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按照决策部署构建国土空间规划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巩固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和坚持问题导向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写入条例。自然资源部表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配套法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在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大幅完善,制定了许可立法的规定,必须明确《条例草案》中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许可立法的具体内容。
没有提到电影的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以及条例的制定,一大主题就是通过缩小征地范围和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达到对土地增值收益的优化分配,从而照顾农民和集体利益。土地管理法和实施条例落地后,从制度层面顺利通过了这条路线,但需要集体产权制度等利益分配机制的改革。
其中,农村“三块地”改革,尤其是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两个方面引人关注。
在土地征收领域,《条例草案》细化了土地征收“调查、评估、公告、听证、登记、协议”六步程序的相关规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土地管理法理法的过程中,成片开发可征用土地备受争议。自然资源部曾多次研究过土地征收开发的标准,但本次《条例草案》中没有更多地说明开发。
电影开发标准制定的争论还很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本次《土地管理法》修正的大方向是缩小征集范围,扩大集体建设用地的入市,但在这个方向上达到多深的水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看到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开发的内涵和范围大小的定义,这实际上是改革走多快的问题。
分析家指出,条例草案根据权利责任对等的原则,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用地自主权。例如,以前备受瞩目的建设用地审查权下放。对于今后更多做总量控制的自然资源部方面来说,类似标准可以限制和规范地方政府的相关行为,显然需要更加严格。
细化建设用地入市条件。
在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领域,草案条例也有很多亮点。
严金明告诉记者,《草案条例》在城乡建设用地同价同权领域,制定了一些联系制度安排。例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最高年限参考同类用途的国有建设用地的最高年限。另外,二级市场方面,通过转让、租赁等方式获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可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抵押,具体办法参照国有建设用地的执行。
对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条件,《条例草案》对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作出了显著的细化和丰富,要求具备“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产权明晰、已依法办理土地所有权登记;具备开发建设所需基础设施配套等基本条件”三个限制条件。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土地管理法》和此次的条例草案都规定,只有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才能入市,从现有的条例来讲,只能是工业和商业用途。但是,等这个词,从城乡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观点来看,为将来通过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扩大用途范围留下了洞。
第三条具备开发建设所需基础设施辅助等基本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以进入市场,很多回答者实际上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范围,强调了进入市场需要依靠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防止计划失控。
20
2021-12-16
933
2022-03-18
6538
2024-10-18
1937
2020-08-06
26244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