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分享一下一次失败的经验?这条面试问题比起「请介绍一下自己。」、「讲解下以往的工作内容。」这些基本热身题,分享失败经验才是其中一条分高下的面试问题。
每个人试过失败,其实过去做错事与现在的你未必有太大关系。好多人遇到这条问题会不失所措,到底要讲一个真正面对失败的例子(可能令自己显得很无能力),还是透过一个所谓的失败例子,去表现自己的优点?
面试者真正想知什么?
这条问题对于刚毕业的求职者来说尤其困难,始终过往的生活都在学校环境,试过有刚毕业的求职者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败是「去外国交流时交不到朋友」,接着花好多时间说自己刚出国时英文不好,但这样的文化冲击,算是失败吗?
不少人因为没有失败经验,所以会「小题大造」,把面对挑战的经验放得好大;或者是讲了一个很有挑战的例子,但是手法不够高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你要强调的是自己的优点。
其实面试官想知道的是:
想知道你如何看待「失败」这件事情。
而当你失败时会有什么反应,会否视失败为一次学习及进步的机会?
你对成功及失败的看法?
你会否在知道自己有机会失败的同时,冒一点风险?
其实HR问这条问题是想知道你的适应能力。如果在困境或难关中无法承受压力及风险,就未必有成长的机会。
使用STAR结构回答
我会建议求职者用STAR的结构(Situation, Task, Activity/Analysis, Result),将事情有条理地交代出来。
情况及任务(Situation/Task):简单讲你的任务、情况及结果
事后检讨(Analyze):分析导致失败的原因,有什么是当时没有察觉到?
事后补救(Result):你做了什么补救、避免错误再度发生?
例子1:学生活动搞手
情况及任务(Situation/Task):
最大的失败是筹办一个讲座,因为我们未有准备讲座地点路线图,而讲座地点名称与大学其他大楼的名称相似,讲者最终未能找到地点,迟了半小时才到达,结果活动被迫临时取消。
事后检讨(Analyze):
我认为问题出于搞手未从讲者角度出发,理所当然觉得校外的人熟悉学校的各大楼地点。所以在活动前一星期寄给讲者的电邮中没有附上由地铁站到活动地点的路线图。
活动当天虽然有搞手在地铁站接送讲者,但原来负责的人当天有面试未能负责,讲者不认识刚接手的同学,而且刚好讲者的电话电源用尽,搞手未能用电话联络讲者。
而且当天因为参加者都是就读这间大学的学生,搞手理所当然觉得所有人都知道活动地点,未于活动地点附近设指示牌,令讲者找不到讲座地点。
事后补救(Result):
事后立刻向讲者道歉,亦在学会的专页向参加者解释原因。
所有搞手事后开检讨会议,讨论如何避免再发生同类事件。
为相关活动制定工作流程及应变措施。
例子2:销售经理
情况及任务(Situation/Task):
我最大的失败发生在我现职的项目经理,两年前我的团队未能令一个现有客户与我公司开展一个200万美元的新项目,其实客户本身很有机会同意开展那个项目。
事后检讨(Activity/Analysis):
我认为最大问题是整个团队的态度,公司与客户关系良好,大家都觉得客户最终会同意该项目,所以掉以轻心。
我们的团队去客户那边讲解项目,是一次成功的pitch,而亦从客户中得到好的回应。
只是我们未有再进一步,未有尽全力促使客户下决定,令竞争对手有机可乘,最终客户与对手达成协议。
除了态度,我们未能深入了解客户的需要及忧虑也是失败的原因。客户告诉我们价钱是第一考量,而我们亦全力控制成本。
但另一个问题我们忽视的是,客户那方的副总裁换马了,在谈判过程中履新。新任副总裁视我们为旧副总裁的「遗产」,不希望别人觉得他没有参与是次决定。最终选择了对手。而我每日与新副总裁打交道,应该要察觉到。
事后补救(Result):
事后带领团队检讨失败原因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团队方面,就算pitch得好事后也要跟进。我自己身为经理,要留意客户那方的风吹草动,以及可能的影响。
事后我自己报了一个改善谈判及销售技巧的课程,获益良多。
而且销售经理的工作名义上是带动销售,但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是关键,这样可能会带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其实在是次失败后我与客户及那位副总裁有保持良好关系,及后他去了另一间公司,最终成为我公司的客户。
平日下功夫失败经历不怕无亮点
要记住失败的经验是你的宝贵资产。面对失败。不少人空有失败经验,但无法从是次失败反省及学习,变成有「经历」但没有「阅历」的人。
所以狡辩是其他人的错或者答「我没有失败经验」,并不是HR或者面试官想要的答案。
如果工作几年以上,应该会有不少经验分享,当职场新人时犯过的各种错误,到成为senior,第一次带新人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
如果是职场新人,过往在实习、group project、比赛、搞活动等等应该也会有不少经验。
最重要是经常在反省,有些体会和感受,是否真正从一个经验学到什么,如果没准备是逃不过面试官的法眼的。
367
2019-11-14
352
2019-07-19
308
2019-07-23
507
2020-01-29
371
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