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谈职场小人

谈职场小人

截屏2020-12-02下午6.02.23.png

 

记得多年前和大学同学去逛夜市,晃到一家专卖饰品的摊位,几个人兴味盎然试戴起各式各样的戒指来,反正好玩嘛,我也试戴了几只,却都套不进我的手指。「奇怪,我手指有那么粗吗?」「笨!那是尾戒,要戴在小指头上的啦!」那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原来「魔戒」的传说是真的,只是它并不是让人长生不老,而是让戒指的主人形成一层「防小人」的结界。后来我开始注意周遭人的小指头,果然,戴尾戒的人不能说很多,但却也不难发现。可见呢,「小人」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就孔老夫子的观点来说,「小人」就是「君子」的反面,像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还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些,都是老夫子带给大家的千古明训,事实上,论语书中「小人」这个词就被提到过24次之多,可见「小人」自古以来就是普遍性的问题,让现在的炎黄子孙,既使不在课堂读论语,也还要去夜市买尾戒;春秋以来,千年的岁月过去,在我们的日常对话中,已经很少听到「某某人是个君子」这样的说法,却还是常常听到「某某人是个小人」的抱怨。今天,我想把范围缩小一些,不谈什么道德教化和民族大义,只想聊聊职场上,或者说办公室里,我们身边可能遇到的「小人危机」。

 

我想我运气还算不错,多年来在职场上只有一两次让我产生那种「此地有小人」的感觉。但偶而会听同事或同学抱怨这类的事情。这些来抱怨的人,通常都会把事件的细节和对方如何GY交代地异常详细,而且唱作俱佳、声泪俱下。身为朋友的我,除了专心倾听,偶而也得「同仇敌忾」一番,以延续我们的友谊。这些年来,我汇集了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把「职场小人」的行为模式整理成以下几四点:

 

1. 小人畏光

小人一定都是「来阴的」。在办公室里,那种会当面跟你呛声,会议上跟你唱反调,或是无时不想要超越你的人,其实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小人。你顶多称他们是敌人或对手,因为他们对你的态度和立场都是亮在台面上的,如果你是个正面思考的人,这些敌手说不定还是刺激你进步的「贵人」也说不定。而小人之所以可恶,就在于他们表面上往往笑脸迎人跟你称兄道弟,然后在你转头不注意的时候,往你背后插一刀。小人不喜欢正面对决,因为他们不具备与人敌对所需要的心理强度,和你亲近,让你放松,才能营造出自由使坏的黑暗空间。所以不管是国家或是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只爱听好话,而厌恶批评者,等于在创造一个让小人滋生的环境。

 

2. 小人逐臭

这可说是职场小人最难理解的地方。以打麻将来比方,有种人的策略是把全副心力放在最有机会赢的那个玩家,想尽办法破坏别人,不让那个人胡牌,自己有没有凑到好的对子反倒次要,重点是绝对要把第一名的赢家给拉下马来。职场小人会把团体中能力强的人视为首要目标,他们并不想凭实力获胜,那样太累太麻烦,但只要把这些出锋头的人搞烂斗臭,让他们被大众唾弃,小人自然有获取利益的空间。群众是盲目的,而且嫉妒是人的天性,在职场中有能力出众,少年有成的人往往成为小人的目标,而且不知情的人们也常常一起挞伐,不自觉地成为小人的帮凶。

 

3. 小人缠人

职场小人下手的目标永远是另一个「人」,而不会直接对他们垂涎的利益下手。新闻中那些盗用公款或贪污渎职的人,他们的行为证实他们是有道德缺陷的「坏人」,而不能因此说他们是「小人」。因为这些嫌犯的目标是金钱,他们下手的目标也是金钱本身,虽然手段不法不义,但至少他们也把个人的自由当做赌注。被抓到了便接受法律制裁,过程中就算波及旁人,也不是他们的本意。但职场的小人却常透过谣言、背后说坏话等伎俩来对付另一个(群)人,以间接获得自己的利益。小人通常不违法,不违纪,双手干干净净,要抓到他们的把柄很难,但他们造成的损害甚至能把整个组织都崩解掉,这不是比喻,而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4. 小人嗜血

这是我觉得小人最「专业」的一点。当发现自己被职场小人陷害后,一般人常见的反应是气急败坏地找小人摊牌,或者,忿忿不平地跑去找老板,急切证明自己的清白,并且说明一切都是受到奸人所害。但是这样的作法,却往往把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处境。这类职场小人,对于你的愤恨情绪,通常早已做好准备。就像细菌一样,你把事件的温度提得越高,他们的活力越是旺盛。而深陷谣言流沙中的你,越是张牙舞爪,沉得是越快越深!你的面红耳赤,据理力争,说不定还被他们说成事迹败露、恼羞成怒。除非你愿意降低自己的格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小人之术破小人之计,否则很难抵御。

上面四项小人的特色(好像描述小强也适用XD),使得对付小人成为非常艰难的任务,除了把自己也变成小人互相耍贱外,似乎很难达到效果,但那样的代价也未免太高,非君子所为也。那么,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自保和对抗呢?

 

战国时代的策士张仪,以「连横」策略与苏秦的「合纵」抗衡。张仪这人是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在战国策《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这段故事中,他成为背地里中伤陈轸(也是著名策士,担任秦国大臣)的职场小人。这个故事中陈轸的应对方式确实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话说张仪有次跑到秦王面前嚼耳根子说:「老大,你看陈轸这家伙常在秦、楚两国之间趴趴走。楚国对我们秦国并不怎么友好,但楚王却对陈轸个人非常nice,可见陈轸必然是为了捞油水或是某种阴谋才去楚国,根本不是为了老大您。依我看他迟早要背叛秦国而投入楚国的怀抱,请大王务必明察。」秦王听了便召陈轸到前询问:「有人说你要背叛秦而投向楚国怀抱,关于这点你怎么看?」陈轸不慌不忙,不但不否认,还对秦王说:「是,确实有这回事!」秦王大怒,就说:「所以张仪告诉寡人的是真的咯?」陈轸竟然回答:「岂止张仪知道,街上随便一个路人甲都知道此事!」陈轸趁秦王还没暴走就接着说:「孝己(战国时代知名的孝子)这个人非常孝顺,所以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己是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忠肝义胆,所以天下君王都希望伍子胥是自己的大臣。如果一位奴仆被卖出,却立刻被同村的人买下,表示这奴仆的口碑不错,必定是位好仆役。同样的,若是一位女子被丈夫休掉,但却被同村的人娶回,可证明她是位好妻子。今天我陈轸,如果是个不忠不义的臣子,楚王又怎么会邀我做他的大臣呢?我是这样地对秦国忠心耿耿,却即将被您遗弃,被您放逐,我不去楚国又能去哪里呢?」秦王听了非常感动,就把陈轸挽留下来,张仪的诽谤也因此无法得逞。

 

陈轸在对秦王的对话中,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抹黑」而极力辩白,更没有辱骂「张仪」这个小人。他反倒顺着秦王的话,先承认他与楚王的接触,让秦王一方面震惊,却也十分好奇地想听他的理由。然后陈轸再用一些巧妙的比喻,简单却很有说服力地证明自己的忠诚。到了结尾,也不忘「装无辜」一下:如果道理这么明白,大王您还是对我不谅解,那我也只好默默离开了。如果陈轸当时在秦王面前是气急败坏的模样,一下对天发毒誓,一下又要跟造谣者对质,我想反倒更会被张仪「借力打力」,让秦王的疑心更加提高。附带一提,你有没有注意到,「张仪」这两个字是秦王自己说出口的,假设陈轸事先不确定谁是背后的小人,这会儿倒是从秦王的口中套出来了,真的很高招!

 

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有一篇「历史的暗角」,对中国历史上的「小人」有非常精采的分析。我在当兵时曾受小人所扰,刚好读到这篇文章,觉得精神一振!文章的命题也很精妙,余先生把小人的所作所为比喻成光亮背后的「阴影」。有句话说:「光亮才能造成阴影,黑暗不能」,所以当你在职场为小人所苦,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表现亮眼,散发出光亮造成的副作用(所以应该好好庆祝一下?!) 。那么到底要怎么消除这样的副作用?陈轸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面对阴影,我们应该更加强我们自己的光明面,并且用不同的角度来照射暗影,而不该委身其中,与小人在暗巷搏斗。

 

希望这篇能释放小指(摘尾戒),收起你的食指(少指责),还有藏好你的中指(别法克),倒是可以常竖起大拇指,多给周围的人一些「赞」,说不定小人都会自动「转大人」。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