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职场环境中,年龄成为了许多人无法回避的困境。尤其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常常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国家正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意味着60岁仍然是“年轻”的年龄;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却在招聘时设定了35岁的年龄门槛,认为35岁以上的员工不再适应职场需求。这种矛盾现象在内地职场尤为突出,导致大量经验丰富的中年人陷入了就业的“死胡同”。
最近,香港李不生先生的一段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在视频中,李先生提到,香港的企业在招聘时并不太看重年龄,而是更注重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这个观点让很多人惊讶,因为在内地,许多企业招聘时明确规定,35岁以上的员工往往被排除在外。李先生的话让人深思,内地企业文化与香港的差距,尤其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差异尤为显著。
现实中,35岁以上的职场人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设计师,特别是没有证书的,面临再就业的困难。而即便是有证书的职场人,也往往面临着“年龄偏大”的标签。很多人认为,不辞职并不是因为不想离开,而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对于35岁以上的设计师来说,他们的就业机会几乎被压缩到极限,转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低迷,许多公司开始裁员以减轻负担。对于一些员工来说,公司裁员时会提供补偿,但也有很多公司会逼迫员工自愿离职或以各种理由将其裁掉,拒绝支付应有的补偿金。这种情况下,员工不仅要面临找不到新工作的困境,还要面对公司不按规矩办事的现实。
一些公司对女性员工更是没有任何人文关怀,甚至存在生育歧视。比如,有些企业在员工怀孕期间不给予任何津贴,甚至要求员工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这种做法不仅让职场女性感到不公平,也折射出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而更为心酸的例子来自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他们在失业后发现自己几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比如一位姐姐的丈夫,因为年纪偏大,难以找到新的工作,最终只能选择去跑货拉拉、做快递员。这个现象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中年失业后的必经之路”,有段子戏谑地将其归结为“铁人三项”:滴滴、外卖、快递;或者“吉祥三宝”:保安、保洁、保姆;以及“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看似开玩笑的段子,却真实反映了35+职场人的困境。
更让人不解的是,企业在招聘时设置了35+的年龄门槛,似乎认为35岁以上的员工无法适应快节奏的职场环境。然而,企业高层的年龄门槛却少有人提及。为什么35岁以上的普通员工被视为“过时”,而45岁以上的领导人员依然可以继续担任职务,甚至有的担任高层职位多年,依然“稳坐钓鱼台”?这个不平衡的现象暴露出企业管理的不公。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0月份30岁至59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8%,看似并不高。然而,对于那些有家庭、要负担家庭责任的职场人来说,失业带来的困境远远超过数字所能体现的范畴。尤其是中年人,他们可能有了家庭和孩子,失业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的中断,还可能带来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
李不生先生的视频中提到,内地的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尊重,员工在公司中不仅缺乏归属感,还常常面临被随时抛弃的风险。这种情况让人不禁思考,企业是否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除了赚钱,还应当为员工提供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与福利保障。而不仅仅在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抛开员工的利益。
希望有一天,职场不再仅仅看重年轻,而是更加关注员工的能力与经验,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如果企业能在管理上设置更加合理的年龄门槛,不仅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能为社会注入更多的责任感和正能量。希望所有人都能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必因为年龄而感到被抛弃,不必为保住饭碗而担忧。
5618
2024-09-18
718
2021-09-26
8044
2021-07-08
233
2021-08-26
1958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