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建筑行业 > 建筑设计圈儿的“个人崇拜”

建筑设计圈儿的“个人崇拜”

关于标题,我想了很多,《“个人崇拜”,请滚远点》、《纯粹的建筑师,请远离“个人崇拜”》、《有多远滚多远的“个人崇拜”》等等,经过仔细的思索,觉得“个人崇拜”的杜绝,宜从源头抓起,学生时代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宜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做标题党,老老实实的。

 

本不宜写关于建筑圈儿“个人崇拜”的文章---尽管憋了很久,这样的文章宜得罪人,成为众矢之的,会被“喷”,会被“黑”,但这股风刮得越来越大了,搞得有点睁不开眼,甚至有点影响一些人的“视力”了,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为了解救那些迷茫崇拜的人---解救一个是一个,毕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有的人就喜欢看“皇帝的新装”,“喷”、“黑”随他去吧。

 

个人崇拜存在于各行各业,从“自古以来”的时间就有,可谓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所谓“隔行如隔山”,其他行业的事儿咱不操心,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咱就说建筑圈的个人崇拜---其他圈儿的你也甭问我,问我我也讲不出个道道儿来。

 

先说说什么是个人崇拜?所谓的个人崇拜,其实就是主动迷信(别人不勾引,自己上钩),网络语言就是“哈”、“粉”,他看崇拜的人什么都是好的,这个人在他眼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别人不可以讲这个人的坏话、阴暗面,如果讲了被他知道,就会和你死磕;这个人的作品---不论是原创还是挂名的,他都能说出一个道道儿,来证明作品的优秀,一来可以哄哄自己,二来可以蒙蒙别人---也许是同道中人,然后欣欣然的感觉自己离大师的水平又近了一步,自己都佩服自己,甚至感觉自己就是大师的知己,大师是千里马的话,甚至自己就是那个伯乐,其实,大师知道你是哪根葱?那头蒜?事实就是这个理儿。

 

建筑圈儿的个人崇拜也分几种;一种类型呢,就是买买大师出的书和研究大师的书,大师的作品一面市,立即去建筑论坛发一些品头论足的文章,到评论区灌灌水,和志同道合的互相吹嘘一下自己的心得,和意见不同的“敌对势力”互喷;有人向他请教关于某个大师的作品的优点,他的态度首先是高傲,一副瞧不起人、不能与之为伍的眼神,然而她并不说出他自己认为的优点,而是很低调的讲,“我也不知道啊”,这还没有完,等请教的那位离开后,则嗤之以鼻的自言自语道,“连这个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怎么混的“;如果他刚好有一个作品出来,则会兴高采烈的逢人就讲,“你看,这里处理的怎么样?这跟XX大师的手法简直一摸一样”;其实,他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分量够吗?同样的作品,不一样的人提交出来,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和评论;大师的玻璃球经沙尘暴后,成土豆了,也没有见那个人出来喷,换成你,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吗?也许,是你的话,这个建筑就不可能是玻璃球。不觉得某宫前面的玻璃几何体和西湖边的某塔前面的电梯外面的玻璃罩有什么区别,但由于不是一个级别的建筑师的作品,评论的待遇可是天壤之别;作品会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因地而异,你的做法只是“东施效颦”而已,不过,你乐在其中也好。

 

第二种类型,就是专门研究大师这个人(一个建筑师不研究建筑,却去研究另一个建筑师,想想挺搞笑的),当然,也会顺带一些建筑师的作品,但主要不是作品,而是从出生到去世,甚至去世以后的影响,包括他祖父、父亲、儿子等,基本讲的是男方的,很少像讲孟子一样有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包含出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家庭、受教育的环境、家庭的变故、成名的故事等,很详细,仿佛早在大师出生前几十年他就在录像一样;关于大师的研究,都是好的,在他的研究里,大师一出生就是神童,成年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去世后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搞不清楚一个和大师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那里踅摸来这么详细的故事,有这样的精力,花费在建筑设计创作上,肯定会出来几件像样的作品,你说这是不是不务正业,走的歪门邪道啊,如果这是你的业余爱好那就算了。

 

第三种类型呢,可能集合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不但有钱,还舍得花钱,而且还有大把的时间,大师在哪里开个见面会啊,大师的公司什么时间开培训班啊---基本都会打着有机会和大师一同工作的噱头,他一定会去参加,就跟去朝拜教主一样,自己也不想想,那么短的时间,你能学到什么?能领悟到什么?水平能提高多少?要是有质的提升,那你何必找大师啊,你比大师都厉害,大师也是几十年的积累、磨练才有今天的成就,就像钢笔速写,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你会几种画法又怎么样,只不过是眼高手低而已;其实他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一样,只是回来就可以在简历中和同事间炫耀,“我和XX大师是曾经的同事”、“我也参加了某某地标项目的设计”等等,我只能哈哈。

 

这三种状态,你有没有呢?

 

“越懂越欣赏”,对个人崇拜的人来讲,却是“越欣赏越懂”,什么意思?所谓的欣赏,其实大部分是装的,在他们看来,大师的设计都是精品,都是经典,大师不会随意的添加、删减,大师的设计构思一定巧妙,如果自己欣赏不出个道道来,而其他同类的人却讲了一大堆的道道儿。这样会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与大师距离拉远了,就沾不到大师的光芒了。

 

对于神一般存在的大师,你们放心好了,个人崇拜的人只挑好的讲,溜须拍马,这里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现在社会上也是类似,坏的话,即使是真的,也有可能被说是谣言,追究责任;而好的话、表扬的话,即使是谎言,也没有人去追究,好像人人都喜欢看见好的,不愿意承认坏的、阴暗的,建筑评论也是如此,你讲这个建筑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合理,即使很明显是拍马屁、瞎扯淡,没有人追究你的责任,没有人指明你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如果有人反对你讲的没有道理,纯粹在瞎扯,讲这个建筑怎么怎么不合理(特别是那些大师的作品,尽管有的还可能是挂名的),马上就会有一帮人反驳你,对你的评价是,“你水平不够,不懂欣赏,领会不到大师的创意,体会不到大师作品的意境等等”。

 

建筑圈儿的个人崇拜不同于热衷于某种建筑风格,喜欢某一个建筑风格也属于是建筑研究,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风格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变化,也是为建筑设计作贡献;建筑设计主要讲究的是创意,雷同的原创建筑方案极少---那些愿意“借鉴”的除外,你也是建筑师,大师也是建筑师,他的创意未必就总比你的好,你的设计未必就没有他的设计合理,一个建筑师把另一个建筑师当神一样的崇拜,这是正常建筑师干的事儿吗?

 

对于那些靠着某一个地标级别的作品,一炮而红,成为大师的建筑师,不必惊讶,不必崇拜;有句俗话讲的好,“白手起家的,很多是从黑道做起的”,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什么长的话,这个机构刚好有一个项目需要设计,而你刚好还在从事这个职业,只要想做,有你操刀这个项目是大概率的事情;至于好不好,投资方说了算,再说了,何谓好,何谓不好?建筑一旦建成,看多了也就习惯了,适应了也就成地标了。

 

有时间的话,自己想一想,作为建筑师,面对一栋建筑设计作品的时候,从你的嘴里道出来的不是针对建筑作品的实质性的评价,而是满嘴的这里是柯布的、那里是安藤的,满嘴都是这个婶儿那个姨的,你这个跟鲁迅先生文中的孔乙己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有区别吗?满满的崇拜风成就不了你的建筑师梦,满嘴跑火车的评价不如落实一件自己的设计作品。

 

“一直在模仿,从未有思想”,对建筑师来讲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建筑圈儿产生的那些主义和思想,在个人崇拜的人看来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和偏离,更不用说违背和推翻了,其实,那些所谓的主义和思想是扼杀了多少创新思路和多少有思想的建筑师的结果,一个主义、一个流派的背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的建筑师新星。

 

建筑设计圈儿宜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是建筑师的春天,而不宜一枝独秀,处处是门派、处处是主义。你把你追求的大师的风格把握的再好,大师的门派认的再清楚,那也是别人的影子;有自己的思路,即使作品不那么好,只要变成建筑,就是被社会认可,就是不一样的烟火,作个不一样的烟火,不香吗?即便这个烟火不那么耀眼,不那么灿烂,但是,他有自己的光芒,很香。

 

想想吧,将来的你,每天(也许是经常)上班的路上,都会路过一个建筑群,他是你的一个作品---最得意的作品,建设单位等基本没有修改,也舍得花钱去实现,这个地方刚好有点堵车,每天都可以看到她,你会不会感觉到那些设计地标的大师都没有你这样的待遇,这样不幸福吗?也许有人讲这是自恋,自恋?!你嫉妒去吧!树立这样的建筑设计价值观,做一个存粹的建筑师。

 

文章里面有不少的“宜”和“不宜”,不知道你感觉如何?你看防火规范中也有不少,你感觉又如何呢?

 

本文章不具有针对性,请勿对号入座,仅与建筑设计专业的同学共勉。

本文来源:微信个人公众号“毒而无害”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