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有可能成为关系的良药,还能让你从中获益吗?招网小编带你以更高视角看见冲突全貌,理解常见冲突原因、他人想法,并提供化解工具,把冲突变成改善人际关系的推手。
我们对回馈的认知存在一种偏差,即认为给予回馈的一方(发表意见) 比接受回馈的一方(接收意见) 更优越。来看看下面两种常见的错误。
职场是有规则和机制的。很多时候,冲突的主因是机制不完善,而非个人因素。之所以会发生前文所述的四种职场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组织内缺乏合理有效的回馈机制。仅凭个体的自我觉察来应对各种回馈,不仅效率低,而且不可控。如前文所述,破坏性批评和建设性负面回馈在职场中频繁出现,所以,如何在冲突发生之前建立有效的回馈机制,把冲突转化为效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
“恕我直言,你现在的能力还配不上这个项目。你应该先把手边的工作做好,积累一段时间后再来争取。”这段话的潜台词是:“我是实话实说,你可不能生气,要坦然接受!”这类人看似实事求是,实则意见不一定客观。此举引发冲突后,他们通常会认为对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这类人总担心自己说错话、得罪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认为自己的意见不重要,不想浪费别人时间,也可能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普通,羞于出口。他们不敢给人明确的回馈,把自己变成了“透明人”,结果别人对他们的成见越积越深,最后爆发冲突。
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小T和小S是同一个项目的同事,两个人隶属不同部门。项目小组每周开一次会,交流进度,并安排下一周的工作。小T犯了第一种错误:总是在表明观点时加上一句“恕我直言”;小S则犯了第二种错误:认为自己如果没有新看法,最好保持沉默。
我对他们两人分别进行了访谈。小T说:“我确实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会不自觉地使用这句口头禅。”小S说:“如果发表的观点没有价值,我宁愿不说。”
本质上,两个人都认为回馈是展示自己的机会;发表意见的人更优越。
可是,回馈的本质并不是自我展示,而是描述自己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应该要诚实、对事不对人,目的是换取对方的“看见”,进而提升沟通价值。回馈双方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某种改变或进步的可能。这就是价值所在。
即使小T和小S好好表达了看法,也不一定对项目有多大贡献。但是,有效的回馈能增进双方做出某种改变的可能性,无效的回馈则可能损伤人际关系与团队战斗力。
如何才能把“自我展示”的执念踢开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做起。
·明白为对方以及双方共同利益着想的回馈才是有效的,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
·承认自己作为利益相关方,在回馈时是存在偏见的。那些想当然的“我以为”和“我觉得”脱口而出的时候,它们并不是客观的描述。
·懂得回馈要有节制。为了回馈的有效性和沟通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回馈,而不是让它肆意脱口而出。
·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相信他能从客观描述中获得洞见,并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职场虽然复杂,但也是最容易实践工具化与模型化的场域。我们自己当然可以实践建设性回馈的四个步骤,但在职场中,要求别人也这样做是很难的。这时候,工具和模型就是最好的帮手。
模型可以说明我们快速建立信任,推行有效回馈的方式。在会议或者日常沟通的一开始,我们可以和所有参与方约定,使用同一种或某几种沟通模型或回馈工具。接下来,我将介绍职场中接受度最高的两种回馈模型:SBI回馈模型和PPCO回馈模型。
SBI回馈模型是指有效的回馈必须包含Situation (情景界定) 、Behavior(行为描述) 、Impact(行为影响) ,即有效回馈需要描述时间、地点、对方的所说与所做,以及其行为产生的影响。SBI模型适合一对一的对话场景,像是绩效考核、工作回馈或总结。
比如,小T的主管想对小T在项目会议上的表现进行回馈。他把小T叫到办公室,对他说:“你平时说话要注意分寸,别太武断,发表观点时不要咄咄逼人。”听了这样的回馈后,小T会很困惑:“主管是觉得我哪句话没说好吗?我怎么没感觉到?我是不是哪里冒犯到他?”
如果运用SBI模型,主管就可以这样说:“小T,我发现在前两次项目会议中(情景界定) ,你表现得非常积极,似乎对自己的观点很有自信。我记得你说:‘说实话,只有A公司才有实力做建筑顾问’(行为) 。透过这的表达方式,我看到了你的工作热情,也看到你对A公司的信心,但同时也觉得你表现得稍显武断,让其他人没有表达意见的空间(行为影响) 。希望你下次注意一点。”
上述回馈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小T知道主管是讲他在项目会议上的表现;第二部分,真实再现小T的行为,让他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表现;第三部分,指出小T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第四部分,主管提出要求和期待,让小T知道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说话方式。
SBI模型告诉我们,一对一的回馈需要明确而具体的情境,不能空泛地打击对方;要客观描述具体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要如实讲出该行为的影响和自己的感受,不能遮遮掩掩。
PPCO回馈模型的第一个P代表Plus:在刚才的发言中,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和观点?(这一点很好!)
第二个P代表Potential:有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但仍保有更大潜力的?(这一点不错,但还可以更好!)
C代表Concern:有什么地方会引起我的顾虑?(关于这一点,我有些担心。)
O代表Overcome:针对这个顾虑,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这样做。)
如此具有明确步骤和指向性的回馈模式,可以提高讨论效率,让回馈者有贡献感,并且使回馈过程更加对事不对人。
SBI模型更适合一对一的回馈,而且不要求回馈者即刻给出建议。相比之下,PPCO模型则较适合多人会议,回馈者往往需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想法。
PPCO模型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推动意见交换。会议组织者可以在讨论前规定,所有人必须依照PPCO模型发言,或者发放一份基于PPCO模型的范本。
不爱在会议上发言的小S,可以根据PPCO模型发表意见:“我认为小T提出的‘建筑公司要先确立选择标准’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一点很好) 。他确认的标准具有系统性,但我们不仅要考虑系统性,还要考虑可行性(这一点不错,但还可以更好) 。我比较担心的是,我们目前对于行业其他标准的资讯量不够(关于这一点,我有些担心) 。因此,我们可以先接触一些谘询公司,看他们能否提供通用的行业标准,或者我们自己整理出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
小S这样回馈就显得有理、有据、有节,不是单纯的附和或反对,同时能推动项目发展。这样的职场回馈机制自然是非常高效的。
总之,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志同道合,但可以建立比较完善的职场回馈机制,确保高效沟通。只有职场氛围变得轻松,我们处理人际冲突时才会更简单。
485
2020-01-18
273
2021-05-27
218
2021-09-13
363
2022-02-19
490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