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建筑师米歇尔·德·卢奇,从家具灯具设计延伸到建筑,走过半世纪创作之路,他坚守“时代精神”,认为设计师必须见微知著,考虑建筑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动态了解全球大环境是根本,设计师需要能有预见性地为下一代创造建筑、生态和产品。
在欧洲建筑界,米歇尔·德·卢奇(Michele De Lucchi)是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字。在20世纪充满激进主义与实验色彩的80年代,他身处Cavart、Studio Alchimia和Memphis等运动的最前沿,曾为欧洲著名品牌如Artemide、Alias、Hermès和Alessi设计家具灯具,被视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创意共融圈畅想未来
意大利建筑师米歇尔·德·卢奇,从家具灯具设计延伸到建筑,走过半世纪创作之路,他坚守“时代精神”,认为设计师必须见微知著,考虑建筑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动态了解全球大环境是根本,设计师需要能有预见性地为下一代创造建筑、生态和产品。
最近他痴迷于日本美学中床之间(Tokonoma)的概念,觉得是很有趣的修辞比喻,用美的方式把事物从喧嚣的世界中分离出来,用一种敬仰的方式默观。不在于空间大小,只有将重点事物剥离出来,才能够去评定它真正的价值。
作为好友兼人生导师,德·卢奇直到今天都记得索特萨斯说过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个世界,没看到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怎么能为这个世界做设计?”这启发他思考德语中zeitgeist一词——“时代精神”,来自黑格尔的历史观,强调人的思想是由他所身处时代的政治及文化所引导,没有人能超越他的时代,因为时代的精神也是个人精神。对此德·卢奇坚信:“如果我们无法理解所处时代的精神,就会被时代淘汰。”
有趣的是横跨50载设计生涯,德·卢奇操刀的大型建筑作品无数,他自己也有不少发心于好奇心的尝试,例如设计自己的墓地,为探索是否可以用纯可降解材质完成。记者好奇问他,还有什么是不曾设计过想要去尝试的?他笑了笑,抖动着胡须思考片刻,给出一个听起来有几分可爱的答案:“小的东西。”
一道神奇的设计公式
同时将触角伸向建筑领域,设计手笔包括罗马会展大厦、柏林新博物馆、意大利画廊斯卡拉广场博物馆等。因在设计和建筑领域的成就,2000年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荣誉骑士团将领勋章,2008年起担任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并成为罗马圣卢卡国立美院院士。
几年前德·卢奇将自己工作室的名字,从原本的Amdl升级为Amdl Circle,在这个“circle”的共融圈中,除了建筑设计师,还聚集了神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医生和化学家,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重新观察理解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他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充满先锋性的手笔,召集一群思考者和创新者继续探索新模式,并将对“时代精神”的解读持续运用在设计中。
“地球站”(Earth Stations)项目是一个超越时空限制的概念,将研究重点转向未来建筑,打破以功能为首的建筑内涵,针对未来人们的活动、行为及社会变化来设计发散性的建筑模型。因此须要结合人文、科技、社会心理学、生物学等各领域知识,试图了解下一个时代所需要的建筑类型,培养能够有效连结社群的建筑模型,从尊重自然与社会的角度出发改善当下生活,持续为人类社会创造福祉。
德·卢奇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留着茂密的络腮胡,他笑说胡子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他有一个孪生兄弟,为了在外表上做出区别,胡须是他为自己设计的独特造型,“这是我的第一次创作体验,它让我变得不同。”从某种程度上,他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我们都在设计着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喜好。设计本身是与真实自己相遇的过程。我是自己的第一个客户,十分重要的客户。如果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了解他人。”
“年轻时总想着想要做大的设计,有一片很大的空间给自己发挥创意,其实是在寻找自由。到了如今这个年纪,自由对我来说是小空间,一切不过都在脑海中,脑海里自有一方天地,当它能够大到容得下整个宇宙,我就不须要向外寻找,头脑里感到自由就是真正的自由。这个时候我想或许可以设计很小很小的东西。”
与此同时,当一个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会开始书写。对许多设计师来说,文字是外人理解他们作品的基础。不久前德·卢奇在文字平台Substack开设账号,分享观察到的日常。
现年72岁的德·卢奇依旧活跃在设计界,是个散发着好奇心的“老玩童”。作为Produzione Privata工作坊创办人,他专注于手工艺与材质。与此同时,身为Amdl Circle主理人,他召集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设计“地球站”,探索人类未来居住方式。不久前在刚落幕的新加坡设计周上,德·卢奇作为意大利荣誉大使来新开办讲座,并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细数浏览半世纪的创作,那是从一个不断探索的自由大脑中迸发的火花。
回归内心方寸间即自由
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地标和平桥(Bridge of Peace),由150米长的钢管玻璃结构制成,宛如一条巨大的海洋生物横跨在库拉河上,连接第比利斯新老城区,寓意连接历史与现代,从过去走向未来。为瑞士诺华制药集团设计的Novartis Pavillon荣获今年德国iF设计奖金奖,360度玻璃外窗采用自然光,动态灯光装置灵感源于细胞和分子的形状颜色,将永续、艺术与科学融合得恰到好处,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散播新思想的聚集地。
1951年德·卢奇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费拉拉,1975年从佛罗伦萨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著名设计师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并成为之后发起的孟菲斯小组(Memphis Group)的一员。在设计界,孟菲斯是极具代表性的存在,从波普艺术中汲取灵感,运用大胆配色,多元的几何结构,颠覆传统设计认知,时至今日看来都很前卫。一系列经典设计如First Chair星球椅、Oceanic Lamp桌灯、Kristall边桌等,都成为德·卢奇创意的具象表现,1987年诞生的台灯Tolomeo还为他摘获金罗盘(Compasso d’Oro)大奖。
受访时德·卢奇将建筑与医学作对比,“东方医学的智慧告诉我们,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密切相连。如果我们不能从局部看到整体性,就无法理解个体的价值。同样的建筑设计也要考虑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座建筑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会超出建筑本身的领域,将触角伸向不同领域。只有池子够大才能钻研得深,要往深处钻研首先要扩大范围,需要整体视野。”
说起环境的改变,他40年前来过新加坡,如今再回来感觉像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快速发展饶有活力,“新加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为一个岛国,可以把不同种族的移民融合在一起,找到独特的合作方式,连接多元性。生物多元性是大自然的基础,重点在于能够去接纳每一个生命体的不同。”走访滨海湾花园,当看到大自然作为景观,每日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观赏,他喜见建筑作为一种环境设施,可以用来保存与展现自然,并融入可持续发展及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孟菲斯岁月的时代精神
早在2018年,他还担任过设计杂志“Domus”的主编。“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整理思路的方式,将句子组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想法。形成思维的连贯性也是须要一直锻炼的,那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我的感受、情绪,什么吸引我,哪些是我所排斥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帮我与自己的情感联结,更深一层地评估自己。有时我写回忆,有时记录下印象深刻的人,是一种内观然后分享想法的过程。”
739
2021-05-25
1556
2022-07-19
7860
2021-08-16
7087
2023-10-23
7338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