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建筑人才网上看到一份喜欢的工作,但想到自己的经验技术不足,默默关掉了职缺页面。而有趣的是,在曾与多位候选人合作经验中,有不少介绍案件的成功都源于『知道但放弃』这样的求职者身上。这或许是我们职场人和企业招募都能再进一步思考的情况。
什么是知道但放弃呢?常常在我与被动求职者,分享一个职缺机会时,发现他们对这机会并不陌生。
「那么,你是怎么听说过这个机会的呢?」
「其实我曾经有在网路上看到这个机会,当时也想应征,但最后想说应该没机会就算了⋯⋯。」
而这些本来认为自己资格不足的候选人,却在透过我的(猎头)角色介入下,最后成功取得了Offer,进入到了从未想像的新工作,甚至成了那漫漫职涯中,回过头来看的几次显著大耀进。
记得先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资格过多的求职者,能做什么求职准备。那么,今天这篇,就想针对相反的情境:经验不足,来做些个人分享。
「如果我看到一个很喜欢的工作,但是经验不足,还能不能投履历?」其实在当我收到这样的问题时,我的答案大多是鼓励去尝试,但是前提是要有效率的申请。
有些求职者会深怕这样的投递方式会被拒绝,而站在机会的门前却步,这是相当可惜的。一定要知道,敲门不丢脸,就算被拒绝没有回应,也不代表对方拒绝了你这个『人』,甚至他根本不认识你,不是吗?
若你对某个职缺感兴趣,并且可以看到自己能够做得好,不要让一些不足门槛的资格阻止你去做应征。在尝试前先知道,你可能不会被选中进行面试,但你也可能成为这份工作的潜力人选之一,甚至拿到Offer,在还没尝试前都是未知数的。
但有效率的尝试是很重要,绝对不是凭借碰运气的心态去做申请,尤其面临职涯焦虑的求职者,最容易出现这样的行为。记得,现在的求职市场已经很竞争了,这是相当不符合效率的行为。
而这边有两个问题,能辅助我们增加效率的问题,不妨大家可以思考看看:
1.先问问看自己:我『能不能做』这份工作。
想做和能做,绝对是不一样的。譬如说,就算你再怎么喜欢甜点,想成为一位甜点师,但如果你从未亲手烘焙过,那代表了你并没有成为甜点师的资格技术。同样,无论你在网上看到了一份工作,或者一家公司有多吸引人,都是无关紧要的。毕竟你没有任何所需的技术技能,任何投递动作都是徒劳无功的,这都单纯是『想做』。
比起碰运气,我们可以使用更务实的做法,理性先做盘点我们『能做』的程度。最基础的方式是,藉由仔细阅读职位描述(JD),尝试去了解担任该职缺的人每日都会做些什么,然后在你脑中做出想像。接下来,你可能会对有些画面有些感觉,或者陌生到连想像画面都没有。请试着把它写下来,这对你来说将是很好的经验盘点,你可以依据这份清单,看出能够延续的经验能怎么应用到新角色,并融合至客制履历中(甚至未来被邀请面试,你能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该怎么补强)。
分辨出想做与能做,也是练习对不足之做的观察,并且依此作出改变,来破除总是停留在想做的角色中。
2.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共同的技术能力?
如果今天的状况稍微不一样了。若你是喜欢结构设计,甚至在休假之余学习制作结构模型,当你看到结构工程师的职缺,开始感到了跃跃欲试,编修履历与求职信。
“我知道虽然我没有直接的经验,但我有高度的热忱希望能胜任…… ”
这句话不知道有没有听起来很熟悉?许多充满热情的求职者,常在履历或求职信中是以这样作为陈述,借此来表达自己的高度兴趣,但却可能往往落入没有回音的卡关情境中,困惑地思考:「明明我做了很多准备,但怎么总是没有回音呢?」而逐渐丧失信心。
这样的陈述方式或许是个谦逊的做法,但这其实站在雇主观点,其实可能带来不同的怀疑:
“我知道虽然我没有直接的经验……” ➔我要怎么能信任你可以做出让顾客满意的结构设计?虽然你的履历看起来很棒,但其他求职者看起来都有直接的经验,选择他们或许是较为安全的做法。
“但我有高度的热忱希望能胜任……” ➔我要怎么证明你的高度热情能克服经验不足?我期待找到能马上上手的人,而不是只凭借热情但上手速度缓慢。
看出来了吗?切换到雇主观点,你会发现与其直接点出『我没有具体经验』,我们更应该侧重在『所拥有的技能』,来想办法补经验不足的顾虑,这才能帮助他人转移对你的信任焦点。
譬如你是一位业务助理(Sales Admin),但你期望应聘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st)职缺,与其点出我没有具体的分析经验,不如换个替代方式,回想看看:在你的助理经验中,有什么经验所吸取的功课是能应用到未来角色上的?
很可能是你处于电子商务部,需要捞大量的报表做好整理,提供给产品经理们能轻易掌握每日流量与业绩的对应,制定他们每日的销售计划。那你可以提取出对他们的需求收集(Needs Garthing),优化成是对分析技能(Analytic skills)的技能养成,只是你还可能需要添加其他不同的辅助陈述,譬如对产业研究等。
而这样的优化过程,其实就是在提取你现在跟未来的共同技术能力,也就是人家常说的可迁移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可迁移能力在各种转职情境,不论是经验不足/过多、跨领域,都是相当重要的连结桥梁,像是帮他人画重点那样。
用适当的方式敲机会的门,也是一种练习。当你愈来愈有勇气做这些事,会发现不论对工作、生活都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自信。
延续刚刚提到的陈述方式,还有一件求职者常会忘记的细节,那就是这种可迁移能力的沟通,在不同求职阶段都要能有不同的运用。
你必须要知道可迁移的经验、能力,或许是在申请职缺时,得到面试入门卷的好助手。不过一但进入到面试阶段,面试官对这样的经验能力,可能仍是感到未知的。毕竟他不是你,无法深刻体会你的角度,所看出与职缺有何攸关、有何应用、甚至做到有别他人的价值贡献。
往往我看过多数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因为一时太心急想说服对方:「我可以。」而用错误的方式传达了讯息,将回答焦点放在不断陈述自己的可迁移经验与技能,能够克服一切。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却更升起了面试官的担忧,因为无心的行为,传达的是基本尊重的丧失,忽略了面试官(Hiring Manager)对于该组织的熟悉、所期望达成目标而创建的职缺初衷,这对第一印象的建立将非常不利。
因此,进入到面试,请先不要假定面试官对你是全面了解的。先观察面试气氛,试着用不会让人被受侵犯的提问方式,自然地去引导对方能感受到你的背景与想法。也许是从先了解对方状况⋯⋯
「请问目前公司/部门,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请问什么您对这职缺期待达到的目标?」
「请问您当前优先考虑达成的目标顺序是什么呢?」
藉由这样的双向交流,慢慢引导对方能转化观点到:你不足经验的地方,变成能与我们组织相辅相成的独特经验,带来真正的价值。这也将是经验不足的求职中,最为珍贵的转化关键。
求职技能是可以被多次练习的,这样的练习背后隐含了期望值沟通、谈判等,也可以套用在职场情境、合作关系上,期待你接下来在面对经验不足的机会,能有不一样的新想法。
3691
2023-07-26
42
2021-12-30
397
2020-11-02
2108
2019-12-24
4565
202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