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在想要换工作,但又觉得时机不对吗?前一阵子朋友聊到目前的职务与上司,都有一些让他觉得不想长期待下去的原因,所以想换工作,但又希望在现在的工作可以升到副理之后再离开,以及因为现在疫情的关系,他也不知道这是不是适合的时机。大概每三个来找我的就有一个人会问类似的主题,我想这大概是很多在思考要不要换工作的人心里共同会有的纠结。
三股力量的相互拉扯
前面提到的想换工作但又担心时机不对的案例里面其实包括了几个蛮典型、蛮基本的考虑元素:首先,有一个会让他思考要离开的原因。不管是因为觉得目前的工作有些没办法改善的问题,又或者是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有些更高的期待或理想,我们可以说这是想换工作的推力。
其次是有一个让他继续留下来的理由,刚刚的例子里是他希望可以升到副理,一般的原因可能是待遇还不错啦,或者需要养家有稳定的收入啦,我想这应该是让他留在原来工作的拉力。通常如果推力够大,这个人就会离职,拉力够大,他就会留下来。
不过除了推力拉力之外,另外会有一个所谓的变数,通常会先影响到「推力」的部分,以一开始提到的例子,疫情的考量抵销掉一部份他原本想离开的推力。又或者会发生一些事会增强想离开的推力,例如有人挖角、市场景气很好之类的。
从二个角度检视机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指的是The benefit lose by making choice. 做决定之后所产生的潜在损失。要注意的是,职涯要衡量的不只是薪水金额而已,整体的效益包含像是身心健康、家庭等,甚至还要思考到中、长期的,因为你的人生不会只有眼前的三五年、十年而已。如果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有两个角度需要考量的:
和决定本身有关的机会成本:做A或做B?不仅是想清楚要做什么,连不做什么的影响也要彻底厘清。
有关犹豫成本:因为不想后悔而犹豫不决,没有作为所造成的潜在损失。
设法让机会成本降到最低
那么,该怎么样让机会成本降到最低呢?书里提到,做法是要能够好好思考对你来说各种方案的优先顺序怎么排,并且能包含对看不到的选择也能被考量到。所以刚刚的案例,你有没有发现当事人其实并不知道到底现在外面的工作机会有哪些选择?是不是有更适合我的机会?所以,增加自己对于目前就业市场他的机会的资讯或情报,这大概就是他第一件要去做的,可能是先去打听一下,甚至先尝试去应征几个机会,了解一下薪资行情、不同产业的差异之类,因为才能够让他充分的衡量机会成本。
另外,在思考优先顺序上,他希望要升到副理之后才走,那么升副理这件事到底在他的职涯优先顺序真的有这么高吗?可能想一下之后发现原本想升副理只是他想提高他在求职时优势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真正的重要目的。另外,成功的机率有多少?预计要花多久?考虑过之后,可能在维持现状的拉力的部分就会减少一点。甚至到底一份工作对他来说,薪水多少、哪一家公司、什么产业、工作属性、工在时间长短、升迁机会…这些不同的因素如果要照对他来说重要程度排序,他会怎么排?目前的工作的排序自己有觉得很好了吗?能够想清楚这些,这也会降低做决定之后的机会成本。
最后,人的惯性其实也是造成机会成本的原因之一,心理学上研究过,人类天性对于损失在意的程度会远高于获得,举例,假如你掉了五百块,你心里的不开心程度可能比对发票中了一千块的开心情绪还强烈。所以通常维持现况会是我们最容易做的选择。这也就是造成犹豫成本的主要原因。
要降低犹豫成本,该思考的也许是现在换,跟两年之后换,难易度有差别吗?这两年的过程,留在现在的工作的发挥程度,跟如果可以找到另一个理想的工作比较呢?我觉得工作者必须认真的想想,目前的工作能不能让你累积到好的经验,或者是不是有机会让你有代表作等等。也就是要思考如果你不做变化会产生的潜在损失会是什么。经过刚刚这些思考,对于是不是要换工作就会多了许多可以评估的点,相信也比较不容易在之后后悔。
1811
2022-12-10
7310
2024-03-01
7737
2023-09-04
8078
2023-09-26
19751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