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照明设计师关永权(Tino)半世纪游走于光影之间,秉承「运用最少的照明设备来营造出最理想的灯光效果」的宗旨,发掘如何通过灯光设计提升我们的生活质素。
关永权日前于香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场名为「光.聚」的公众展览,这既是他的设计公司在港成立40周年的纪念和回顾,也为让大众了解到灯光设计的重要性,并展示本地灯光设计师的职业前景。「成功的项目始于光,终于光。」他认为,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设计,灯光照明的布局是在设计伊始便应考虑的,也同样是灯光的层次和平衡使得项目获得最终的完整,「即使是再好的设计,不开灯也什么都看不到。」他笑说。
40年回顾重现霓虹光彩
甫走入展厅,便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广告招牌炫了眼,原来是他把过往客户的品牌标志制成霓虹灯牌,与镜子一起不规则地竖立于特定的空间,以镜子反照出不同的灯光效果,让大众于迷宫般的装置中重温香港旧情怀,「镜既可以反射光线,也会增强空间感。」成长于上世纪50年代,关永权见证了香港的灯光演变,由最初只是照明作用,至今天点缀了城市的发展,每个年代的光都在诉说不同年代的故事。曾经,闪烁的霓虹灯点亮了香港夜色,也交织出独特的街角风景,现时这些独特的霓虹灯牌多被LED广告牌取代,但在他眼中,LED只能做出与霓虹光管近似的效果,却少了些渗透的质感和独有的味道。
在「黑光再发现」展区,紫外灯光的黑房中展示多款关永权及其团队以荧光笔作灯光设计的手稿,枯燥的设计稿在黑光的映衬下增添了些许趣味性。而「40光年作品展」则以相片形式展示40年来一些获奖及标志性的灯光设计项目。问及印象最深刻的项目,他直指香港瑞吉酒店及日本料理餐厅「竹」,前者以简洁灯光带出精品酒店的温馨感觉,后者则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及本地室内设计师梁志天合作,以不同灯光增强以竹为主的设计效果。展览中还有一个特别的空间,是他首次携手建筑及室内设计师张志强搭建的一个面积约180平方呎的蜗居,结合智能家居概念及实用的灯光设计,发掘细小单位空间的可塑性,变出一个舒适雅致的安乐窝。
关永权业余热爱烹饪,擅长烹调意大利菜式,为了将美酒佳肴更完美地呈现于飨客眼前,他特别设计了全球首部「LIGHT TROLLEY」(发光餐车)--此轻型手推车装置了可调节光度的背光灯和普遍用于珠宝展示柜的聚光灯,可用于盛载酒杯及倒注香槟、切割肉类、烹饪示范等。他介绍道:「两年前我受邀参加香港国际家俬展,当时考虑如何设计一件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家俬,刚好我又喜欢美食,就设计制作了第一部发光餐车参展。」此款餐车现已投入制造和销售,愿更多的人可在灯光映衬下享受美食和影相的乐趣。
分享经验提携年轻照明设计师
关永权少时受任职室内设计师的舅父启蒙,开始对设计产生浓厚兴趣。他成功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业及空间设计系,毕业后成为室内及家具设计师,机缘巧合下加入了美国驻港公司Spatial Light and Environment Ltd,由此开启灯光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他坦言,初时以为照明设计师主职设计灯具外形,而这也是大众对灯光设计的普遍误解。及后他曾于国际著名的室内设计公司Dale Keller & Associates担任灯光设计总监一职,并调派到伦敦分公司工作,因此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欧洲艺术、文化及灯光设计行业。
1979年,29岁的他于伦敦正式成立「关永权灯光设计事务所」,1981年将公司总部迁回香港,由最初只有秘书及一名照明设计师助理的三人团队做起,发展至今日已有超过60人的公司,在北京及东京皆设办公室,为众多年轻的室内设计师提供了学习灯光设计的新可能。在今次展览中,同样可以见到这班年轻设计师以丰富创意做出的多款灯光装置艺术品。「很多年轻同事毕业于建筑或室内设计,他们对灯光设计有兴趣便进入公司学习,热心且踊跃地参与各类灯光设计项目。」自2008年起,他致力将灯光设计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予年轻设计师,于不同的建筑和设计学院包括香港各大专院校及北京清华大学高级研修班授课。他现任亚太酒店设计协会会长,开设灯光设计班三日培训课程,他遗憾至今香港仍未有专门的灯光设计学系和课程,「如果有开设相关课程,我很乐意去教。」他提到,早前贸发局邀请他为团队内的展览设计师授课两日,愈来愈多人开始认识灯光设计的重要性,正是他乐于见到的状况。
现时,关永权选择生活在这个属于他的城市,一生一专业,40年保持如初的热忱。「灯光设计融合艺术和科技,灯光会增强设计的艺术性,使设计变得更美好。而科技的进步会影响灯光设计的应用和效果,对我来说是接连不断的新挑战,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他说
7937
2023-10-23
51
2021-10-27
459
2019-01-21
1046
2022-10-26
1896
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