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领导者问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6个提问让下属心服口服!

领导者问对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6个提问让下属心服口服!

领导职场

 

问题人人会问,但未必切中核心。如何问出好问题?又该问哪些问题,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呢?

读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学到什么:

问对问题,困难少一半!问对问题是成功领导的第一步。
好领导是成为一个善于倾听的提问者。6个关键问题,让你成功说服任何人。
随时随地提问的领导者,可以带领公司从好到更好。

 

「提问力」是现代职场主管不可不学的重要修炼。日本知名管理顾问细谷功观察,现今职场充满「What型」人,却缺乏具有仔细思考能力,针对所有事物追问「为什么」的「Why型」人。

他在著作《为什么你不再问为什么?》一书中提出,典型的「What型症候群」像是:

抓狂型下属:当主管交代「这个资料这样改一下」,他们习惯听命行事。一旦主管隔天说:「你做的跟我说的不大一样」时,就气极败坏地说:「你昨天明明这么交代的!」

退缩型主管:对下属的提案斩钉截铁否决:「以前没有成功过,所以行不通啦!」 分析两种类型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提问能力的强与弱。


对What型人来说,提问代表「不知道」, 而不知道就等于「丢脸」。相反地,Why型人认为追问为什么,决不等于「不知道」,而是找出问题真相的必要方法。如果向来习惯为下属提供答案,你可得重新思考采用「提问法」而非「告知法」。因为,「为什么」是一切思考的原点,比起直接给予答案,更能够帮助下属厘清、解决问题。

 

问对了,化解难题于无形
问题人人会问,但未必切中核心。如何问出好问题?又该问哪些问题,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呢?律师出身的日本人气作家谷原诚认为,问问题「光是强调自己的主张,绝对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在《问对了,才能解决问题》一书中,他说明提问能力的强弱,导致的结果差异有多大。

他举例,安达先生是一名从客服部被调到业务部的新任课长,他发现员工的工作日报,多半只有「跟某某公司接洽」、「去某某公司交货」等粗略纪录。他希望能够更具体掌握业务状况,但是却缺乏提问技巧。

 

错误示范如下:

课长:「你为什么交出这种随便的工作日志?」

业务:「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人说什么啊!」

课长:「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要在工作日报上详细记录当天的业务状况,包括与客户的谈话内容和具体销售数字。请你顺便转告其他同事。」

业务:「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好好跑业务?」

课长:「不,不是这样的。资讯要分享不是吗?告诉大家,明天开始就这样做吧!」

安达课长一开始就提出「抨击对方」的问题,却完全没有询问下属想法。

「打击式」提问往往把问题重点放在指责对方「为什么没有」或是「不能」 完成任务,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的心。

 

其实,好问题可以这样问: 「前任课长是如何掌握大家的业务状况呢?」 「你觉得这种管理制度的优点是什么呢?」 「这么做是否也有让人感到困扰的地方呢?」 好问题必须要能够引导对方思考,对话才不会陷入相互争辩的漩涡。《你会问问题吗?》作者麦克.马奎德(Michael J. Marquartdt)指出,领导者应该多问3个有效问题:

优秀主管能把每次提问都当成「指导对方」的机会,透过问问题让下属有所思考,甚至从下属想法中发现新点子。

「立即影响法」6步问法,马上见效
想要在组织内创造「提问型文化」并不容易,尤其当多数人早已习惯「告知型」的运作模式时。当领导者试图转型,自然会面对下属的抗拒,他们往往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无力招架主管愈来愈多的问题。

这时切忌操之过急,一步一步来,不妨先坦白告诉下属你的领导方式将有所改变。不过,改变的前提是,领导者得自行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首先,注意你的语气。《会问问题,才会带人》 作者克莉丝.克拉克─艾普斯坦(Chris ClarkeEpstein)建议,尝试用「好奇」、「愤怒」、「挫折」、「求知」、「无知」5种不同情绪,自我练习问「为什么」,并感受其中差异。即便是上对下关系, 假使你态度严厉、语带批判的质问「为什么」,那也肯定得不到下属真心的答复。

 

问题1:你为什么可能想改变?

面对下属经常迟到,主管与其质问他为何迟到,不如问他「为什么那一天可以准时上班?」让员工找出自己为什么可以准时的理由。或是当业务团队刚刚搞砸一通电话,你想鼓励他再打一次时,可试图这样问:「为什么再打一次电话给那位顾客试试看,可能会有用?」或「如果考虑再打一次电话给那位顾客试试看,对你会有什么帮助?」由员工自己思考可能想改变的原因和理由。

 

问题2:你有多想改变?

假使下属老是不交周报,当你提问「你觉得你能抽空交周报吗?」这种问法很容易碰到死角,难保不会得到「我试试看」的答复。若是你问「以1到10分来表达,你有多想交下一次的周报?」就算对方回答只有1分, 你仍可以继续提问「你觉得可以如何从1分提高到2分?」

 

问题3:你怎么没选择更低的分数?

这个问题会令对方感到有点突兀,仿佛是鼓励他选择更低的分数。别担心,这就是立即影响法的力量,尤其对于心怀抗拒的人,颠覆他们的惯性思考,反而可以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看事情。

其次,注意提问的时机。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说:「随时随地提问的领导者,就有可能带领公司的发展从好到更好。」 其实每天都有无数机会提问,重点是你有没有紧握时机。例如解决问题会议、部门企画会议、业绩评估会议等,都适合提问。

最关键的是,如何建构问题以及提问的步骤。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可.潘德隆(Michael V. Pantalon)在《6个问题,竟能说服各种人!》中, 提出下列6个问题的「立即影响法」,不妨做为练习的开始。


问题4:想像你已经改变了,会有什么正面的结果?

愈是声称不愿改变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想要改变的动机,经常会主动提高目标。你要求在周五前收到报告, 说不定他们会在周三就交给你。

问题5:这些结果为何对你来说很重要?

潘德隆帮助父亲成功戒烟, 也使用了这6个问题步骤。到了第5个问题,父亲终于自己发现戒烟最重要的理由:「一旦戒了烟,就可以在后院和孙子玩,而不是让他们可怜兮兮地等我再抽一支烟。」是他自己采取行动,而不是受到任何人的逼迫。

 

问题6:如果有下一步,会是什么?

许多人会找到另一个方式或说法,说明是自己而非你的想法造成改变。因此主管也要有心理准备, 会碰到各种批评与否定,即使下属最终采取了正面行动。这时候,你只需要专注于成果, 不要急于争辩。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