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问我这个问题。他因为过去工作太操劳,所以休养了一段时间,他担心过去一年多的空窗期会影响求职,因而苦恼到底该怎么解释会比较好。
文章目录
不同说法看出公司文化
仓促任职恐再陷困境
两阶段求职策略解决难题
主动解释空窗期破解疑虑
诚实但要斟酌说法,然后先在工作经历中初步解释,借此尽可能打消对方疑虑,增加面试机会。他接着表示:如果真的说出身体健康因素,对方会不会仍然质疑我的健康没有恢复?以上是我给他的建议。
但职场的真相其实是:不管我们说哪一种理由,都有可能会遇到,无法接受的主管。
不同说法看出公司文化
那怎么办?难道只能很绝望然后碰运气吗?隐者想提出另外一种思维:我们选择怎么样的说法,都是一种筛选策略。
其实你也正在筛选你的主管、筛选出可以接受这种理由的公司,然后决定要不要在这样的地方工作。透过面试官的反应,回去推测他们秉持的思维和价值观,而这就是你以后会面对的文化。
如果他们可以接受休养身体的因素,某种程度会是比较照顾员工身心健康的公司,未来在这边应该不会过劳;能接受一些正常因素的主管,性格应该是比较愿意相信人的。
可以接受打工度假和职场错误尝试等特别理由的主管,也许思想比较前卫、或是具有同理心而能体谅;即使你解释但对方还是质疑,他有可能是经常疑神疑鬼的主管,未来在他底下工作,或许会难以获得信任。
仓促任职恐再陷困境
如果为了先有一份工作,而忘记思考双方的价值观和需求是否真正契合,过去的悲剧就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新公司经常要下属加班,导致身心健康又再一次崩盘。
但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求职的过程还有许多因素共同参与,好比说本身应聘条件如何、或是有多少钱和时间可以用来找工作等等。
在求职方面较无优势、或是经济压力导致需要立刻找到工作的朋友,就容易倾向以先有工作为主的策略进行面试,导致悲剧在未来发生。
两阶段求职策略解决难题
综合以上,隐者的建议是:采用两阶段求职策略
先预估自己可以运用的求职期间,然后设定停损点,将求职期间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
在前半期采用理想工作策略,以比较理想的期待找工作,此时可以投递比较想要的职位、用较为真实的理由回应空窗期、比较开放性地跟对方谈薪资;但如果发现求职不顺利,就要转换成先求有策略,相对应的简历撰写和面试回应都要调整成安全模式,薪资要求也要斟酌评估。
举例来说:目前资金可以提供自己3个月的求职转换期,但过了1.5个月还是找不到理想工作,此时就转换策略,先求有再说,一并调整简历投递的标准和数量。然后知道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不是太高,这次找到工作之后就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
主动解释空窗期破解疑虑
那么在简历和工作经历上如何解释空窗期呢?
针对空窗期的疑虑,企业主要考量的是求职者的能力素质,是否因为能力不足而频频碰壁?通常来说,只要能展现出足以胜任的能力,也有可以说服对方的理由,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千万不要陷入表面的空窗期处理,而是要深入思考提问背后的思考逻辑。
简历和工作经历,扮演和企业第一次接触和沟通的角色,如果主动在工作经历中解释特殊状况,就有机会改变对方的猜测和想法,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实用技巧,也是工作经历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常简历有比较特殊的状况:换跑道、怪异的时间点、空窗期、职场初期经历混乱等等,我就会建议对方先写出合理的理由,消除企业的负面猜测,甚至更进一步取得对方认同。最后,较为真实的理由不表示全部据实以告,相信大家都懂得如何适度筛选吧!
筑招网小编祝福大家求职顺利!
771
2020-06-22
8214
2023-07-31
7811
2023-09-13
5266
2023-06-04
439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