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认是善良的好人吗?随时替身边的人着想、伸出援手?作者为德国知名职涯与个人生涯教练,指出若在职场上试图当个好人,非但得不到喜爱更可能变边缘人。专家3点证明好心可能没好报,避免让出自善心的种种行径,让你掉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陷井里。
许多善良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承认自己有高度的包容力,其中大多数更同时具有勤勉认真的倾向。包容这个词的涵义里,也包括了忍受。上述提到的社会打工人就是如此,他们不仅承受自己生命的包袱,也承担许多他人的苦难。
1.你是否也一肩扛起身边其他人的问题?
2.你会随时替身边的人着想、会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甚至在别人遇到紧急危难、仿徨无助时收留他们吗?
3.你是否善于忍受其他人的抱怨和诉苦,否则会感到内疚?
高度包容力能让你避免冒犯别人、和别人起口角或得罪身边的人。这些都是高度包容力的优点,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它同时会带来缺点,让你难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捍卫自己的利益。一味想在所有人面前展现亲切、博得众人好感,很可能会让你陷入自我背叛的泥沼中。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大声呐喊:可是我的善良亲切能让我获得大家的喜爱啊!真是如此吗?我们再回头看看本章一开始(假如)的一天:
就算你好声好气地原谅了邻居夜间的噪音骚扰,但他有表示感激吗?还是他从你的反应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他有权利再次恣意享受他小小的夜间电音派对,反正这是可以被包容的。因为你没有及时画清界线,当他发现这件事之后,自然更肆无忌惮地得寸进尺。
就算你总是无条件地敞开心胸,倾听同事的抱怨和东家长西家短,但你在公司里的职权有因此扩张、变得更重要吗?更有可能的是,这位同事理所当然地把你的包容视为一个信号,代表你对她的故事相当感兴趣,而且每天都想知道后续发展呢。
就算你将上司从会议室里的尴尬解救出来,但他会因此更喜欢你吗?更有可能的是,上司觉得自己在你面前尊严尽失,于是在工作上更加随意使唤你。等到下次进行年度员工绩效会谈时,他早就把你在会议室里的小恩小惠忘得一干二净了。
对此,华盛顿州立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了解善良者在群体中受喜爱的程度有多高,结果恐怕会让你大吃一惊:善良的人受喜爱的程度只能算得上后段班。换句话说,要是你试图 借此(当个善良好人)获得大家的喜爱,恐怕只会让自己成为边缘人而已。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解释:
一、和善良的好人比起来,其他人难免觉得自己稍微逊色了点
要是会议中没人愿意写会议纪录,你却举手自愿担任,那么其他相较之下没那么善良的人,在道德感上自然会觉得矮你一截。就像是班上永远考不及格的学生,偏偏被分配坐在积极努力向上的资优生隔壁一样,只会让这个不及格的学生看起来更显愚蠢。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理性地抗议:这可是在会议上帮了大家一个忙耶!但话说回来,其他人可不会那么理性地看待你的行为。
这样鲜明的对比,只会让其他人觉得自己站在你的阴影之下,被迫跟着你一起表现而已。更糟糕的还在后头,下次开会的时候,主管甚至会期待你自愿继续写会议纪录,因为你上次已经做过了嘛!
二、其他人认为你的善良好意反而坏了规矩
这样假设好了,在超市的结账队伍里,有人在一旁默默观察你如何让那名年轻男子插队结账。这个人或许会这样想:「真是个大好人!」但更多情况下,他的想法会是:好个慷大家之慨的人!如果插队可以被容忍的话,那我们这些人在后面排什么队啊?搞不好下次这家伙就会插我的队,而且还振振有词地说其他人都让他插队呢!
对其他人而言,你显然违背了社会上的不成文规定:插队的人必须受到惩罚。你的礼让行为无疑和打开大门欢迎小偷一样,不顾其他邻居的安全,让窃贼登堂入室,完全无视自己和众人的财产安全。
三、其他人并不相信好人的动机单纯
与其简单地相信你的善良好意纯粹出于一片真心,多数不那么善良的人们反而会这样想:你的行为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目的?你想借此达成什么目标吗?你究竟垂涎哪些利益?
这些比较不那么阿谀奉承的同事们,会如此解释你的善良行为:
你绝不是为了让会议顺利进行,才自愿举手接过记录会议的任务,或只是单纯为了帮别人一个忙而已。不,绝对不是,你就是想谄媚老板而已,你就是想跟老板打好关系,你就是想让同事们看起来都跟懒鬼一样。如果不是这样,那你一定有更卑鄙、更令人厌恶的计划;搞不好你一开始就想趁大家不注意时,偷偷把你自己的意见当成「多数人的意见」混进会议纪录里。
就像画家只会用手上仅有的颜色来作画,多数人也只会透过自己的价值判断系统,找出足以解释别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上称这种情形为投射。比较没那么善良的人们,会把你的动机贬低到较不好心的程度,这是因为他们未曾有同样的念头和想法,不相信有人会单纯出自善意来做任何事情。
你那出自善心的种种行径,只会让你掉入一个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陷井里,也就是大家所常说的模棱两可。你这种违背常理的行为,让大家有了多重解释的空间,你的个性形象于是成了一面投影布幕,所有人都能自行估计你有怎样的人格缺陷,然后投射上去,好解释你的行为。
吸引力法则也在这里插上一脚:一个人的善良若是出于恐惧(怕自己要是不这么做,就会讨人厌),那么他就只会吸引自己最害怕的东西靠近:讨人厌。若周遭的人越常觉得自己必须或应该觉得这个人是个好人,大家就越不愿意这么做。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例外:好心人会受到频率相同的人爱戴,这些人认同一样的价值观,也都是善良的人。当两个善良的人在路上遇见时,他们只会互相为对方设想、对彼此保持超乎常理的友善。假设这两人在路上不经意地同时走向一扇门好了,彼此都会坚持要礼让对方先过。我就曾遇过这种夸张的情况:某次会议上,有两位善良的与会人,都不好意思独揽项目的功劳,于是互相谦让着要把绩效给对方。这两名任职在某大型生物科技公司、绩效绝佳的女性对话是这样的:
「谭雅,你和客户维持的良好沟通,正是我们这次能大幅超越目标的关键因素。你做得真是出色。」
「你太夸张了啦。我根本没做什么,只不过是打一通十分钟的电话而已。你那个新药物的点子才厉害,真的让我们往前迈进一大步。」
「我那点想法啊?我不过是引用了参考文献里的东西而已。是你把这个点子传达给整个团队,让大家都认同。」
「你就是这么谦虚。这真的不算是我的功劳,反而该是你⋯⋯」
这种对话最有趣的点在于:每个人都在礼让,而这些行为其实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不论是让另一方先行过了那扇门,抑或公开把绩效和肯定让给对方。
不过真实人生可不是梦幻的小动物牧场;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情况下,你身边都充斥着没那么善良的人,而不是和你一样的好心人;而每只无害的小羔羊,也都毫无例外地将引来狼群觊觎:
你的礼让行为若成为众所周知的信息,就会引来各种毫不顾忌推开你的人。
要是大家都知道你惯于贬低个人工作成就与表现,就会有人趁机强占你的功劳、吹嘘自己在工作上的贡献。
你这种不擅长拒绝别人的习惯如果变得人尽皆知,就会引来一群开口要求你帮忙的人,不论这些事情是否合理。
善良是种危险的嗜好,也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消受得起这种昂贵的嗜好。
764
2019-06-20
491
2021-08-12
7039
2023-10-07
737
2021-05-31
3746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