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中国十大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有哪些?

中国十大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有哪些?

中国十大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有哪些?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完善,再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家也有目共睹,在公路、桥梁、房屋、公园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些方面往往也离不开我国一些建筑师的功劳,建筑设计师们也是建筑行业里面的贡献者之一,那么在这些众多的建筑师们里面,你能说出十个比较著名的中国建筑师吗?不知道不要紧,我整理了一些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十个近现代建筑设计师名人,一起来看看吧!

十,马国馨

马国馨(1942.2.28~),原籍上海,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其2002年获得“梁思成建筑奖”。他在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环境设计、建筑评论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持和负责了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的重点建筑项目,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

人民网评价

马国馨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总是不放过任何了解国外体育设施的机会。多年的实践积累和敏锐的观察思考使他对于体育建筑有了深刻的感悟。他带领团队完成的北京2008年申奥场馆规划设计获得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好评

九,张锦秋

张锦秋(1936.10-),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思想是坚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其于2001年获得中国建筑界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经典代表作品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陕西省体育馆、三唐工程等。

中国科学报评价

张锦秋是建筑业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当代建筑的领军人物。

中国工程院评评价

张锦秋的设计思想坚持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注重将规划、建筑、园林融为一体。

八,吴良镛

吴良镛,男,1922年生于南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评价

凡是见过吴良镛的人,都会从他身上品读出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无私、勤奋的独特气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左川评价

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许多城市管理者经常给吴老打电话,征求他对城市规划的意见。有的甚至直接找上门来。他总是不厌其烦、亲自接待。

七,童寯

童寯,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的设计作品凝重而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建筑教育家。他数十年来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我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建筑作品

20世纪初,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和建筑技术发展,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出现了新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在大城市,规模较大的银行、图书馆、医院、饭店和影剧院都在兴建,这些建筑工程设计多由外国人包揽。此时也开始出现一批曾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建立大小不同的建筑师事务所,童寯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中,童寯负责绘图房业务。

六,刘敦桢

刘敦桢(1897.9.19-1968.5.10),字士能,号大壮室主人,湖南新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建筑学家。其毕生致力于建筑学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着重民居和各地古建筑调查,创办中国建筑研究所,是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人物评价

刘敦桢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严于律己,诲人不倦,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抗战前夕,日军占领了东北和热河,知道刘敦桢曾留学日本又有古建筑特长,要他去承德为伪满整修避暑山庄,先给大洋10万。面对日军的强力压迫,他毫不犹豫地严词拒绝。

刘敦桢毕生的科研成就,后人已将他的学术论文等汇编为《刘敦桢文集》4卷,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

五,杨廷宝

杨廷宝,(1901年-1982年),字仁辉,河南南阳人,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他一生主持、参加、指导设计的建筑工程达100余个,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负有盛名。他的建筑作品吸取并运用了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对现代中国建筑风格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曾参与了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工程的设计。

人物评价

杨廷宝是中国著名老一辈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他为了国家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直到病倒的前一个月,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志不已”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杨廷宝的建筑设计作品,在其多方面的探索经历和实践中包含着他自己的建筑观和风格。通过他和他的同事以及学生们的长期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建筑格调。他主张对中外古今的建筑特点兼收并蓄,在设计中要量体裁衣,切合实际,照顾全局,结合自然;他主张洗练凝重,反对浮华铺张;他不喜欢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风格,他鄙薄脱离实际,不顾具体经济技术条件的空谈。他的设计风格稳健、严谨、精致大方。建筑风格是和一个人内在涵养相联系,而这种涵养,又来自多年的经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广博的知识,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

四,张镈

张镈(1911.4~1999.7.1),男,中国著名建筑师,一级工程师。他一生主持规划、设计、参与指导了200余项重大工程,数量之多,造诣之深,世界少有。其经典代表作品有人民大会堂、和民族文化宫、北京民族饭店、自然博物馆等。他长期担任北京市建筑设计师,还兼任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班导师,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技术顾问、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人物评价

张镈先生一生主持、指导了二百余项重大工程,数量之多,造诣之深,世界少有。国外权威的建筑史册亦称:“北京友谊宾馆是公认的中国五十年代最早的新民族风格的成功尝试”,并把张鎛列于中国现代16位著名建筑师的榜首。

他的悄然离去,震惊了建筑界。他那重责任、创精品,为建筑事业鞠躬尽瘁的大家学者风范,正如国家设计大师、马国馨院士总括的“一代大师乘鹤去,留念记在人间”。

三,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福建闽侯人。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文学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人物评价

“梁思成、林徽因的生活就从来不是‘打发日子’的生活,对于他们,日子总是不够用的。”(哲学家金岳霖评)

“一位了不起的中华第一女建筑师,才华横溢的学者,她(林徽因)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如此的造诣,她在建筑方面和梁先生并驾齐驱,共同作出卓越的贡献。”(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评)

二,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华裔建筑大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学。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曾先后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等荣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

人物评价

贝聿铭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评)

贝聿铭和其他知名美籍华人发起成立了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推动华人全面参与美国社会生活,并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中国新闻网评)

贝聿铭作为美籍华人,贝聿铭终身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驻美大使馆评)

一,梁思成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人物评价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