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从这里出发,马克思主义最早从这里传播。星火燎原,北大红楼是燃火之地。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
都曾在北大红楼学习和工作
▲破晓——回到100年前的北大红楼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ID:xjbdxw
时光回溯到103年前,在北京五四大街29号(现今),临近景山公园,离天安门和故宫不远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都曾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当时,他们大多住的离这不远。
五四运动从这里出发,马克思主义最早从这里传播。星火燎原,北大红楼是燃火之地,我们试图用一座楼,还原一个风起云涌的觉醒年代。
“红楼”构造
1918年8月,北大红楼拔地而起。在当时的北京,这座西洋式建筑算是罕见的“高大上”,是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和校部所在地,北大红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为“凹”字形。立面呈对称布局,庄重大方。主色调以红色为主,间杂灰色,北大红楼楼高4层,半地下一层,共有263间房。半地下室为印刷厂。一层主要用作图书馆。二层为校内行政部门和大教室;三、四层主要为教室。
“红楼”故事
往二层一扇窗户里看,这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公室,1917年8月,49岁的蔡元培委托鲁迅设计北大校徽,这被认为是第一枚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校徽,象征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一个开明又敢于担当的校长成就了一个新北大,跟蔡元培仅隔着一个过道,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陈独秀的办公室。陈独秀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40岁的他名声正盛,由他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吸引了一大批崇尚新式文学的拥趸。
1918年12月12日,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在这间办公室里创刊《每周评论》,开辟了一个初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上任后,陈独秀允许学生自由选修各课,废除一切课程全部必修的规定。此后,学校四门大开,不管是正式生、旁听生,还是“偷听生”,谁愿意听课都可以。
在二楼这间西南角的大教室里,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一个个响彻历史的人物,都曾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里曾是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的地方,在他的课上,两人一排的座位上经常挤着四五个人,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外的学生。这门选修课的讲义是日后《中国小说史略》的雏形,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开创之作。
这是红楼一层东南角的李大钊的办公室,在这个套间里,李大钊在里间办公,外间会客。1918年1月,29岁的他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大约每天下午3点以后,这两个房间人就是满的。不少师生喜欢在上课之余,去找他聊天,打听图书馆来了哪些新书,一并讨论时下的新思潮。
在这里,李大钊写下了著名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是红楼一层的第二阅览室,1918年8月,当时还在“北漂”的25岁的毛泽东,在这间阅览室担任助理员。每月工资只有8块银元的他,操着南方口音认真而忙碌地办理着借阅手续。他当时的工作是登记新到报刊和读者姓名,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
虽然当时毛泽东职位低微,但在红楼工作期间,他和他的上司李大钊多次接触,并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在京期间,毛泽东广泛结交新文化运动的人物,他的思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最终他放弃北大的工作和学习,回到湖南,实践自己的“人生设计”。
这里是一层西北角的一间办公室。1919年5月3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五四的前夜,这里连夜奋战,一夜未眠,大家在白布上连夜手书3000多条标语,赶制旗帜。长条桌上铺着纸张、笔墨,置物架上放着游行用的铁皮喇叭和水壶,地上散着竹竿和白布。
靠墙边立着已经写好的条幅标语。其中,29岁的学生领袖许德珩撕掉他仅有的一条白色床单,用来书写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做准备。当夜11点,三个学生总代表被推举产生。
5月4日是个无风的晴天,上午10时,学生代表之一罗家伦站着靠在长桌边,挥笔写就100多字的五四宣言,发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的呐喊。
当天下午1点左右,北京13所高等院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一同吹响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的号角。
五四运动后,1920年3月,李大钊在红楼秘密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到1922年初,研究会已从最初的19人增至60多人,后来一度发展到200多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理论与组织基础。
1920年10月,李大钊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就此诞生。次月,小组召开会议,将北京共产党小组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这是中国北方的第一个中共支部,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准备条件。
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红色的火种以北大红楼为中心,向四面蔓延开来,党员范围逐渐由北大师生发展到其他高校和北京全市。各地党的组织相继建立,一个新中国正在到来。
百余年时光穿梭而过,红楼穿过岁月风雨走来。它曾托举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见证着党的先驱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信仰、为国家艰苦奋斗的历史。它承载的探索真理、敢为人先、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愈加焕发生机。
而今,阳光洒过,红楼巍然矗立,百年如斯。
参考来源:
《北京大学红楼保护维修工程报告》编写组编著.北京大学红楼保护维修工程报告[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2013:0-196.
北京建工设计研究院.红楼修缮保护工程设计方案[M].北京建工设计研究院:北京,2007:0-61.
郭俊英.北大红楼历史沿革考论[M].文物出版社:北京,2012:0.
杨如鹏.北大红楼守望录[M].红旗出版社:北京,2015:0-586.
杜家贵.北大红楼:永远的丰碑(1898-1952)[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2:0-806.
田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与北大红楼[J].北京档案,2020,2:42-45.
舒涵.走进北大红楼 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J].工会博览,2021,9:2.
陈翔.走进北大红楼 倾听历史回声——忆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陈独秀、李大钊[J].紫光阁,2016,7:22-24.
武凤珠.百年“红楼”正青春[J].人民周刊,2021,8:4.
刘仰东.“五四”前走访北大红楼[J].传承,2009,9:48-49.
许枫.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五个月[J].湘潮(上半月),2012,7:14-15.
冯夏根.罗家伦与五四运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0-122.
苏原.尘封的“五四”主将[J].中国报道,2009,5:98-101.
自然资源部
《地图上的党史⑪ | 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各地党组织分布图》
(本文来源:新京报动新闻)
7421
2024-05-30
7637
2024-11-26
5460
2021-07-22
586
2019-06-26
7425
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