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闻说有个建筑大学毕业的同学,大学加硕士共念了八年,结果毕业八个月来陆续投了五十多封简历,只有零星的面试机会。很多公司光看到专业资格不符,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当然,我毕竟只是从新闻上看到,所以当事人的详细状况并不清楚。但我得说,如果连续投了五十多封简历都没有好结果,接下来其实不能再盲目的投简历,而是应该要尝试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因为若还傻傻的继续投简历,就好像写了一个逻辑有误的程序,没得到期待的结果,却不断尝试重新执行,并期待下次会跑出不一样的结果。这可是不太会发生的…..
我记得有本书中提到,Growth Hack这知识并不是行销术,而是一个要帮你把产品做好的技术。这意思是说,很多人常以为产品卖不好是行销没做好、是广告打的不够多、是消费者不懂,但实务上更可能是产品本身不好,或是简历封面没做好。我觉得求职也是同样的概念-求职与写简历的过程,也是一个让你思考怎么把产品变更好的过程。
先谈谈甚么是简历封面,就网络营销而言,所谓简历封面就是客人会初次认识你的「着陆页」。那一页要是没甚么能吸引人兴趣的内容,别人可能根本不会往下看你的产品细节,而是按「上一页」跑掉了。
事实上,建筑人才找工作跟网络营销完全是类似的概念。我就是自己要卖的产品,而简历则是我的简历封面,最终我要把自己卖出去。所以第一步其实是让潜在客户有兴趣想了解我,甚至想进一步约我面对面谈话(我才能面对面销售自己)。但如果投了一些简历,别人却连见都不想见我,那很显然是简历中没有任何能让人感兴趣的东西。
对方是建筑大学毕业,所以我猜他产品本身应该不至于差到哪里去。但五十几封简历投出都没有得到太多机会,恐怕简历封面空泛就是最大问题了。
我自己的经验是,大部分人常常没有从「对方的角度」来想过求职这问题。他们随手拿个求职网站的基本格式,把自己的过往如流水帐一样写出来-其中没有重点、没有特色、甚至还任性的放入一些会扣分的内容。当同时跟几百人一起比较时,当然就相形失色了。所以,碰到这类问题时,其实应该要换位思考,想想市场到底要甚么,并把你能惊艳市场的特质与强项重新突显出来。
但我得说,这其实还真是建筑行业大部分人的弱点。我们偶尔会帮一些朋友做职涯诊断,这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能力不错,只是或许是建筑行业人才生性害羞、觉得讲自己强项不好意思,所以每次写在简历上常常是含糊不清、谦虚到不必要的程度。至于真正有价值的特质,往往都仅用流水帐的形式匆匆带过。
举例来说,上次上课有个预算员人才在简历中写:
「资深预算成本工程师,建立年度预算成本模型、建立产品BOM表、做成本预估、提供业务报价。」
读起来就是一个很平常的工程师。
我们深入跟他聊了半天,才发现其实他上面所谓建立年度预算成本模型,其实是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帮公司整理并建置的一个数值模型。过去他们公司做年度预算时程要花整整四周的时间,但改用这个模型后只需要两周就可以达成。我们就说:「这为何不特别写在简历上?」为何不写「几年到几年主导设计公司年度预算的成本数值模型,让原本四周的预算制作时间大幅缩短为两周」。这样写起来,整个价值不就大不一样了吗?
事实上,简历本来就是要用来突显你的价值,尤其要明确界定你跟另一个人的差异。你将来写人生回忆录时大可以谦虚,可是写简历可不行。因为若不把这些特质突显出来,别人怎么会注意到你呢?而如果别人不会注意到,你投再多简历,又怎么能期待结果会不一样呢?
其实啊,简历也好、恋爱也好、网络营销也好,所有事情的概念都是一样的。在你的产品跟简历封面没搞好之前,流量其实是没用的。如果别人来了你的商品介绍页,搞不懂在卖甚么、搞不懂买回去有甚么用、看看价钱又很贵,当然一下就走了。这时候你若还笨笨的去买广告(或乱撒简历),很可能多只是白花钱或浪费时间。所以当碰到这状况时,得要设身处地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到底这商品(我)能带给对方甚么好处?为何我比竞争对手更好?为何我值得这价钱。别人能看懂,自然就会下手了!
所以呢,如果你本身没特色,那要想办法增强特色;如果你本身够有特色那就要强化你的简历封面,让你的特色能简单被看懂。此外,做这样的强化,其实还会带来一个态度的正向循环。因为当你吸引力对了,面试邀约通常会大增。要不要去谈还是其次,但这会对于你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一旦你有自信后,你在面试时所显露的态度跟眼神会不同,而这气势往往对于后续谈判与薪资要求上也能带来正面的影响。所以,碰到求职卡关时,不要急着想大量撒网,因为撒网可能根本不是关键。回头来改善产品(也就是简历),带来的效果可能会更棒。
2187
2023-04-18
1882
2022-10-11
331
2020-09-02
4637
2023-07-26
4947
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