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他是拚命一哥,主管交待的事绝不抱怨、不推诿,永远准时完成。明明是优秀员工,怎么成了碍事主管?因为:所谓的「有能力」,很可能只是善于应付而已。
●每天都加班到很晚,能处理繁重工作。
●试图拿出主管所期望的工作成果。
●不只完成眼前的工作,还想拿出比别人更好的成绩。
●判断迅速,有耐心的带领部属朝自己决定的方向迈进。
●对于公司希望自己部门达成的目标,展现出积极努力的态度。
●具有不管是出现瑕疵或是其他问题,都能够将这些事情顺利解决的协调能力。
在各位的公司里,是不是也有像这样子的同事,大家都认为他是「有能力的人」呢?
所谓「有能力」,很可能只是善于应付
这里先向大家说明,本篇文章,对乍看之下有能力,但实际上只是善于处理事情的人,会用引号写成「有能力的人」,利用这种方法和真正有能力的人做出区隔。
一般来说,「有能力的人」反而会让公司慢慢走向崩毁之路。
即使可以很快展现成果,让人觉得他很优秀,但这种工作方式却潜藏了一个非常基本且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有能力的人,只是善于处理眼前的工作而已。
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困惑:「好好处理事情,究竟哪里不对了?」
在这里定义的「处理」,是指常因主管和客户交付大量工作、忙到晕头转向,却忽略眼前的问题为何会产生、其背后有哪些意义,只思考「该怎么做?」
「努力思考『该怎么做』又哪里不对了?」
「公司就是要求我们要能达到目标数字,所以我们应该集中精神,专心思考怎么做才对!」
这么想并没有错,如果遇上问题不马上处理,工作的确会停滞不前。但只考虑现在怎么做,最多只能完成眼前的目标,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具有创造性的变革。
知道怎么处理眼前的事情,不论是谁,业绩都能在短时间内维持水准。
但如果打算强化企业体质、创造价值,就要主动了解基本的问题,包括某工作有哪些意义、目的和价值。
而且只要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公司现今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应该要如何改变。
但是「有能力的人」除了思考眼前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对于未来没有任何想像。
「有能力」的人发现老方法没用,就会散布负面思考
说到这里,我想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就是公司的基层组织变得脆弱。
要是管理者不懂得引导员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不主动培养员工追根究柢的意识和热情,任由员工累积僵化和疲於补救的工作经验,最后就会找不到解决的机会,留下严重的问题。
如果不断的累积,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出来。就会爆发像旭化成建材的公寓地桩数据造假事件、三菱汽车的油耗测试造假丑闻般的事件,为公司、集团的形象造成重大打击。我再次强调,没有具备思考能力的公司组织,对这种「震动﹂毫无抵抗能力。
假设公司陷入艰难的局面,只要员工们能够努力绞尽脑汁,用认真积极的态度解决,就很有可能共创新局。世界上有无数的企业,都是这样顺利将危机化成转机。
可惜的是,已经习于应付手边工作的员工,往往丧失探究原因的精神和热情。
尽管知道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处理工作,员工还是会不自觉的用老方法做事。但是在非常态的情况下,一定无法像过去般顺利。
经过恶性循环,员工就会陷入负面情绪里,萌生「努力也不会有好结果」的消极念头,无法正面思考,不需要多久就会让公司衰败,于是公司不得不裁员和出售旗下业务。
接下来可能会像夏普一样,整间公司都被鸿海收购,或是倒闭成为历史名词,变成最糟糕的结局。在过去可能很难想像,这些「有能菁英」现在竟然成了毁灭公司的元凶。
优秀员工往往十年后成了碍事主管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人没有发觉危机正步步逼近。
「反正公司也不会马上倒闭,只要好好的应付现在,就可以领到薪水。乖乖顺应公司政策,尽量不惹麻烦,赶快做主管交派的工作,多做还能得到正面评价。」
因为没有立即造成困扰,也不会认真思考未来,于是凭借着在今日获得的成就感度日。
「只要努力达到公司对我的期待与要求,就能获得赞许。这么做到底哪里不恰当?」这应该是众多「有能力的人」最直接的心声吧!
可是一如既往的应付工作,一定会让思考力降低。
此外,当人们老是想着要如何维持现状,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忘了,只有推翻现状才能持续进步。
当一个人处在这种公司时,主管说:「机械工程的燃效测试数据给我好好处理!」如果直接拒绝,并告诉他:「这种擅自修改数字的行为不正当。」这样等于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场,也可能因此丢了工作。
为了避免失去工作,我们会强迫自己接受不合理的事。作为下属,便将心思集中在「如何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务」。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人后来就是会步步高升,站在前方带领大家。
这些思考停滞、只会遵照高层意思办事的管理阶层,即使收到年轻部属的创新建议或不满的批评,从头到尾都不会表示任何兴趣。反而会强迫部属接受自己的意见:「闭嘴,乖乖照我说的去做!」
当我们拒绝接收外界的各种意见,精神就会失去弹性,无法适当的应付任何变化。尤其到了45岁至50岁时,这个倾向会更加明显。如果企业的经营理念,没加入更多样化的概念,就会在全球化时代的洪流里被吞没。
在不久的将来,想法不够灵活的固执主管,都将被下属视为障碍。他会因此失去众人对他的信任,没人愿意跟随他。不管过去大家是如何称赞他是一位「有能力的人」,几年后也只会被认为是「没用的主管」、「碍事的主管」。
我们以某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由思考僵化的主管带领,会发生什么事。
某公司为配合经济环境变化,重新审视经营策略,连人事部门也积极建立新的工作方式,朝向多样化迈进。
这时,人事部有位女性职员见机不可失,主动向主管提出建议:「我想要集合现在正一边工作、一边养育小孩的同仁,讨论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对她们来说更友善。」
因为她也是一位需要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工作的母亲,所以她花很多心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做法,希望能够两者兼顾。同时,她还发现一些年轻女同事出现职场倦怠。因为这些体会,让她想打造让女性工作起来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才提议举办研讨会。
没想到,这个计划竟然被她的主管驳回,理由是:「不要做跟工作无关、多余的事情」。
原本改变工作方式,是配合公司经营策略而拟定的措施。人事部部长也十分明白,公司高层对改革一事非常积极。因此,他平常也会对人事部职员说:「多样化在未来十分重要。」、「我希望能让女性更活跃于职场。」因此,他理应会全心全意为积极、勇于挑战的部属加油,成为他们的后盾。
但现实是,他却不分青红皂白,也不听下属说明就驳回提议。从这位女职员看来,人事部部长就像一个障碍物。
这样的主管就是典型「有能力的人」。他们很擅长将上级的理念、交代的策略或方针,纳入自己的措施当中,变成自己部门的施策方针。
但由于他没有对其中的意义多做思考,所以即使部属提议「召开研习会」或提出具体措施,他也不会想了解这些事情背后的涵义,因为他认为现在工作已经够忙了,没有时间做这些多余的事。
即使他也认同多样化很重要,但除此之外,提不出更具体的想法。就算当事人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一直以来深获各方好评,但在这种重要的时期,却失去了思考能力。这正是身为「有能力的人」才会有的悲剧。
在这种时候,最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主管并非故意如此,再加上因为工作能力好,在管理方面深获信赖,便深信「自己对企业有贡献」。
但就结果来说,他妨碍了公司的改革与创新。
就算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抗拒改变,总有一天会被公司排除。不仅之后难以升迁,在公司准备出售部门或裁员时,这种人就会被纳入第一波裁员的名单里。
418
2019-07-31
2208
2019-02-14
516
2022-02-14
301
2019-11-18
553
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