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2:抢抓新机遇 培育新动能
2021年,疫情防控形势虽然仍旧严峻,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经济发展面临下行趋势,稳增长压力加大。展望2022,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发展主线,成为勘察设计企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行业发展回顾
投资增速波动下行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分季度来看,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一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都出现了增速下滑的局面。
排除2020年疫情下低基数的影响,采用两年平均值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增长5.0%,二季度增长5.5%,三季度增长4.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一季度增长2.9%,二季度增长4.4%,三季度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一季度增长2.3%,二季度增长2.4%,三季度增长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8.2%,三季度增长7.2%。
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主要是受到限电限产、原材料成本上升、疫情反弹等短期因素干扰,以及金融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升级等政策因素共同影响。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超预期回升,消费受新冠肺炎疫情改善略有回升。投资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尤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房住不炒”调控政策影响,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下降、施工进度放缓,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降。基础设施投资受制于政府债务监管趋严和优质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速低于预期。不过,伴随着专项债发行和财政支出进度加快,预计2021年四季度后基础设施投资会有所改善。
行业总体发展较为平稳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分季度来看,建筑业一、二、三季度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6.2万亿元、8.2万亿元、7.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9%、4.0%、-2.9%。其中,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增速下滑与2020年需求集中释放导致基数较高有关。
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分季度来看,建筑业一、二、三季度分别实现总产值4.7万亿元、7.3万亿元、7.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8%、11.7%、6.5%。建筑业总体发展仍然较为平稳。
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建筑业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净利润1407.1亿元,同比增长25.5%。从已经上市的36家勘察设计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5.0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6.5%。
头部企业强者恒强,国企民企分化明显
行业整合趋势明显,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8.7万亿元,占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39.4%,比2020年提升4.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化加剧。国有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10.1万亿元,占建筑业新签合同额的46.1%;实现产值7.4万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8.9%。国有企业在政府项目承接、融资能力、产业链布局等方面优势突出。
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建筑业上市公司中,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央企、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民营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央企、地方国企、建筑民企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3%、27.7%、10.4%,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6%、36.4%、-1.5%。
行业政策分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政府各部门陆续发布了各类专项规划及政策,推动落实“十四五”规划。梳理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2021年发布的和建筑业有关的规划和政策,可以进一步厘清政策脉络。
分析2021年的行业政策,国务院层面发布的政策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以及重大专项规划(《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为主。同时,国务院针对高品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专题(《“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等)也制定了相应政策。
国家发改委层面发布的政策主要分为支撑落实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专项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支撑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规划(《“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以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专项规划(《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等)。
住建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围绕行业供给侧改革(《关于扩大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范围的通知》《关于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等)以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关于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工作的函》《关于同意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函》)等方面制定和发布政策。
勘察设计行业2022年展望
拥抱“双碳”新机遇,寻找业务新赛道
纵观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建部2021年发布的政策,“绿色”是贯彻其中的关键词。实际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四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篇章。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给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机遇。
新机遇之一:新能源。《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建设方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3亿千瓦。对应目标,2021到2030年期间年均新增装机量不低于0.67亿千瓦,对应年均新能源投资额近6000亿元,这对于2020年近5000亿元的电源建设投资额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增量。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投运的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为328万千瓦。对应目标,2021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要增长至近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抽水蓄能电站方面,截至2020年底,装机容量为3149万千瓦。对应目标,2021到2030年期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
新机遇之二:新建筑。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51.3%,其中,建材生产占28.3%、建筑施工占1.0%、建筑运行占21.9%。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的绿色低碳化是未来发展要求。
新建建筑方面,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将得到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增长空间巨大。2020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更是明确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转型、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增长迅速,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面积16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5%。根据当前各省市发布的“十四五”装配式规划政策,预计到2025年全国装配式新开工面积占比有望达到40%,超过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达到30%的目标。钢结构建筑方面,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0%。
存量建筑方面,绿色低碳化节能改造是重点,特别针对能耗较大的大型公共建筑,以绿色节能技术为载体、集投建营为一体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未来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新建筑的机遇还体现在光伏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对应目标,预计以公共建筑、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建筑相关投资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不仅仅在新能源和新建筑方面,在工业、城乡基础设施、交通以及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面,都将为勘察设计行业寻找新赛道提供机会。
不忘初心练内功,积蓄发展新动能
2021年,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行,对很多勘察设计企业的市场经营都带来了影响,“十四五”开局之年似乎出师不利。不过也应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保持着有质量、有韧性的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仍旧需要推进,勘察设计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传统建设市场逐渐迈入存量时代,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在“变”和“不变”之间进行选择。“不变”,是聚焦传统业务,不断强化竞争能力,在存量市场中获取更大份额;“变”,是抓住新机遇,寻找新赛道,在增量市场中谋发展。“变”和“不变”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必须两者兼顾,取决于勘察设计企业具备的资源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定位。但是,不管发展道路如何抉择,勘察设计企业不能忘记自身专业技术服务业的本质,要牢记技术能力是发展的基础,明确方向,加大投入,苦练内功,围绕绿色和数字化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绿色、智慧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绿色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贯穿规划、策划、咨询、设计、建造、检测、运维全产业链,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响应“双碳”目标下的市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对内通过管理信息化和业务数字化帮助企业运营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对外能够结合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市等建设要求打造数字化产品,形成新业态。绿色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业务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传统业务竞争优势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新兴业务竞争能力的形成,并为勘察设计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到运维环节、向产品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基础。
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也将为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在2020年12月住建部发布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指引下,新的资质标准预计在2022年落地。结合资质审批权限的下放,勘察设计行业资质获取门槛进一步降低,将大大促进勘察设计企业跨行业、跨专业、一体化发展。2022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的最后一年,是检验国企改革成果的关键节点。体制改革方面,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而推进公司上市是国企改革的主要路线,目前一部分勘察设计企业正在推进之中。机制改革方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探索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机制是改革重点,需要勘察设计企业不断优化完善,持续加强人才吸引力、向心力。
2021已近尾声,万物冬藏待春来。2022,我们值得期待。
256
2019-07-18
668
2020-02-28
401
2020-05-26
7058
2024-03-05
494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