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跳槽,十之八九要掉“坑了”里!临近年末,是否选择跳槽已经成为职场人心理活动的主旋律。我作为HR从业者,不夸张地说,当下几乎每周都能收到离职申请,尽管离职原因千篇一律地写着“职业发展需要”,然在离职面谈环节,用心交流后就会发现引爆离职的动机却是千奇百怪的。
前两天,有个入职刚满半年的女生,拿着离职申请来找我,说:“刚入职公司时激情澎湃,每天都很充实,觉得自己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半年过去了,人也疲惫了,工作也没有热情了,完全变成了混日子,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斩钉截铁般的决绝,完全不留任何回旋的空间,仿佛跳槽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工作不开心要跳槽、工资太低要跳槽、得不到领导重视要跳槽、无法融入周边同事要跳槽等,一言不合就用跳槽跟过去做切割。在各种外界因素的驱动下,很多人会误认为跳槽是快速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以为通过跳槽就能获得工资高、福利好、离家近的好工作。
不可否认,有目标、有规划地跳槽,确实会降低职场沉没成本,帮助职业呈螺旋状上升;但缺乏自我认知的盲目跳槽是不可取的,没有规划、不了解自己,纯粹是头脑发热的跳槽,十有八九就会掉入坑里。
《奇葩说》选手梁秋阳曾说过:“在职场,我们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要学会分析和评估,谨慎选择辞职时机,理性退出,这对我们的人生都有指导意义。”
职场工作一团糟,改如何去解决?
1、沉着应对,将问题可视化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行政接待要高标准严要求,会议布置要够档次;——可是其他部门并不配合;”
“请在下午两点将讲话稿写好给我;——可是自己真的分身无术;”
“你们的制度和流程到底何时才能规范起来;——可是真的人手不够;”
“无论如何,明年的业绩指标一定要上浮20%;——可是眼前已经是极限了;”
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问题,让人很是糟心。总感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又分身乏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不过是被问题的数量蒙蔽了双眼,自己先乱了阵脚,莫名增添了不少心理负担。
当工作中遇到一堆问题时,成熟的职场人往往会选择沉着冷静应对,清空大脑,拿起纸笔,对问题进行盘点和梳理。采用便签纸将所有问题进行罗列,一个问题一个便签,将问题进行可视化管理,按照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进行分类规整,尽可能理出问题的主干线,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再去寻找解决方案和对策。
2、理清边界,用“5why”找到解决方案
在对问题盘点梳理后,需要进一步理清问题的边界,弄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哪些是需要跨部门协作、或者领导支持和协调才能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问题的边界决定着责任主体不同,自然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尽相同。
面对问题的责任归属于自己时,推荐使用5why分析法,是指针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追问。采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尽可能规避主观假设和逻辑陷阱,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就跃然纸上。
面对需要跨部门协作、或多方面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避免视觉窄化,尽可能跳出问题的范畴,用俯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有意识地屏蔽外界过多的干扰信息,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才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带着“猴子”找领导,及时反馈进度
正如文初写的,我的朋友阿雅,她一直在抱怨领导的指令不清晰。问她有没有跟领导沟通过实际情况,她是这样说的:“当然有,每次问他想要怎么处理,他都含糊说不知道,让我自己看着办。可是,我并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接受过培训,哪里知道怎么处理?”
显而易见,她试图将问题还给领导,自己只想按部就班做好执行环节,但这种做事方式是很难得到领导赏识的。
在管理学上,有个“责任的猴子理论”,是指在一些企业中,员工会不自觉用“问题猴子”来应对管理者,试图进行责任转移,以此作为卸责,却不知这是极不讨喜的工作方式。
工作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当问题清晰明朗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带着问题和解决方案来找领导,至少提出两套以上的解决方案给领导拍板。从领导的角度,他们期望的是员工可以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就亲自上阵,这会严重挤压自己的思考时间。
从员工的角度,要遵循“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给出解决方案,及时汇报,让工作结果和工作量透明化,又能让领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自己的工作能力又可以提升,一举多得。
职场成长本就是升级打怪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崩溃重建,才能获得经验值的增长。当工作中出现一团糟的情况时,我们要理性去正视问题,把问题看作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彼时就会发现,跳槽大概率早已不是你的唯一选项了。
441
2021-04-02
109
2021-12-29
8377
2024-04-09
299
2020-05-14
1890
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