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在工地的苦与乐

工程师职场:在工地的苦与乐

工地工作

 

我前后在工地工作了八年,曾在三个不同的工地办公室工作过,有足够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大家一定见过在工地上乳白色墙壁蓝色顶那些铁皮屋,那便是我们的办公室了。当然,若工程规模小的话,办公室可能只是用数个集装箱搭建而成,可幸我尚未试过要在这些简陋的集装箱办公室中工作。

 

大型基建的工地通常在偏远的地方,所以上班的第一个问题是交通。我第一次长驻工地便是在香港北大屿山,那时当然没有青马大桥,出入工地便只能靠水上交通。我自小乘车船均不会晕眩,所以没有问题,但有很多同事起初经不起维港的风浪,每天上船后便面色发白,继而呕吐大作;不过大部份人一、两星期后便都习惯下来,之后大家还练成在船上读报,甚至吃早餐的绝技。其他工地即使有陆路交通到达,但通常也没有巴士/铁路可以直接载到门前,而必须转乘接驳车辆。在工地上班的好处是有借口准时下班,坏处是上班时间受制于船/接驳车辆开出的时间,遇上交通事故赶不及上船/车便会迟大到。

 

另一个问题便是吃饭。在北大屿山那几年,工地附近完全没有吃饭的地方,那时便要乃父煮晚饭时多煮一些,以便装进饭盒翌日吃。每天一到午饭时间茶水间便挤满了人,轮流用微波炉把饭盒加热。单身或无饭夫妇的同事可没有那么幸运,有几位同事便长期吃杯面或以微波炉煮方便面吃,非常不健康。那时的项目经理也体恤我们的惨况,每星期安排一次全体往屯门吃饭(约十五分钟船程),在这难得的放监日,大家可以去吃点心、到超市作补给、又或是往银行办理私人业务,故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每周一次的日子,一定不会在午饭前后安排会议。有喜庆的日子我们也会安排到东涌的渔村吃海鲜,不过那时北大屿山高速公路尚在兴建之中,车要经过颠簸不平的泥地,搞不好在回程时很容易便把美食吐出来。

 

第三个问题是电力。亦是在北大屿山时,因电力供应尚在建设之中,工地的供电唯有依靠发电机。这些发电机的可靠性自然比电力公司低,很多时会出现跳闸,甚至烧机的情况。停了电大部份工作也不能做,在夏天处身于没有空调的铁皮屋,就像厕身于热锅中一样;有一次停了大半天电,大家只好换上出工地的T恤短裤装束,到暗处去纳凉,或到附近的渔村喝茶闲聊。

 

最后一苦是工作上的。在工地工作当然不是乐事,日晒雨淋是必备的磨练,加上危机处处,头上脚下均有机会被种种不同的东西击中或绊倒,当然还要攀上高处或深入地底,有甚者可能要在加了压的密闭场地中工作等等,那种艰辛绝对不是惯于坐在有空调办公室中的人可以想像的。

 

乐事也有,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工地的团队精神较好,大家都有一个单纯的目标,便是要把工程准时按值完成。在工地当然也有办公室政治,但相比之下始终比在总部的斗争少得多。此外,在工地山高皇帝远,很多在总部的风浪均淹不到这些塞外的城邦。上班的衣着可以随便些,举止谈吐也无须过分拘谨。最后,在工地的年轻人较多,和一群较有朝气的同事一同工作始终高兴些。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