的参加!
7930
2021-07-07
887
2021-06-09
503
2022-03-02
4608
2021-07-26
7729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