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郑州一场特大暴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涝水冲毁停车场挡水围墙、灌入地铁隧道,造成14人死亡。
经调查认定,原因之一是“设计单位违规向施工单位提供白图,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违规同意采用白图施工,施工单位违规采用白图施工,质监站未发现问题和缺陷,并出具了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监督意见”。
一时间,网络上关于“白图”施工危害的舆论沸沸扬扬。问题的核心真的是“白图”吗?
01,白蓝图的核心区别及身份转变
简单点说蓝图和白图表面的区别就是:
蓝图是用硫酸纸(设计底图)晒出来的复制品,有不会掉色、不易修改、不易仿造、批量复印成本低、长期保存不易变色的特点,所以多年来一直被用作最终版的施工图纸和存档文件,其上加盖了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注册人员等各类签章,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
而白图则是设计行业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后带来的成果。之前是手工画图,画在可以修刮、透明的硫酸纸上,审核、签字等全部确认完成之后再用晒图机批量复制。而计算机画图后由于设计过程中可以随时打印中间版本,所以相对蓝图而言白图指非正式图纸。
因此,蓝图是设计完成、经过审查合格后交付施工环节的产物,而白图非最终成果,这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现实中普遍表现为业主为了赶工期,等不及全部设计完成后图审、晒蓝图,便会要求设计单位先出部分白图用于施工。但由于设计过程往往是反复调整修正的,中间环节的白图与最终的施工蓝图很难保持一致,为出了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埋下了隐患。在此次郑州暴雨灾害事件调查报告中,就判定了“违规同意采用白图施工,且白图与蓝图对围墙基础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论。
那么白图就真的不能用吗?用白图替代蓝图已是探索多年正在实现的行业趋势,而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昨天。随着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工程设计管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赋予了“白图”新的含义。
白图的母本转变为不可篡改的电子文档,严格地说是指经过设计过程管理的设、校、审流程审批确认且完成电子签章过程的电子图档,是合法合规的。
“白图本无罪,缘何声讨之”?
02,“替身”变“替代”,“非法”变“合法”
从手工图板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到BIM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数字化图审、BIM审图、人工智能审图等管理要求的提出,“白代蓝”的探索步伐逐步加快直至未来的几年内要全部完成。
在“白代蓝”时代下,白图和蓝图的关系也转变成了数字档案与实体档案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则是设计过程在归档输出与交付环节的信息化管理问题。
21世纪,晒图纸被列入十大濒临淘汰的造纸技术与产品之首。蓝晒技术落后、晒图劳动强度大、效率相对较低、氨晒图机污染并影响健康、显定影像效果不佳等,与当下要求“低碳、环保、高效”的理念矛盾日益突出。此外,由于蓝图的母本硫酸纸底图是存档文件,而硫酸纸底图的特性是刮改十分方便。这个特性在手工绘图时代是非常有利的,但在CAD时代,则往往会带来管理上的麻烦,归档底图和电子文件的一致性不易保证。并且,纸质存档对空间的投入也是无底洞,档案室紧张已成为所有设计单位普遍面临的问题。
要解决蓝图种种弊端,靠人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彻底改变归档输出与交付方式,从蓝图交付改变为数字化文件交付,由“人控”变为“数控”。数字化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白图交付的前提。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电子图档的电子签名、注册数字签章、公司数字签章三道程序,最终归档输出和交付的白图是来源清楚、经过审查的合法图纸。在这样的技术条件下,白图替代蓝图,蓝图消亡是未来趋势。
03“数字化管理”给“黑户”白图办理“身份证”
传统的白图想替代蓝图,要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要解决设计过程出图签章管理问题;
二是要解决归档交付文件可拓展复制使用问题。
传统白图缺乏有效的签名、盖章和审查环节,表面上是管理不严问题,本质上是缺乏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数据不能实现交互共享问题。因蓝图的母本是硫酸纸,只需在硫酸纸上完成一次签字、盖章,便可以无限复制晒出带有签名盖章的蓝图;白图不然,通过静电复印技术得到的带有签名盖章图纸,清晰度和牢固度都到不了工程档案的技术要求。
将设计图纸数字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2016年上海发布的《上海市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图数字化和白图交付实施要点》给出了相关经验做法:“电子图纸应当包含图纸、说明和计算式等文件,交付格式为PDF格式……”“单位和个人用于数字签名的证书应当办理和使用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颁发的企业和个人数字证书。数字证书应当在企业资质和个人注册有效情况下使用”“设计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用于工程图纸数字签名的数字证书应当办理电子出图章和电子个人执业章,不实行注册执业人员负责的项目负责人办理个人手写签名章”。通过PDF格式及数字证书认证,使得“白代蓝”真正得以落地实施。
1,PDF格式赋予白图“身份证外壳”
数字化白图须是PDF,通过DWG文件直接打印转存为PDF格式。PDF作为数字化白图载体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是目前CAD软件平台都具有PDF输出功能,易转化,且目前很多设计院协同平台已具备批量制作PDF文件的技术条件,大大提高出图效率。
二是跨平台,能够保留文件原有图层属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三是安全性高,不易编辑,当PDF文件需要修改时,设计人员必须返回DWG文件进行编辑后重新制作PDF文件,这样就保证了作为数字化档案的PDF文件与其源头DWG文件的一致性。
四是可认证数字签名信息,可加盖电子签章,确保了图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是保证了作为设计成果数据文件的可拓展性和重复利用性。
六是与扫描的PDF文件相比,虚拟打印制作的PDF文件保留有更多信息,便于检索查询并有利于知识管理。
2,数字证书和签章系统赋予白图“身份证芯片”
脱离数据管理平台及签名认证系统,数字文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无法验证。目前设计单位数字化出图流程基本为:设计人员将CAD文件转存PDF→验证人员签名/设计人员签章→提交签章申请→公司审批授权出图签章→打印/PDF文件(带章图纸)交付。借助数字化手段,对出图各个环节做了不同程度的“芯片加密”,确保图纸的唯一性和安全性。管控层级总体表现为“人员数字签名不控制-注册数字签章弱控制-公司数字签章强控制”。
设计人员因岗位角色权限有限,签名重要程度相对较弱,故在签名环节不予控制,使用插入签名图块方式签名(无数字证书认证的贴图签名)即可。与设计人员的签名相比,设计项目的验证(审核、审定)人签字及注册建筑、结构等工程师的签章责任相对更加重要,对他们采用有数字证书认证的数字签名方式加以弱控制。在最后申请加盖公司出图专用章环节,则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CA认证的电子签章系统进行强控制,如果文件被篡改,签章就会失效,在脱离系统环境且未授权的情况下印章也无法打印出来。通过签章审批并加盖了公司印章的PDF文件,将由统一的打印管理控制打印输出,几乎杜绝了非法打印的可能性。有了“身份证”,白图来源清晰可溯、安全不易破解,真正实现了“白代蓝”的技术条件。
04,“白代蓝”的漫漫探索推进之路
规划先导
早在1992年,行业开始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在《“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即提出“加快图纸档案管理电子化”,制定了“完善和提高数字化图纸档案管理系统,促成以白图替代蓝图施工,探讨以白图替代硫酸纸存档的可行性,推动数字化档案替代硫酸纸存档变革和数字化存档管理标准编制”的工作目标。“十一五”期间“白代蓝”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到“十二五”时,《纲要》中的“完善和提高”已变为“普及”,“探讨”已变为“推进”;至“十三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发建立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白图替代蓝图;提升企业为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能力,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创新发展”的任务;在新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则提出了更高要求,“蓝转白”“数字化交付”由“逐步实现”直接升级为“推动改革”。
2014年7月,住建部在《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的任务。2016年,住建部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建立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体系。开展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的任务,体现了从“探索”到“试点”的跨越。
试点探索
从规划目标落实到方案实施,上海给出了很好的示范经验。2015年12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图纸推行数字化和白图交付的通知》,率先在全国试点,在探索实施“数字化交付白代蓝”方面率先实现技术创新。《通知》明确:“2016年4月1日起提交档案验收的,建设单位应当采用白图和电子设计文件提交审查、审批或归档,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图纸应当全部采用数字化和白图交付。”2016年7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图数字化和白图交付实施要点》,对工程图纸交付、电子图纸格式、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说明。至此,上海设计、施工及竣工图纸数字化和白图交付全面推行。上海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设计图纸全部采用数字化和白图交付。
根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在《“十三五”时期施工图审查制度发展历程与思考建议》一文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0个省市实行数字化审图,基本实现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在线申报、审查、在线监督和在线出具审查合格书,部分省市还实现了在线合同签订、质量检查、统计分析、电子交付、电子存档、项目查询、项目备案、与“四库一平台”信息对接等功能。
同时《建议》也显示数字化审图尚未真正实现。目前,大部分省、区、市已建成数字化审图系统,但能够真正完全实现数字化审图的地区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勘察设计单位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交付;
二是系统留痕不真实;
三是系统与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前后无法衔接,难以形成互推共享;
四是数字信息不全,对相关决策支撑不足。
此外,还有少数地区因经费紧张,难以开展数字化审图平台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一些施工单位目前仍在使用蓝图施工。通过咨询业内人士意见,总结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各地数字化出图要求存在差异,有些地方还未实行数字化白图交付政策;
二是观念转变问题,部分单位惯性思维,延用旧制,狭隘执行老标准规定,坚持使用蓝图。
也有行业人士提出成本的原因,记者通过网上价格调查,发现PDF格式激光打印蓝白图价格已经一致,且晒印蓝图价格还高于激光打印的价格。目前上海不少设计院已经将打印图纸工作外包给专门的打印机构,没有了晒印设备的投入,蓝图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虽然各地推行情况仍有一定的速度和深度差异,但“白代蓝”的趋势已不可逆。
394
2020-05-25
216
2021-12-29
326
2019-06-03
422
2019-04-29
7624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