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是面试官,你会选择外表神采奕奕、谈吐佳的人,还是衣衫不整、说话含糊不清的人?我发现80%的人,常把面试重点放在「我要说什么、怎么自我介绍」,却忽略外在第一印象的影响力,切记「举手投足」、「妆容衣衫」皆时时刻刻传达你的个人品牌。
记得小时候要毕业时,同学间都会发下友情纪念册的个人小档案纸,上面填写着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要送给此纪念册主人的话。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题目,就是「请问我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和「现在要毕业了,那后来的印象为何?」而这两题,也是我每次收回小档案纸,最期待看见的两个答案,因为这也代表着我在学校这几年来,所建立的「个人品牌形象」,而我大多数收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判若两人。
我的同学们常常形容我,看起来文静有气质,但实际上相处后觉得很搞笑。为了要保持我想营造给他人的美好形象——也就是看上去很有气质、实际上也很有气质的状态,每当我升学或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在所有人不认识我的情况下,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忍住,绝对不能再破功了!」不过,这当然只是想想而已,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当我活泼外向、大嗓门的声音被发现后,就觉得「气质」这件事情早已不再是同学之间对我的印象标签了。
「个人品牌」可以说是我们给他人的「印象标签」。我们会用印象标签去和他人介绍身边的朋友,也会用印象标签来决定是否跟某个人深交。而这个印象标签,常常也是他人赋予我们的「绰号」,有时并不是那么讨喜,有时觉得听起来真是像极了自己。
然而,大家有留意过自己给他人什么样的印象标签吗?更具体来说,你有去为自己的「印象标签」做过什么努力吗?
很多人都说,人跟人之间要相处过后才会熟悉,我们不能透过外表就去决定一个人的样子;可是反过来说,你会去和看上去第一眼就让你感到不舒服的人打招呼吗?你会有耐心和一位声音听起来很刺耳或是很含胡的人好好沟通吗?又或者是,想像你是一位企业的老板,有许多人要来应征你的公司,不过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录取,你会选择外表看起来神采奕奕、有精神、谈吐佳的人,还是衣衫不整、驼背又说话含糊不清的人,成为你团队的一员呢?我想这答案应该是非常明显,一定是看起来有自信且准备万全的人,才会是那万中选一。
当我在教面试技巧的课程时,我发现80%以上的学员,都只把准备的专注力放在「我到底要说些什么、我要怎么自我介绍」,而忽略了外在第一印象的影响力。表达力不仅是口语表达,一个人的整体表达力,从外在的非语言信息就已经决定了对方是否会想要进一步跟你连接的关键。
外在的非语言信息包含你的穿着打扮、走路的姿势、坐下时的姿态、还没有开口说话时的脸部表情,这些你不会去彩排演练的细节,其实会直接影响面试官愿不愿意好好专注听你说话。
「你已经买好面试时要穿的衣服的,请举手!」几乎现场不到一半。
「那你有把面试的衣服穿着彩排超过三次的,请举手!」几乎没人举手。
那你怎么能把握当天面试时的衣着能帮助你加分?另外,你都是怎么选择面试要穿的衣服呢?一定要穿西装打领带吗?女生一定要穿高跟鞋吗?那会不会大家到了现场都穿得很像?这样在面试官心中不就没有记忆点了吗?
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光选择「你要穿什么衣服、要怎么打扮自己」当作你的外在形象,就值得花时间研究一番。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穿上很名贵的品牌,或要很花枝招展才是最好的。而是大部分的人,在准备面试或到一个新的领域要和他人交流时,比较不会去注意到「外在表达力」这件事情。有趣的是,一个团体中能够让我们在视觉上较有印象的,都是那些穿着干净整洁、看上去有特别用心打扮的人,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外在或许不会特别留意,但对他人的外在却是很在意。
除了外在的穿着形象以外,更直觉的第一印象,就是我们的「姿态」。
你有留意过自己都是怎么走路的吗?
会习惯抬头挺胸吗?
走路时脚跟会拖在地板上吗?
走路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坐着的时候会驼背吗?
手会放在桌子上还是大腿上?
有留意过自己的呼吸吗?
呼吸时是鼻吸鼻吐气、鼻吸口吐气、还是口吸口吐气呢?
习惯面带微笑吗?还是面无表情呢?
以上这些肢体动作,都会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一个人是紧张畏缩,抑或是自信大方,而这些肢体动作,也会直接影响到说话时的「声音质量」。
帅气自信的外在形象,赢得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会
一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是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的辩论会,这也是美国史上第一次透过电视的方式来进行转播。在辩论前大家都认为,有着丰富政治经历和担任过八年副总统的尼克松,相较于小他四岁、又只担任过参议员的肯尼迪,一定会赢得此次的总统大选。结果万万没想到,这场电视辩论大大拉拢了中间选民的支持票,让肯尼迪完美胜出尼克松。
后来大家在分析时也发现,虽然当时仅是黑白电视,但可以明显看出肯尼迪对于此次的出场,有着万全的准备,包含穿着一身较合身的深色西装,走路及坐下时的姿态,双脚交叠、手臂自信打开,整体从容且自信的举手投足,大大吸引了观众的眼光。
相反地,尼克松则是穿着较松垮的浅色老式西装,在黑白电视的屏幕上,给人的感觉比较没有层次,加上在辩论时的站或坐姿都比较没那么稳,不断变换站立时的重心,更拒绝让电视台帮他化妆,打上了灯光之后,屏幕上的尼克松脸泛油光的感觉,让人觉得他在紧张冒汗,整体的气势和形象让观众的感受有所落差。
因此,当时的辩论会,如果你是透过收音机来参与,可能会觉得是尼克松赢了辩论;但如果你是透过电视收看此次辩论,就会觉得是肯尼迪赢了此场辩论。也因为这场辩论会,大家对于「表达」有了新的认识。比起说话内容,想让观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是更为重要的。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帮别人打分数,在这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被他人打分数。因此,表达力不仅是「口语表达」,而是方方面面都在「表达」你这个人想传达什么样的信息给他人。到底呈现后是为自己加分还是扣分呢?我想,这非常值得大家先花一点时间来为自己盘点一下。
392
2020-05-19
222
2020-01-30
2742
2022-07-08
354
2020-02-10
283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