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受邀为一场工程领域的职业训练营担任简历健检与模拟面试讲师,参与者大多是想转职或晋升为工程项目经理的专业人士。大家的简历大多经过整理、格式清晰、项目经验完整,整体水平确实不差。
但我在逐一审核过程中,发现一个共通问题:**简历虽然精美,但没有“记忆点”。**乍看之下中规中矩,可是看过十几份后很容易混淆在一起,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在回馈时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简历不是套模板的作品集,而是你交出去的第一张个人名片。想要让用人主管记住你,这些关键内容绝对不能少!”
很多人在撰写简历时,会参考网络或AI生成的范例内容。比如像这样:
工作经历:负责施工进度安排,协调各单位工作,确保项目如期交付
技能:沟通协调力强、具备项目统筹能力
个性:抗压性强、积极主动、学习力强
这些句子看起来没问题,语气客观、内容正面,但问题就在于——谁都可以用。今天不管是张三还是李四,都能复制贴上,换个名字也能成立。这就是“模板感”的可怕之处:没有灵魂,没有记忆点。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写法,就完全不同了:
工作经历:我主导一项工地进度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导入项目,整合施工日志、日报和材料出入库流程,在三个月内使项目延迟率由15%降至2%。
技能:我运用自学的Revit和Navisworks进行模型冲突检测,提前排除8项施工障碍,减少30%施工重工率。
个性:为提升团队执行力,我在项目高峰期自发组织晨会briefing制度,使跨部门协调会议时长缩短40%,并大幅提升现场执行效率。
这样写,除了有数字支撑成果,还明确了你的角色、方法与贡献。HR一看就知道你不是执行清单上的小螺丝,而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战力”。
有些朋友在简历上附加个人微信二维码、微博账号、个人网站等链接,初衷是希望展示更立体的自己。但我们必须思考:这些连结内容和你申请的工程项目经理职位,真的有关联吗?
我曾看到一份简历,候选人在技能栏下方附上了个人网站链接。点进去后,页面以旅游日记、美食分享为主,偶尔有几张生活随拍。对一个申请工程管理岗位的人来说,这些内容非但没有加分,反而可能让HR产生困惑甚至误解。
除非你是投影音制作、行销、公关相关职缺,否则不建议附上与职业目标无关的私密内容链接。简历不需要证明你是个“有趣的人”,而是“适合这份工作的人”。
在这次健检中,有位求职者写到自己参与了一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并提及这个项目最后荣获市政府优秀工程奖,听起来非常厉害。但当我进一步问起他在其中的职责时,他说自己主要负责施工前期的土建估算和现场测量。
这本身已经是很重要的工作了,但可惜在简历中并没有写清楚他的角色,让人看不出他“做了什么”。项目很优秀没错,但若你参与度不明确,HR很可能误以为你只是项目组的一员,并不会特别注意你。
反观另一位候选人,在简历上写到自己制作了一支团队施工汇报影片,并附上链接。我一看内容,非常完整,流程分明、素材丰富,6分钟高品质呈现,让我印象深刻。
但后来一问才知道,他只负责拍摄其中两段短片、剪了几秒画面,其余大部分是其他同事完成的。这种信息反差很容易让人产生“夸大参与度”的观感问题,反而扣分。
所以记住:写项目时,不是写团队做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一个好简历的关键,是将工作内容从“陈述”变为“故事”,让读者看见你的决策、方法和成效。
可采用以下公式:
职责描述 + 实际行动 + 可衡量成果
例如:
×「负责监督工程进度」
√「我设计了一套进度红黄绿灯汇报机制,使高风险区块提前两周被发现并优化,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或:
×「协助团队执行项目统筹」
√「我整合工程项目计划书及材料采购时程,通过甘特图自动追踪系统,每周回报进度,提升团队透明度与执行效率」
很多人以为,简历写得越多越好。其实并非如此,真正好的简历不在于多,而在于“准”。是让人资一眼看出:你是谁、你能带来什么、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所以,写简历时请记住:
× 不要只是列出你做了什么
√ 要强调你“做得怎么样,有什么贡献”
× 不要只写技能
√ 要举出技能“具体应用在哪,带来什么影响”
写一份“别人也能用”的模板简历,只会让你淹没在人海中。而写一份“只有你写得出来”的故事简历,才是让HR愿意多看你一眼的关键。
419
2021-10-11
3056
2023-02-24
1841
2022-06-08
607
2020-06-10
2812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