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知名房企旗下的某设计公司,因多轮无情裁员、拖欠员工薪资与福利,引发了一场惨烈的维权风波。鲜红的手印不仅见证了员工的抗争,也将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践踏暴露无遗。
裁员潮与权益受损
这家设计公司隶属于某友科技集团,该集团原是一家装配式产业港股上市公司,于2019年被房企某业收购。设计院在2020年成立河南分公司,并一度发展到接近200人的规模。然而,从2021年起,随着经济下行,公司进入裁员轨道。尤其是2023年7月的大规模裁员后,员工数量锐减到不足30人。2024年10月底,公司再次以口头形式通知新一轮裁员,直接削减一半的在职员工。
本次裁员仅承诺支付“N倍基本工资”的补偿,但伴随着令人震惊的事实:
公司从2023年初开始拖欠工资,至今累计欠薪已达13个月。
基本养老保险已欠缴24个月,住房公积金更是拖欠25个月。
裁员协议中要求员工放弃对这些欠缴费用的追讨权利,并同意将欠薪与补偿分12期支付。
更让人愤怒的是,即使被裁员工签署协议,款项依然无法按时到位。以2023年7月裁员为例,尽管部分员工接受分期支付安排,却仅象征性发放数月,甚至金额低至几十元。
管理层玩“消失术”
面对员工的维权诉求,设计院管理层采取冷处理策略:
被裁员工在工作群中发声后,全部被移除群聊,个人微信也被拉黑。
OA系统权限被强制关闭,线上沟通渠道被完全切断。
线下沟通同样无果,总经理直接“请假消失”,让员工无法找到负责人的影子。
无奈之下,员工们于2024年10月24日联名向集团递交请愿书,但不仅未获得积极回应,反而收到了裁员通知。请愿书上的手印,成为了他们最后的抗争姿态。
背后原因:集团深陷危机
母公司某友科技集团同样深陷泥沼。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54.6%,毛利率锐减95.2%,净利润率为-72.46%,半年度亏损达1.85亿港元。集团整体的咨询设计业务虽收入相对稳定,但员工福利却被严重拖欠,令人质疑资金的去向。
员工的反击与出路
裁员事件已经引发员工的集体仲裁与诉讼维权。然而,按照过往经验,即使通过法律手段达成和解,公司也仅支付象征性金额,甚至再次分期,难以真正兑现。
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企业对劳动法的无视,也折射出经济压力下房企管理的不作为和失责。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成为值得社会各界深思的问题。
这场风波已不仅是企业的内部危机,它也在向公众和行业发出警告: 员工权益不是企业成本削减的工具,践踏劳动者只能引发更大的反弹与危机。
317
2019-07-15
286
2019-05-20
915
2019-11-20
246
2022-01-17
418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