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有建筑企业不同的是,建筑行业中的外资建筑企业由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成了吸引很多有志青年的舞台。目前大多数外企也早已实现了建筑人才本地化,对本地建筑人才需求量其实正与日俱增。所以,在这类建筑企业中,一般是比较缺乏咨询型和研发型的建筑人才。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大学生找工作公务员排第二,去外企、民企反而成了首选建筑外企由于其在技术和理论层面比较先进,一般都会受到求职者的青睐。很多求职者也会以进外企为荣耀。如北京建工学院毕业的杨同非常向往进入建筑的外资企业工作,成绩相对比较优秀的他已经为此放弃了好几次不错的工作机会。虽然几次面试并不是很如意,但“非外企不进”成了他现在心里的写照,这也是很多名校毕业生的典型心态。
外企建筑人才需求很广、建筑人才竞争也很激烈,想要进入建筑外企除了要具备一些专业素质如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达到英语交流无障碍外,还要系统地掌握建筑相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在传热与传质、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计算机、电工、电子、机械、建筑环境等专业知识方面要有较高的造诣,等等。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在一些建筑外企的建筑招聘要求中,本科至硕士本科至博士的要求都已经非常常见,这说明外企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在技术关上过硬在教育背景、职业素质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虽然如此,进入中国的建筑外企还是愿意建筑人才本土化,希望在中国招聘到更多的建筑人才。
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建筑外企到中国后,用本土建筑人才成本低廉,低成本可以创造出高价值;
其二,本土建筑人才熟悉环境,易于交流,对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致使想在本土开展业务的外企公司会首选本地人才加盟企业。
“看起来很美,但门槛较高”是当下人们形容外企的词汇,职场中的很多建筑人才也以建筑进外企为荣。其实,进建筑外企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具备几个条件,相对来讲还是可以一搏的。
1:高技术建筑人才
现在建筑外企比较青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高级人才、景观设计师等,同时建筑工程专业属于外企人才需求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
2:外语好,至少四级以上
现在至少有八成外企招人看重英语口语水平,尤其是一些建筑企业对技术岗位有很高的语言要求,涉及英语、日语等多个语种。“技术+语言”已成为企业需求主力和考察重点。一家外企的招聘代表曾表示:外资企业中一般有较多外方人员,而且每天都需要和外方人员谈话交流,“英语必须很流利才行,而且还必须对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都十分熟悉。”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虽然都是最重要的,但只是他们筛选初期考试的一关。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英语四级证书,但求职者要清楚,这种针对性不强的通用英语,并不适合技术岗位的语言要求。建筑企业要的是能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外语,希望求职者多了解一些技术岗位的专业外语,以备面试之需,求职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深度分析:大量建筑人才将流向外企有识之士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已经非常明显是建筑人才市场。因为外国的建筑企业和建筑人才中介机构进入中国后,他们在待遇、管理及技术上的优势,将使我国的优秀建筑人才大量流向外企。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指出,“入世”以后,外国资本和技术将涌进中国,意味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但最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建筑外企进入中国,他们能支付更高的工资待遇,能提供更好的就业和培训机会,因此到那时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说过去的竞争属于“远距离竞争”的话,那么现在将变成“直逼前沿”。特别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种竞争已成为“零距离竞争”,没有任何空间的限制。
专家观点
在建筑人才素质要求上,建筑外企最看重的是建筑人的基本素质,如灵活程度、努力程度和知识面等,可以概括为“要素质高而不要专业精”。因此想要进入建筑外企的人才,要具备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因为团队融合及文化融合是企业比较看中的。可以说在这方面,建筑外企对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门槛比国企还要高一些对于已经立志进入外资公司的人来说,如何使自己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是至关重要的,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设计职业生涯
“我的专业特长是什么”、“我的爱好理想是什么”、“我是否喜欢与人沟通与合作”、“什么性质的工作能使我获得最大的鼓励”、“我对事业成就感的定义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能够使你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理性的定位,使自己对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为职业前途不断提供有力的支持。
2:选择理想的建筑公司
在了解自己对职业前途的需求状况之后,选择最适宜的建筑公司是关键的一步。什么是最适宜的建筑公司呢?薪酬待遇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这个公司企业文化的优越性与管理系统的规范性。一个优秀的建筑公司所提供的建筑企业文化内涵与制度框架体系将使该公司职工获益终生,使职工无论在客观行动上还是在主观观念上都融入一种以效率为基准的高度统一体中;同时注重团队精神与个人相结合的管理环境当中,而这正是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意欲胜出的动力所在。
3:找准职能部门
客观地说,要找准自己适合就职的部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它必须和个人的学业专长、爱好、学习体验结合起来考虑,而且往往受到公司职能部门人员的编制限制。但是,假如我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去选择合意的职能部门,那该如何取舍呢?一份来自美国某权威机构对全美总裁调查的结果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信息:90%以上的美国公怀总裁来自销售,市场与财务三个职能部门经理,而销售部门则可能使你更容易获得成功。
7163
2024-12-28
8020
2023-11-22
4555
2023-07-19
5365
2023-10-03
8271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