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名校毕业”、“海归精英”这类词语,一旦与保姆、废品回收、快递外卖等“低门槛”的词语牵扯上关系,不管是对知识还是对智力都是一种浪费。因此,每当有“高学历”人才,从事的职位档次与大家的预期不符时,就容易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1,职业无分贵贱,职场生涯五“标配”
相信不少人,对于“职业选择”的启蒙都源于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长大就只能和某某一样XXX。”这个“XXX”包括但不限于收废品、擦皮鞋、服务员等几乎不需要学历进行支撑的工作。
而一旦拥有高学历,必定要绑定类似科研、金融、管理等“高成就”“高地位”的岗位,才对得起多年的辛勤耕耘。但事实上,仔细研究过往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高学历求职者在家政领域的工作,早已不像从前那么单一。
除了日常的家务,还同时涉及到早教、外语、收纳及家庭管家等领域范畴。月薪十分可观,还同样能够凭借自身所学,提供专业的家务统筹服务。而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浪费人才”。
事实上,高学历人才不能从事“低价值”工作的这一观点,不仅片面,更是对就业者的一种职场上的隐性歧视。
职业不分贵贱,职业生涯无“标配”。
对于就业者而言,在择业的过程当中,是听从外界的声音,还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也是极其关键和需要勇气的一环。
2,心中所愿不同,所见自然不同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都是砌墙,但有人只看到现在,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工人;而有人认为自己在建设一座大楼,还有人认为自己在建设一个城市。
用在此情此景里,相当贴切。就像打响“高学历低门槛”择业第一枪的,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当时消息爆出,立马成为广大看客眼里的谈资和笑谈。
但他们不知道是,陆步轩选择卖猪肉,并不是受生活所迫带来的“走投无路”。相反,他是因为看中了猪肉市场的巨大涨幅空间,在反复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尝试。
正因如此,他的猪肉事业越做越大,在嘲笑声中硬是将“杀猪”这件事做成了资产上亿的产业。此外,他还编写了《猪肉营销学》讲义,填补了屠夫专业学校和专业教材的空白。
这就是知识、远见对人产生的影响。
相反,在过去一波又一波的外语热、金融热、法学热等热潮当中,不少学生在缺乏审时度势的判断的情况下,一股脑的全涌入到各种热门专业中。
最后,在择业阶段,同样将巨大精力耗费在“进大厂”“体制内”“世界500强”等热门职业选择当中。
等到热度消散,“逃离体制内”“大厂批量裁员”“35岁职业瓶颈”等话题甚嚣尘上,大量求职者呆愣原地的同时。像“物业”“家政”“农业”甚至“殡葬”等领域,因为过于冷门,反而成为社会上稀缺的人才。
因此,不管是家政、外卖、杀猪,还是收废品,当读书无用等观点甚嚣尘上,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躲藏在过表象后的本质,是透过浮躁的表象看到未来。
就像北大校长许智宏说的:“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恰同《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版,关于“前途”一词的解释:“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如今,这句话或许可以换个说法:张华进了大厂;李萍开了公司;我在当住家保姆。
我们都有着光明灿烂的前途。
7933
2023-07-18
481
2020-06-19
7362
2023-12-29
411
2020-11-03
7295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