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清醒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兴奋点出现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要想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尝试找到自己大脑的「兴奋点」。
配合生理时钟排工作,找到大脑的「兴奋点」
首先是要减少会议时间,增加实际输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可有可无的会议尽量不参加讨论,多个议题的会议只参加跟自己议题相关的会议,当会议进入低效率、僵持阶段时果断退出,尝试做那个把大家拉回正轨的人。如果是自己组织的会议就要尽可能少召集一点人,尽可能早点结束会议,如果可以,在会议之前就达成共识。少开几个会没什么大不了,保证自己有参加真正重要的会议即可。
其次是抓核心的人、做核心的事。跟两个人就可以交代清楚的事,就没有必要牵扯第三个人,否则沟通成本会大大增加。邮件、消息只发给直接相关的人,避免副本给相关度不高的人,否则会增加很多沟通解释的时间。
最后,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尝试远端办公、移动办公,尽量减少簇拥在协作者周围。为什么很多人期望远端办公?为什么感觉自己在家工作反而效率更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过度协作。
很多时候,当出现工作效率低的情况,我们会本能的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时间管理有问题?是不是熟练度不够?是不是杂事太多?现在我们也要把过度协作这个因素考虑进来,因为很有可能你觉得那些重要无比的会议,正是引发集体低效率的根源。
如果确认自己并没有处于过度协作的环境中,平时的工作量也一般,但是仍然要经常加班,而且工作输出没有得到很好的绩效,那么就真的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所有的工作任务可以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重要不紧急4种,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工作任务。但是,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可能比较麻烦,短时间内完成不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也不能不做,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做好平衡呢?
一天中,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清醒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兴奋点出现的时间也因人而异。要想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尝试找到自己大脑的「兴奋点」。比如有的设计师喜欢早上做设计,而有的人则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设计,这并没有谁对谁错,因为每个人的高效时间段不同。
抛开个体差异,我们可以找出一些适合大多数人的时间利用法。根据时间段把一天分为早上、下午和晚上,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整块时间和碎片化时间,根据人所处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止时间和动态时间,根据环境嘈杂程度可以分为安静时间和嘈杂时间。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时间里,大脑的处理速度各不相同,需要安排不同类型的工作。
提早进公司,增加自己的高效时段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刚开始工作的时间通常比较清醒,可以较快进入工作状态。这个时候适合「吃青蛙」(注),也就是处理比较复杂且重要的工作。有不少公司采取弹性工作制,所以有的人习惯早上很晚才到公司,没工作一会儿就已经到午饭时间了,这样早上相对清醒的时间段就被浪费了。
注释: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须生吃一只青蛙,那么你接下来就没什么难的了,因为这可能是你一整天中最糟的事情了。」
这里有个提升效率的小诀窍,就是尽量早到公司。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这个时候其他同事还没有来,公司比较安静,可以在较少打扰的状态下开展工作。当其他同事渐渐来到了公司,环境也会变得嘈杂起来,这个时候多少会受到打扰。不要小瞧这一点时间,前面说过,25分钟就是一个番茄的时间,集中精力是可以处理很多事情的。
中午建议午休一下,正所谓「中午不睡,下午崩溃」。但是如果休息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头脑不够清醒,一般以30分钟至45分钟为宜。由于早上已经集中大量精力「吃青蛙」,下午可以尽量安排一些需要协作交流的工作,如讨论问题、拜访客户、开电话会议等。
如果上午的工作没有做完,并且需要在当天交付,那么下午也可以在自己大脑相对清醒的时段继续上午的工作,尽量做到日清、日结。
有的人喜欢晚上加班处理重要的工作,也是因为晚上周边的同事少,环境更为安静,自己可以更专心。但是这样容易造成每天工作时间过长,而且晚上过于兴奋,容易失眠。如果加班的话,建议处理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参加线上的培训课程、研究竞品、阅读提升、写一天的工作总结等。
找到自己大脑的兴奋点,并结合不同的时间段,有针对性的处理不同的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在早上头脑最为清醒的时候,优先去处理琐碎、简单的事情,到下午头脑混沌的时候去做复杂的任务,晚上还接着处理当天未完成的工作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那些看起来每天都很忙,工作却总是做不完而心生抱怨的人,其实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习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状,使每天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360
2019-05-22
452
2019-11-20
392
2019-06-14
472
2020-01-03
7370
2024-01-12