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建筑行业 > 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杂谈“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什么是建筑?


  当我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以前我们讨论一个房子,能联想到什么?面积,用途,价值等等。抛开了房子内在固有属性的观点,延伸想法:发现房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意识、边界扩大了,它与自然存在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发问一下什么是房子,什么是建筑。

  回顾人类的历史发现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居住起源与洞穴。从世界上各式的壁画都能找寻到人类的足迹,除此之外,人类还擅用木的工具进行钻木取火。在自然界,兔子也通过打洞制作自己的安全窝;啄木鸟也通过打洞的行为获取食物;还有不同的鸟类通过打洞的行为打造自己想要的窝;甚至蜜蜂,通过打洞储存食物以及制造自己的庇护所。

  就好像在海边捡到的石头一样,没人追问岩石里的洞是怎么来的,但是放大去看,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细小的螺,这些小洞可能是通过唾液等“制作自己的窝”。在这些小洞穴是这些螺的庇护所,随着它们的成长而慢慢变大,保护生息。珊瑚也是这样子,俯瞰珊瑚的时候,非常像城市的鸟瞰图,规矩又整齐的布局,就像一个生命系统。以珊瑚为例,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是生命。

  我们发现生命都是居住在“洞穴”里面,生命在洞口获取能量与食物,我将这样子的一个系统称之为“我不要死我要活”的系统。这种结构不仅仅出现在珊瑚上,在自然界的很多地方都存在,人类的居住环境也是这样。

  洞穴,就像是一个生命的蓄阳体,有洞穴的地方郁郁葱葱。在这个结构里,海水漫上来的时候,周围高出来的地方能够保护内里的物质不会流失,也储存能量食物,生物在里面获取能量,就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中国的有一些建筑,事实上蕴含着同样的道理,比如陕西的埋在地下的房子。


洞穴

洞穴


  什么是共生与自然?


  我很喜欢的一个词,叫做共生。共生是一种连续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很难用一两句说清楚,我们就把这种含糊不清的联系以共生这个词代替。共,我和你之间是有一些东西是相同的;生,它代表了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就像藤蔓一样,彼此不分的成长,是无法剥离分开的。第三个词我非常喜欢,就是自然。

  自然也许是我们听过,至少在设计行业内方案里用过的最多的词吧,已经泛滥了,可能大家都听腻了。但事实上我发现确实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理解它,什么是自然?我们往往表述的是一个漂亮的画面:有森林、有美丽的花朵围绕,有小溪或者湖泊。我暂且不说这是对还是不对,但对于自然来说可能真的不是表象所呈现出来的这么简单。

  深究会发现以前的人对于自然和我们现在对于自然的理解是不一样,或者说它所包含的意义更广,并不那么狭隘。我们常说一句“道法自然”,难道这里的自然又指的是我们的山水绿化吗? 我觉得这里的自然呈现出了一个最为核心的概念,我认为我们后续延伸出来的问题的一个根本。自,自己,本体;然,就这样。就是物体呈现出来最本源的展现或者说是自然而然。我们之所以形成人,是在动态中逐渐形成的,他不是以我们所谓意志来决定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人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产物。

  当我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呼吸、水、食物、生活等就像是无形的网与地球相连接。人类就像是地球的一个小细胞,身体就像是一个房子,里面居住了我们的欲望,所需要的东西。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那设计一个漂亮的自然,就是自然吗?在房子内部设计了一个景观绿墙,房子就变得生态了吗?这显然不是的,它显然需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去养的。而自然有自己的系统,不需要外界的帮助,自然而然的状态。

  反观城市,比如说上海,就像是在绿色大地上挖了一个坑,广州也是,颜色最深的地方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周围是绿色的植物森林,北京亦是如此。建筑是灰色的钢筋混凝土的形态,卫星图上就像是绿色大地上被啃了一样,自然与建筑的共生就不是一个比较对等的地位,自然滋养着我们人类。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反思:我们人类是否已经向自然索取得太多了。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是我们能为自然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反馈周围环境什么,让自然能获得什么,让自然的植被能够得以恢复,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地去谈共生的问题。


  如何处理自然与建筑的关系?


  通过设计的案例,看我们如何去处理自然与建筑的关系。首先是大凉山的村落改造。很多村落改造都是一刀切,将城市的房子惯用形态直接移到村落里面,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设计,这种设计里面,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当地的生活、文化、信仰。

  彝族有一个特点是对火的崇拜,我们发现传统的彝族家庭里面都会有火塘,这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其次是彝族的房子都是夯土结构,四面都是墙,而且没有窗,只有一个门出入。

  在不改变当前的生活状况下,只对生活状况进行优化,在规划设计上面不是按照区域划分的,而是按照当地村民的生活轨迹进行规划设计的。这样的一个新的规划设计系统,贴近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也缩短了村民间的距离,形成一个动态合理的系统,保留彝族文化并对当前的居住情况进行提高。


大凉山村落

大凉山村落


  融合当地的材料,将自然光、植物引进室内,使建筑更加节能生态。

  或者是河道的改造,让水泥河道通过自然净化变得柔软起来;比如说安居小区规划设计,希望绿地能够直接连接家庭,自然光能够进入地下等等。

  回到问题的本身,我们一直在探究自然与建筑的共生,实际上我们在寻求什么?我们可能寻求一种答案,希望设计的方案能够自然;希望做的一切能够获得幸福、快乐,可以活的更好一些。但我们是否应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如我们只是地球上的一棵小树苗,你觉得你应该是获得自然的帮助呢?还是反过来帮助自然呢?你的选择是哪一个?


  小编有话说:

  自然与建筑的关系,是一个交互的关系。当然,不是将绿植引进建筑就是生态自然了,生态自然应当是有交流的,有自己的循环系统。比交互关系更深的是共生关系。

  就如设计师所说的,将思维从“索取自然”转换为“反馈自然”,才能开始谈自然与建筑共生的关系。只要有了自己的回答,才能真正让自然帮助设计,让设计反馈自然。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