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资讯 > 工程师职场资讯 > 职场被排挤,是个人因素还是同事问题?一个故事告诉你:是利益

职场被排挤,是个人因素还是同事问题?一个故事告诉你:是利益

 

1.当在职场被排挤,比起当事人被动消极,或是不友善的环境,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职场利益。

2.在团体里,有人少做就得有人多做。个性较被动的同时,容易音为业务不均久了而出现怨言。

3.你可以不加入虚假的社交,但请展现主动协助同事的积极性。等价交换,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被排挤?个性与人际利益界线种的因

 

一位来咨询的社会新人,表示自己在办公室被排挤,快要过不下去了。

 

这位女孩说刚进公司时还好,大家都客客气气,几个月后她却被排挤,原本还有说有笑的人也没了交集。女孩性格内向被动,觉得没交集也没关系,做好份内的事就好,但慢慢有人在业务上刁难她、在背后说她的不是,最后就连平常不会找她的主管也来训话,认为是她跟同事处不好,要她态度积极一点。

 

有哇,我认真做事,进度从不延误,如果要我帮忙,有空我也是会去的。她抱屈地说:我只是不擅交际,可不会背后道人长短,也不会害人。难道个性被动也错了吗?

 

我和她谈了几次,女孩的被动来自过去的挫折,社交时常常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所以总等他人下指示。不过她做事勤快、老实单纯,只要指令清楚,通常都能做得很好。

 

安分守己的人在办公室也许不见得受欢迎,但照理说也不致惹人招怨才对,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被排挤是个人问题,还是环境因素?

 

女孩曾经询问前辈究竟怎么回事,但他们都只回那模糊的一句:态度要积极一点!

 

到底要怎么积极?要她学习外向活泼,和人八卦聊天实在困难,不符本性的事她做不来。甚至有人说她不笑的时候脸很臭,认为都是她个人的问题,让她倍感挫折,结果更退缩。

 

女孩说之前待过几家公司,最后也都变成这样,所以好像真的是个人问题,但这样一想,她的负面情绪就止不住,掉入一个为了生存必须扭转性格的困局里。长期矛盾下,她开始焦虑、失眠,出现忧郁症状。

 

这样的遭遇到底是当事人被动消极,还是不友善的环境所致?又到底要改变自己,还是离开这间公司比较好呢?

 

利益才是被排挤的真正理由

 

态度不够积极确实是一种模糊说法,我们若分析办公室环境,会发现职场上的同事不适用朋友的定义,同事关系的基础与职场利益相连,办公室的事需由全体共同承担。只做好自己的事,没有参与群体,确实影响关系。

 

以下分两点解释:

 

一、彼此不熟悉,自然难亲近

 

作者回想自己初入职场时也有类似经验。因性格关系,我也不擅交际聊天,中午不和同事一起用餐,下班也不参加聚会,久而久之同事只认识我的工作角色,不知道我个人在想什么,而我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自然不是同一群。

 

既然彼此不同挂,很多事自然也不会提醒或邀约,甚至分工后也鲜少沟通讨论。在我做完自己的事后,通常会回到位置上等待他人指示,但因为不是同一群,他们也就不太找我再做什么,于是这种被动,看起来便很像我什么都不做。

 

自己的形象被误解后,同事就在背后传着:这人不会主动帮忙,是不是想偷懒、这人不苟言笑,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人脸好臭,好像都会拒绝帮忙别人,不好相处等闲言闲语。其实我根本没有不愿帮忙,只是我被动,他们也不主动就是了。

 

然而职场上,并没有谁非得主动做什么不可的义务与责任,于是双方都纹风不动、维持自己的小圈子各自为政。如果刚好出现一点误会,那个小圈子就会归咎于某个不熟的人,是他不合群、难相处,所以都是他害的,让原本只是疏远的感受转变为排挤。

 

因不认识而误解的情境因果,促成了不经意的排挤,被动的人渐渐会变成代罪羔羊。相对地,当事人也从他的角度解释,认为:我为何会被排挤呢?是不是他们不友善、小心眼?使误会更加深。

 

二、有人少做就得有人多做

 

虽然小团体外的人我们不会伤害,他们也不会没事故意陷害我们,但一个职场里不太可能一直各做各的,总会有交集与合作之时,例如大型活动的琐碎杂事、公司大扫除,或小一点的事如请假代理、公文发送、临时交办事项等。这些业务涉及全办公室,是总量的概念,有人不做就得有人多做,而且没有明文规定怎么分配。

 

既无明文规定,也不可能有人出面主持分工,于是全靠职场平时的关系与默契(社交词汇叫互相帮忙),你主动做一点、我主动分一点,共同完成。无论事情大小,谁多做、谁少做,互相都看在眼里。安份守己的人或许本职学能做得很好,但全办公室的事没帮上忙,事后便很容易被排挤。

 

既然被排挤,与同事鲜少交集,那么一般小事也不会刻意再叫他分担,团体便多做了一定量的其他事。一开始还好,但业务不均久了便会出现怨言,团体心里虽期待当事人主动捡回应该分担的琐事,但又没人愿意说破,于是原本的排挤就会进一步变成讨厌当事人的情绪。

 

小团体讨厌当事人,而他也感觉到不友善,于是离他们更远,陷在互相误解的恶性循环里,最终变成只要有机会,潜意识就会做出推事情给对方的补偿行为。不仅如此,压抑的情绪还会在碰巧的时间点自动出口气,例如说坏话、推业务、传八卦以宣泄心头小怨。

 

个性被动错了吗?当然没有,但自己被动对方又不主动,长期累积整个办公室的小怨,两件事组合起来在讲求人际社交(其实是利益和谐)的社会情境下,被动的人必定被当成代罪羔羊。

 

人性就是如此,此状况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虽然不是故意,但每个人都被这个漩涡卷进去了。

 

个性被动没有错,但自己也要负一半的责任。与其等待有人来替自己申冤,不如主动弄清楚人际情境的利益界线,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放任大家误解却闷不吭声。

 

等价交换,做自己能做与想做的事

 

职场就如宫廷剧,自己可以不争皇后、与世无争,但也要适时摆明己意安顿其他娘娘的心,保护自己免遭暗算。你可以不必认为都是自己的错,不必抱屈承受一切,只要做一件简单的事就好:主动协助同事。

 

不论是大型活动的琐碎杂事、全公司大扫除,或者是小一点的临时交办任务,做自己能做的,主动前去帮忙。当你发现或听见团体在分工讨论,就直接走过去问:我可以帮忙吗?、我可以做些什么?涉及全办公室的每件事情都起身去问,率先去做。若想更进一步的社交,才在团购、聚餐、聊八卦等人际情境多参与。

 

主动参与是让团体有认识自己的机会,人际交流是种加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一些去做就可以。记得,涉及全办公室的事若不主动参与便会被扣分,职场关系有共同利益,是没有办法让人完全置身事外的。

 

同事喜欢或讨厌自己,都与共同利益有关,想要被接受就必须等价交换,在涉及利益的事上主动付出、分担,如此便能冰释团体的不满前嫌,借着任务合作让别人多认识自己,便能减少误解和排挤。

 

个性内向也没关系,职场的人际经营不须扭曲本性,因为我们仍是为了自己的平和与安宁做一点行为调整,挑自己能做的与想做的,主动帮忙并换取尊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没有错,职场有内隐的游戏规则,而我们有所选择。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