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有建企强势崛起,三种方式值得借鉴!在建筑业风风雨雨的江湖中,有些企业正在倒下,有些企业还在绝望中挣扎,但地方国有建筑企业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正在发力。
1,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实力逐渐增强
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增长较快。根据兴业证券的研究,建筑业上市公司中,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央企、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民营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建筑央企、地方国企、建筑民企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3%、27.7%、10.4%,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6%、36.4%、-1.5%。可见,地方国有企业建筑的增速高于央企及民企。在统计的9家地方国有上市建筑企业中,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8.4%。增速排在前列的有山东路桥、陕西建工、安徽建工、北新路桥,增速分别达87.1%、30%、30.8%、32.3%。
千亿规模的地方国有建筑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从2020年统计的数据来看,营业收入迈入千亿门槛的地方国有建筑企业有6家,分别是上海建工、云南建投、陕西建工、广西建工、北京建工、北京城建,营业收入接近千亿的企业有湖南建工、山西建工、贵州建工。从增速角度看,陕西建工和山西建工这几年增速较快,增速超过了20%,上海建工、云南建投、北京建工等保持了10%以上的发展速度。
地方国有建筑企业承接的标志性工程越来越多。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实施,地方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地方建设,承接的标志性工程越来越多。随着标志性工程越多,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名声地位正在提升。
2,地方国有企业正在实施扩张战略
在如今建筑业外部环境不景气、建筑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多数建筑企业对行业的发展相对保守,基本上采取稳中求进的方式;但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另辟蹊径,采取了扩展战略,对市场采取了进攻态势。笔者罗列了从公开渠道获得的地方国有建筑企业一些战略举措。
3,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崛起的三种方式
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推进,城市群、都市圈的兴起,给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红利。地方国有建筑企业基本上采取了三种发展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国有建筑资产的大重组。地方政府对地方国有建筑资产进行重组,形成大建工集团。新组建的大建工集团因为规模大了、力量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因而可以承接更大、更多的工程。例如云南建投按照“大重组、大整合、大融合、大发展”方针,2016年4月,由原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而成,整合之后的合并报表总资产为1542亿元,净资产为377亿元,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多元化的征程,开展投资金融、工程建设、资产运营、设计科研、协同发展五大板块业务,并构成了“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海外投资、新兴产业”五大平台。另外,安徽建工发展过程中重组了安徽路桥集团、安徽路桥公司、安徽水利等企业,这些重组的建筑资产为安徽建工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种方式是股权为纽带的合作发展。这是一种采取“联合”发展的方式,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经营建筑市场。利用自己在区域市场的相对优势,与区域内分散的施工企业、施工队伍进行联合,从而达到快速占领市场的目的。例如陕西建工通过开展以股权合作为纽带的属地化合作,按照“投资属地、建设属地、服务属地”的原则,与陕西省内各市级、区级的“散、小、弱”施工单位合作,在当地注册,为当地上缴税收、创造就业和贡献GDP,这种模式不仅能快速地扩张规模,而且受到区域政府的欢迎。通过“合作共赢与高激励”的方式,“收编”地方的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并与合作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以及市场化的薪酬激励,从而实现陕西建工、建筑企业、管理层共赢。这个发展策略之下,陕西建工在陕西省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0年市场份额达到了12%左右。
第三种方式是实施与政府深度捆绑策略。地方国有企业将自己定位为政府及民众工程建设的服务商,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策划者、推动者以及实施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到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北京城建号称是建筑业的“御林军”,承揽了北京市大部分的重大工程项目;在上海,上海建工作为上海城市建设主力军,竞争力与影响力超过了中建八局等建筑央企。上海建工“十三五”期间在上海建筑市场的份额占比逐年上升,新签合同额市场份额高达18%,产值占比高达15%。上海建工近年参与了上海市50%以上的市重大工程,深度“绑定”上海政府,对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包顺东,来自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1470
2019-08-10
298
2019-04-19
2491
2019-03-22
4139
2023-06-12
7868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